


撒哈拉沙漠行
撒哈拉沙漠早有所聞。到達埃及后,我才了解到埃及百分之九十五國土為沙漠,系撒哈拉沙漠的重要組成部分。撒哈拉沙漠約形成于250萬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質(zhì)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該地區(qū)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那天,我們來到出發(fā)集合點時,發(fā)現(xiàn)往日的旅游大巴換成了越野吉普車,而司機穿上阿拉伯袍裝,頭部圍扎得只露一雙眼睛,女導(dǎo)游也是全副“武裝”,這使我預(yù)料到行程的嚴酷。一路南行,進入沙地,再不見柏油路,甚至連現(xiàn)成的沙路也沒有。開始還有些平滑,很快穿行沙丘間,車子忽而攀上丘坡,旋間又俯沖丘谷,車輪顛簸無休,我們的骨頭仿佛都要散架,旅伴們叫苦不迭。
一座沙山橫擋眼前,車子無法通過。經(jīng)過短暫商議,決定吉普車繞行,我們徒步攀登翻越。導(dǎo)游與我們并列成排,挽手高呼,誓師壯行,司機為我們拍下合影。走兩步,退一步地前行,好不容易挪到峰頂,我們已是東倒西歪,氣喘吁吁。頃刻,陣陣沙風(fēng)逼來,纖細的沙礫就像鋒利的刀尖,刺痛著面頰。很快,鼻孔、耳蝸、脖頸,甚至眼角牙縫都是散沙,衣兜里也擠進細沙。我們開始走下沙山,真是上沙容易下沙難,整個鞋子都沒入沙層,有的人試圖脫下鞋子,但光腳深插,更難行進;有人試圖坐下滑沙,無奈沙面松軟不平,也難滑行,只好一步三嘆挪動。及到半山腰,導(dǎo)游提示:這里是最大沙漠的最細沙礫,可以帶回紀念。我把預(yù)先準備的空水瓶裝滿而歸。
等挪到沙山下,司機已開車繞道來接。只見司機用石塊在沙地上圍個四方型,正在里面跪拜,導(dǎo)游說,司機是阿拉伯人,把這大漠看作自己的故鄉(xiāng),虔誠禮拜。原來,“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源自當(dāng)?shù)赜文磷鍒D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我們繼續(xù)向大漠深處挺進。茫茫荒沙,不見生機,緲無人煙,偶爾一簇綠草,喜上心頭。終于來到一隅稍微避風(fēng)的沙灘,看到稀疏的人影,我們驚喜地招手。導(dǎo)游介紹說,那是游牧部落,漸近,只見成年人都裹著嚴實的民族服裝,小孩子忽閃著大眼睛望著我們,我把帶來的清涼油放到他們手心,孩子們喜形于色。
一間屋內(nèi),女主人坐地烤制薄餅,捧給我們品嘗。接著,我們被引進大房舍,在沙墊盤腿而坐,主人端來豐盛的飯食,烤餅、烤肉、炒米及蔬菜水果,應(yīng)該說,這是幾天來吃得最香的一頓佳肴。主人最后捧上噴香的熱茶,我慢慢品嘗,卻又不忍大口暢飲,我輕輕向?qū)в卧儐枺骸叭绱烁稍锏纳衬侥睦锶∷剑俊?/p>
導(dǎo)游把我們領(lǐng)到另一高崗,周圍用石塊圍砌,沿一坡道步下圓坑,坑底出現(xiàn)一口圓井,朝下望,深不可測,導(dǎo)游投下一石子,許久才聽到叮咚的擊水聲,水井旁邊架起一鐵制轆轤。我手扶鐵柄,不禁回憶起家鄉(xiāng)那木轆轤提水的情景,感慨良多。
瞻禮世界最大神廟
“沒有到過神廟,就不算到過埃及。”當(dāng)?shù)厝顺H缡钦f。
第二天,我們繼續(xù)南行。許久,眼前出現(xiàn)一片綠洲,在尼羅河上游,滋潤著一片肥沃的土地。我們來到了埃及古都——盧克索。盧克索天氣炎熱,那天可達40度之多。當(dāng)?shù)厝藗兤つw顯得黝黑,男穿長袍,女披黑紗。說到埃及,人們就想起金字塔。其實金字塔只是公元前26世紀左右古王朝的遺跡,而之后中王朝與新王朝時期的遺跡則集中在盧克索。如果說金字塔代表古埃及早期建筑成就,而神廟則見證其后期之輝煌。卡爾納克神廟是盧克索諸多神廟之最,也堪稱是世界最大的神廟,以其壯觀的遺跡吸引著八方游客。
卡爾納克神廟占地18萬平方米。在神廟邊側(cè),我們看到古城墻的殘跡。首先夾道歡迎我們的是獅身羊面的“儀仗隊”,這條甬道又叫公羊之路,獅身羊面像多達90多座。在這里,獅身象征威嚴王權(quán),羊頭則代表阿蒙神。埃及史書記載“獅為百獸之王,象征統(tǒng)御的力量;公羊接受太陽神阿蒙之神力,威力無比”,兩者合在一起,則標(biāo)志著神明的最高權(quán)力。而在公羊頭前的脖子下面雕刻了法老塑像,寓意受到阿蒙神的庇護。
通過公羊大道,是一座宏偉城門,門前立著8米高的拉美西斯二世的石雕。再前行,是面積為6000平方米的石柱大廳,使我們驚嘆不已。大廳分16行排列,共計134座圓形粗大石柱,中央石柱高21米,須6、7人才能合抱,重達12噸。所有大廳四壁和柱身都有琳瑯滿目的浮雕和象形文字,記錄著教義和歷史。
再往前參觀,遺留有國王的住室,外面有一池塘,曾是國王的浴池。神廟還并列矗有高大的方尖碑,巍峨壯觀,美國華盛頓紀念碑之規(guī)模和造型與其相仿。1836年,總督穆罕默德·阿里將一根方尖塔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現(xiàn)聳立在巴黎協(xié)和廣場。
無論站在石柱下,還是屏立石碑前,昂首望去,高不可攀,無比威嚴和震懾。高大的柱碑,完全由一方石材矗起,當(dāng)年如何采集和建筑,令人費解。真可謂鬼斧神工!
(責(zé)編:劉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