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教育目前已經成為了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夠增強英語文化的了解,站在文化視域角度來理解英語。教師要有計劃地的在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讓學生在文化的輔助下增強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化及偶遇;滲透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其發展中必然產生來許多優秀的文化,將文化滲透在英語教學中也就成為了必然,教師要借鑒國外在文化滲透英語教學中的優秀經驗,提升學生的文化語言意識,在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時候注重英語語言文化背景,比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這樣才能夠理解英語的深層內涵。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滲透必要性
高中英語教學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都在增加,讓學生了解更加豐富的英語內容,而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然就涉及到文化的學習,因此文化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就成為必然。在英語交際中也需要考慮英語文化,例如中國在表示友好的時候會握手,一般不會使用擁抱,而西方在表示友好的時候會擁抱,在英語理解中需要按照英語文化的思維來進行,這樣才能夠避免一些認知上的沖突,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能夠注重文化滲透的過程,這樣就能夠避免在交往中出現誤會。但是學生在學習英語文化中還需要注意英語文化和中國文化是不矛盾的,不要為了迎合英語和舍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需要協調好兩種文化,分清兩種文化使用的范圍,這樣才能夠增強對英語文化的理解,但不失缺失中國傳統文化。此外,隨著世界各國國家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學生就需要提升其英語交際能力,而在英語交際中需要注重不同國家的文化,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和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總之,文化教育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已經成為了主流,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跨文化意識,避免出現交流中的文化沖突。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的滲透培養策略
1.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英語文化的滲透主要是在課堂中來進行的,教師需要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讓文化滲透自然而言地進行開展。在選擇教學手段的時候,教師需要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根據學生的意見來開展教學。
比如教師讓學生對打電話禮貌用語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用學生平時是如何來打電話的,學生會說“以我是……”這樣的句式來開頭,此時教師就需要讓學生來分辨英語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區別,在英文接電話的時候,首先需要報上自己的姓名,保證對方沒有打錯,按照“This is speaking……”這個句式來進行回答,或者是“Is that ……speaking?”而不會以“Are you ……speaking?”來接電話,這種接電話的方式反映了英語文化中的“紳士文化”。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完之后,然后讓學生兩人為一小組來進行打電話訓練,在訓練中來體會英語文化。再比如在對打招呼的習慣用語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一些英語文化的禁忌,比如禁忌問女士或者老人的年齡,也不要對他人的私事進行詢問,這主要是因為西方文化中的個人意識比較強,不喜歡別人來過問自己的隱私。“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Are you married?”等這些類似的有關隱私的問題都是不宜詢問的,然后學生自己來進行訓練,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2.探究性的課外教學
英語學習需要不斷參與到實際訓練中,課堂中訓練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到一些課外活動中,在課外實踐中讓學生來了解英語文化。在參與課外活動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學生都需要結合文化背景來進行應對,這樣學生的成長也比較快。
比如教師讓學生參加英語角的活動,在英語角中有一些外國人,學生在和這些人交流的時候就需要考慮英語文化背景,學生在準備的時候也會更加仔細,以免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比如在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學生就需要敢于都發表自己的觀點,不要過于謙虛,因為外國人是不了解中國的謙虛文化的,只有正確發表自己的觀點外國人才會感覺到被重視。一個同學在參加英語角的時候,給一個外籍朋友送了一個小禮物,此時這個同學就不能說這個禮物“not very good”,如果該同學這樣說,外籍朋友就會很疑惑,為什么要送一個自認為“not very good”的禮物。而學生在接受外籍朋友的贊美時,應該用“thank you”來進行回答,不應該過于謙虛。
三、多媒體構建下的教學效率提升思路
教師為了讓學生對英語文化產生興趣,主動學習英語文化,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圖片、動畫或者電影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區別,而學生在多媒體的引導之下就是發現英語文化的魅力,因此就能夠積極參與到英語文化學習中,反過來促進英語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中西方餐飲文化,教師就可以放映一些中國傳統食物的紀錄片和西方國家的傳統飲食,在比較中學生就會了解中西方飲食中的區別,在宴請西方朋友的時候也會尊重西方朋友的飲食習慣,不會西方朋友夾菜,尊重別人的喜好。再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來尋找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禁忌語,這樣在交往中就能夠有效避免,比如在談論成績不太好的同學的時候,會使用“Below average student”來進行表達,而不是使用“poor student”。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英語電影,比如“Mulan”(花木蘭)這部電影,這個故事是取材于中國古代電影,中國也有以其為主題創作的電影,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區別,在進行主題表現的時候會有所區別,比如美國版的Mulan強調是木蘭個人的價值觀,更多的畫面是表現個人,而中國在對花木蘭題材電影進行表現的時候更多強調國仇家恨,將國家放在更高角度,這是兩種文化之間的碰撞,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兩種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綜上所述,語言的學習必然要進行文化的學習,只有在文化的輔助之下語言教學才能夠順利展開,學生才會理解語言背后蘊含的豐富內涵。
參考文獻:
[1]汪火焰. 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D]. 華中科技大學,2012.
[2]姜秀麗. 高中生英語閱讀策略的調查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11.
[3]王瑞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南昌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