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我國大學生等體質健康下滑現象沒有得到遏制,青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大學生體質狀況不佳影響的不僅僅是大學生自身,更對我國未來發展有非常大影響。加強體育課程改革,提高大學生體質是現階段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責任之一。大學體育教育如何正視體育教育的不足、厘清現實,創新思路,找到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遏制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下滑,增強大學生體質,是大學體育教育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對高校大學生體質現狀及體育教育課程改革展開研究,論述了現階段高校大學生體質情況,分析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的路徑。針對高校大學生體質下滑,體育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本文認為應該改革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與結構;以學生的需要為本,制定靈活的選課制度;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大學生;體質;體育教育;課程改革
一、高校大學生體質現狀分析
根據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發揮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與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學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學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績分別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遠成績分別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近視超過80%,其中重度近視占70%以上。我國大學生體質狀況不容樂觀,大學生剛剛經歷了高考的壓力,在高中的時候,壓力較大,沒時間進行體育運動,進入大學之后,比較放松,生活沒有規律,課余時間主要是用來上網,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很容易使得體質下降。大學生體質下降高校也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很多高校忽視體育教育,體育課程教學質量不高,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近些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擴招,體育場館、體育器材等有比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難以滿足數量不斷增加學生的體育鍛煉的需要,教師對體育課不夠重視,師資隊伍匱乏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使得學生體質下降。
二、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
1.高校體育課程內容陳舊,結構單一
我國《全國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規定高校體育教育應該設置基礎體育課、選項體育課、選修體育課、保健體育課等4種類型。高校要注重對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增加大學生體育鍛煉,這對傳統單一型的體育課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內容還是比較陳舊,主要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中心,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注重運動項目知識、運動技術等的完整性與系統性,使得體育課程內容過多,難以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教材內容與結構體育,體育鍛煉的方法、方式以及競賽方法與全民運動脫節,難以滿足現階段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影響學生體育鍛煉,影響高校大學生身體體質。
2.體育課程選擇制度不夠靈活
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主要是體育選修課,一般是遵循學生興趣愛好來選擇自身的體育課程。但是很多高校規定大學生選擇體育課程的時候每學期智能選擇一個體育課程,不同的學期不能重復選擇相同的體育課程,這些課程還限制學生人數,很多受學生喜愛的課程由于選修的人比較多,大學生只能放棄選擇其他課程,有些大學生特別喜歡某一課程,學校的規定只能選修一次,使得這些感興趣的大學生不能深入學習該課程,嚴重影響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F代教育是個性教育,是創造性的教育,大學體育課程更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大學生興趣愛好培養良好的條件與環境,滿足大學生個性化要求,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能力。高校選課制度的僵硬,嚴重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打擊了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不科學
從高校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來看,體育與競技是分不開的,將輸送運動選手的數量、運送競技的成績作為評價體育課程評價的重要依據。輕視體育課程教學,忽視了全體學生的身體教育,重視運動競賽與運動訓練,忽視大學生體育意識的提高以及體育習慣的養成,只抓單一的運動技術評價,造成測什么,練什么,考什么,教什么,為達標而達標。特別是體育課程與體育課教學不分,大多數高校現在仍以體育課成績代替體育成績,而體育課成績大多以運動項目技術、技能考評為主,而且標準統一,根本無法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評價方法和結果不能客觀地體現學生的努力和進步程度,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各??荚u制度和內容方法不完全統一,隨意性大。
三、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改革路徑
1.改革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與結構
隨著人們對體育認識的加深,已逐漸認識到傳統的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與結構已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的需要。時代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高校體育基礎學科的理論發生了重大發展與變化,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必須系統、全面深入地進行體育課程體系改革,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身心素質,為培養高質量人才打好身心素質基礎,根據現代社會人才和勞動者素質要求,確立符合大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體育課程目標,制定體育課程改革計劃,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體育思想,體育內容和方法,構建出面向21世紀的現代體育課程體系。高校體育課程應該根據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素質較高的人才,增強大學生體質,構建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體育課程體系,從傳統的單一性運動技術教育,單一的體育教育結構向健康與體育結合的綜合性多學科體育課程轉變。21世紀高校大學生應該具備的體育衛生保健娛樂健美等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要求出發,以體育課程為主體,組成一個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課程內容相互連接,相互配合,連環式的體育課程群體。
2.以學生的需要為本,制定靈活的選課制度
學生是體育教育的主體,體育教育課程設置應該根據大學生的需要來設置,應該以學生的需要為本,構建靈活的選課制度。大學生的思考意識比較成熟,外力的作用及自身需要都會趨勢學生產生求知的行為。所以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應該與學生的需要與目的相聯系,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應該構建以人為本的靈活的選課制度,體育課程選擇應該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體育課程選擇中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其個性可以充分發展,滿足學生體育教育的需要,促使學生加強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廢除(下轉第276頁)(上接第274頁)只能選擇一個體育課程項目,不可以重復選擇的制度,避免影響大學生對某些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應該充分考慮運動專長的學生可以有繼續選擇深修的機會,同時,選項課上通過教師精湛的技術和生動的講解來吸引學生,使課堂氣氛活躍,培養他們的興趣。
3.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高校大學生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應該根據素質教育要求,構建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的考核指標、考核方法等應該科學有效,對大學生運動技術的評價視角應該多角度,不局限于單一的評價視角,采用多種方法對大學生體育課程質量進行評價。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意識,增強大學生體質,不斷完善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教材的外部評價與終結評價,加強大學生體育教育的過程評價與內部評價,實現評價的導向功能。另一方面,高校應該加強對體育教材的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要以提高大學生體質為目的,在體育課程與教學實施過程的評價中,更加體現動態性、簡約性、全面性、過程性和內部的結構性。
四、總結
大學生體質下降,現狀不容樂觀,高校體育教育責任重大,在校期間,加強大學生體育鍛煉,提高學生體質是各大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責任。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情況,剖析了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了高校大學生體育教育課程改革的路徑?,F階段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質下滑,整體狀況不佳,而體育教育課程存在著高校體育課程內容陳舊,結構單一;體育課程選擇制度不夠靈活;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不科學三方面問題。本文認為應該改革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與結構;以學生的需要為本,制定靈活的選課制度;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大學生個性需求,增強大學生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整體體質。
參考文獻:
[1]高雪梅,郝小剛,詹國祥.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0(01):125-126.
[2]張昕.遼寧省高校女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分析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01):33-36.
[3]孫兵.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1):91-92.
[4]張碩.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與對策[J].宜春學院學報.2010(04):29-31.
[5]張娟.地方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2(06):114-116.
[6]李杰,田菁.河北省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調查與分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09):78-79.
[7]楊峰,李華偉.湖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1(03):48-50.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基礎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