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高中生午休期間的各項行為及午休管理策略。本文首先從高中生午休期間的各項行為調查狀況出發,對高中生午休行為進行分析;其次,在上述基礎上結合午休管理內容,提出相應午休管理意見和建議。文章對高中午休管理效益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貢獻性作用。
關鍵詞:高中生;午休;行為;管理
午休作為我們高中生活的重要內容,與我們下午學習效益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茖W、優質的午休可以讓我們心情愉悅,使我們保持頭腦清醒,度過愉快、充實的一天,已經成為新時期高中教學體系構建的關鍵。但當前我國許多學校都并未重視到上述內容,高中生午休行為多樣,缺乏針對性監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如何針對學生午休行為形成監管措施在當前高中生午休管理過程中刻不容緩。
1 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筆者選取本學校高中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每年級抽取5個班,每個班抽取學生20名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包括150名男生、150名女生。調查研究發放問卷30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296份,問卷有效率為98.67%。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結合我國高中生午休狀況對高中生在班午休的各項行為進行研究。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觀察法確定高中生午休期間的各項行為。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午休期間學生行為、午休效果及午休效果影響因素三方面。訪談和觀察時筆者主要選取本班學生進行交流,觀察午休期間同學的各項行為及午休效果。
1.3 統計學處理
筆者選取Excel軟件對調查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對高中生午休期間的各項行為進行研究。
2 結果
2.1 午休狀況及行為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5(18.58%)名同學習慣午休、175(59.12%)名同學偶爾午休、66(22.30%)名同學從不午休,學生午休狀況存在一定的差異。進一步調查后筆者發現,同學午休期間的行為也存在較大的出入,136(45.95%)名同學在午休期間多進行學習,48(17.91%)名同學在午休期間聊天、打牌、打鬧嬉戲,24(8.11%)名同學在午休期間外出上網,28(9.46%)名同學在午休期間談戀愛、約會、打架等。上述午休期間行為的不同直接導致高中生午休期間紀律混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午休效果。
2.2 午休效果及影響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3(11.14%)名同學表示自己午休受到其他同學影響,216(73.99%)名同學表示沒有午休下午上課出現瞌睡現象,高中生午休期間的各項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生效益。與此同時,筆者在與本班級同學訪談過程中也證實上述問題,班級同學均表示良好的午休有助于聚精會神地聽課,對下午上課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除此之外,不午休和午休過程中被其他人打擾后,同學明顯上課睡覺的機率上升。
3 討論
午休作為影響我們學生課堂學習效益的關鍵,對我們學習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午休可以消除疲勞,緩解緊張,讓我們在勞累的上午學習后得到放松,可以使我們下午學習精神抖擻,事半功倍。相關資料顯示:每天午睡45分鐘左右,工作效率將提高35%,作出正確決定的概率也會增加50%,尤其是夏天,在連日的高溫里難免睡不好、沒精神、易煩躁,午睡將有助于人們清醒頭腦,恢復精神。午休是高中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午休過程中同學們的各項行為直接影響著自己或其他人的午休狀況。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高中生午休期間學校必須要加大監管力度,由學校值日領導、督查老師組成午休管理小組,督促、檢查學生午休,管理好午休紀律,處理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如打架、外出上網、早戀等。對學生進行午休教育,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午休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及教師工作。要對午休期間的各項行為進行嚴格規范,通過廣播站、宣傳欄等對午休進行宣傳,嚴厲禁止學生午休聊天打鬧、外出上網、打架、早戀等行為,形成良好的午休環境。教師要加大高中生午休監管監督,對午休期間學生的各項行為進行指正和教育,積極與學生交流,使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工”,能夠以良好的狀態進入下午的課堂。除此之外,教師要積極指導和管理班級午休活動,依照學生的需求及個性特征制定合理的管理規范,對午休期間的各項管理工作進行規劃,選取專門人員進行落實。教師可以通過班干部輪流監督的方式完成實時午休管理,自己定時巡檢,對午休過程中出現的各項行為進行糾正。作為午休的獲益者,我們要不斷提升自身對午休的認知,積極配合學校及教師的各項管理工作,養成良好的午休習慣,從而構建良好的午休體系。我們要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午休管理監督中的作用,對午休期間的各項不良行為及影響行為進行規勸,相互交流、相互管理、相互督促,使同學們能夠自覺、主動地進行午休,最大限度降低自身行為對其他人午休的影響,形成良好的午休環境,為下午課堂學習效益的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礎。
附錄:
學生在班午休調查問卷
1 在班午休期間你午休的基本狀況怎么樣? ( )
A 經常午休 B 偶爾午休 C 從不午休
2 在班午休期間你的午休時間是多少? ( )
A 十幾分鐘左右 B 半個小時左右 C 一個小時左右
3 (偶爾午休和從不午休作答)在班午休期間你經常做什么?( )
A在午休期間進行學習( )
B在午休期間聊天、打牌、打鬧嬉戲( )
C在午休期間外出上網( )
D在午休期間談戀愛、約會、打架等( )
4 (經常午休和偶爾午休作答)你在班午休的質量怎么樣? ( )A 很好 B 還好 C 一般 D 很差
5 你認為其他同學午休期間的行為是否影響到你的午休質量?( )
A 沒有影響 B 有一點影響 C 有影響 D 影響很大
6 你下午是否出現瞌睡現象? ( )
A 有 B 沒有
參考文獻:
[1]孫海濤,臧育揚. “安撫午休”實踐報告[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3:32+152.
[2]趙大勇,符明秋,湯永隆,李哲. 關于午睡研究的概述[J].心理科學進展,2009,02:31-33..
作者簡介:
鄭珂(1997.10.17— ),女,籍貫為福州市閩侯,福州市第三中學高三學生,團員,研究方向:嘗試探討學生管理工作。
(作者身份證號碼:35011119971017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