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休閑生態農業發展現狀,休閑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闡明了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意義,提出了湖南發展休閑生態農業的條件和發展路徑。
關鍵詞:生態農業;休閑農業;發展路徑
我國的休閑農業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城鄉統籌發展的一個新亮點。因此,研究農業旅游背景下的休閑農園的發展,充分發揮其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功能效益,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一、生態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
1.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發展如火如茶,前景廣闊
我國的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發展發展勢頭迅猛,在很多方面都發揮了其作用,它能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服務業的融合,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拉近城市和鄉村的距離,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截至去年底,我國休閑農業旅游的游客接待量為每年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表明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的發展,是對我國傳統農業的突破,使其從種植養殖等基本的生產功能,向觀光度假、科普體驗、生態體驗等多功能發展;在鄉村發展休閑農業,使城市的人們來到農村了解農村,沐浴自然的田園環境、體驗淳樸的鄉風鄉貌、感受遠古的農耕文明,人們靈魂得到洗滌,心靈得到凈化,感受到返璞歸真的意境,發展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的前景喜人。
2.生活消費方式的轉變推動生態農業旅游的發展
如今,隨著國家對法定節假日的調整,不斷優化法定節假日的實施,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改變,節假日到城市周邊進行休閑度假的人群越來越多,參加生態農業旅游成為城市居民的一種需求,這就為農村生態休閑旅游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意義
(1)整合資源,促進城鄉協調。休閑農業能對農村的有效生產要素如農村土地、生態環境、勞力、資金等進行整合,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循環利用,加強城鄉交流,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
(2)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休閑農園必須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等配套服務,這些服務和管理崗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從而得到解決。
(3)優化產業結構,帶來多功能效益。不僅能使農村基本的生產功能得到發展,而且通過經營休閑農業,衍生出了更多相關配套產業。
(4)加大硬件建設,促進村容整潔。促進農村生產發展,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休閑農業項目的開發建設能引導城市人才、技術與資金等生產要素回流農村,用來推動農村環境和硬件建設。
三、生態休閑農業發展的條件
1.休閑時間和經濟收入的增加
隨著國家對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轉變,人們的閑暇時間開始增加,適合進行低價、短途、短時的休閑農業旅游消費。
2.我國傳統農業文化豐富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農業文化豐富。在長期的農業文明發展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光輝燦爛的文化,如農業生產方式,農事節慶活動、農業生產用具、農家特色建筑等,這些文化有很強的地域性,同時也形成了我國各個地區的農業文化特色,是人類社會歷史上的一筆豐富寶貴財富。
3.城市發展負面影響的加劇
人的一切勞作都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這種需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中可以概括為:安全的休閑生活。但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日的高速增長和高度集中,導致了人口密集、道路擁擠,食品安全、生活工作壓力、空氣污染、噪音污染,視覺疲勞、娛樂單調等負面影響,城市居民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渴望一個釋放與緩解的環境。
四、生態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落后。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并無太大改觀,而生態休閑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村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尤其是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實踐表明,農村落后的基礎設施將成為制約我省生態休閑農業發展的瓶頸,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化的形成,影響生態休閑農業科技的應用和推廣。
(2)市場運行機制不完善。政府對農產品在市場運行中還存在較多的行政干預。農副產品的產銷信息相對閉塞,其生產經營組織、營銷手段和方式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
(3)資金、科技投入不足。資金來源單一,資金的使用缺乏規劃。生態休閑農業是依靠大城市提供的高科技來發展的,目前我國農業科研經費占農業總產值比重不到0.1%,農業技術推廣費用占農業總產值比重不到0.2%,這不僅低于發達國家水平,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科技投入不足。資金的使用缺乏規劃表現為開發項目沒有重點,融資渠道不暢。另外,目前我國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科技投入不夠,主要表現在科技原創及突破性創新少,技術集成不夠,新型資源整合平臺缺乏,科技核心競爭力有待提高。
(4)政府規范和扶持力度不夠。伴隨生態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需要政府以新的經濟活動規則來規范和扶持。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沒有一個權威的主管部門來統管生態休閑農業發展的相關工作。地方政府也不大重視制定生態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更缺乏具體的法規政策,使生態休閑農業發展艱難。
五、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的路徑
(1)規劃先行,以規劃統領園區建設。我國的休閑農園具有開發模式雷同、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功能不全、主題形象不鮮明等問題,在進行休閑農園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時,要掌握休閑農園的季節性、地域性、生產性、服務性等特點,才能實現休閑農園效益的多功能性和園區發展的可持續性。
(2)產品特色發展,創新思路。在進行休閑農園項目建設時,要以生態農業開發為重點,以鄉村特色地域文化為底蘊進行規劃布局、功能定位和項目策劃,了解農作物和果樹的生態特性,注重農業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合理性,考慮游客、管理人員、當地村民的需求。
(3)生態立園,品牌經營。保護園區生態環境,使園區內的土壤、大氣、水體清潔而無污染,形成良好的農業生產環境和怡人的農村生活環境;保證園區的農作物和農業產品的健康、安全性,規范農業生產的過程,使園區成為真正的綠色農園。
(4)注重產業功能,發揮農旅協同效應。在進行休閑農園產品開發時,要立足當地自然、人文條件,通過資源整合、區域帶動等模式,開發園區的農業資源,從生產、住宿、餐飲、娛樂等旅游服務方面著手,形成產品體系,延長農業產品結構。
參考文獻:
[1]林宏程: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研究路徑[J].廣東農業科學,2010(7).
[2]林宏程:基于生態環境恢復改善的視角探討發展有機農業的必要性[J].廣東農業科學,2011(13).
[3]林宏程:從生命倫理的視角探討發展有機蔬菜的重要性[J]商情,2014(50).
作者簡介:
林宏程(1960~),男,湖南長沙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學。
(作者單位:湖南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