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學高段語文教學,我個人認為要把握好“四個環節、一個關鍵點”,“四個環節”即講、讀、練、評、“一個關鍵點”即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學高段的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講”這一環節呢?在講這個環節又該講些什么,講到什么程度,如何講,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學習語文來干什么。都是值得研究探討的話題。我認為一堂課不應該是依照教參書或為了期未考試而進行的任務性講解。如果照搬參考、教案,要求講多少,就講多少;期未考試要考多深,就講多深,那么一堂課老師除了花大力氣的講之外,可能就沒有別的了。
在教學中具體又該怎樣去把握好講的尺度呢?我主張一堂課要有目的地講好一個問題,講清一段或抓住關鍵句子進行分析講解,以做到牽一點而動全篇。老師有代表性的精講一個問題或一個重要語段,學生就可以仿效老師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教會學生理解分析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就能由被動變主動的參與學習、探討。提倡少講、精講,有目的、有藝術性和有代表性的講,讓學生一課一得或受到一點啟發均可。如我在教學《中彩那天》《萬年牢》等課文時,就只講解分析中要求背誦的語段,因為這些語段都是該文中最精要的語段。又如在教學《永生的眼睛》、《魚游到了紙上》這兩課時,就只抓住突出文章中心的結尾那一句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通過對這一句的理解去讀全篇,了解全篇,少講而多讀。
在語文教學中“讀”也是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語文教學中歷來比較重視的問題,尤其是在小學高段的語文教學中。我在教學中習慣借用名家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有時又靈活多用,只要重點問題沒有解決,就得反復讀。學生讀上一二遍課文后就應對文中生字、生詞、難理解的句子作上標記,對文中的文史知識、語段、層次劃分等勾畫重點。學生邊讀邊畫,讀得專心、畫得詳細,有助于對文章的深刻理解。除開學生能理解的簡單知識點外,老師只針對重點。難點作代表性講解。這樣既改變了滿堂灌、通遍講的陋習,又充分發揮了讀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念語感,必將駕駛文字。”讀詩,誦詩是加強語感訓的重要途經之一。朱光潛先生說“我們最好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而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培養學生讀的能力,讓他們終身受用,教師要用專業眼光適度強制:即要立足教材,創疑設疑,又要增加和拓寬學生讀的范圍:即要關注和關愛學生的成長,又要讓教師永遠充滿專業激情。只有這樣課內外結合的讀的訓練,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讀的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練是針對學生而言的,是考查學生學得怎樣?老師這堂課有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的重要方法,它包括課堂內外口頭書面的作業訓練。然而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去運用好練這個環節呢?我在教學中習慣抓住三個環節:首先,利用早輔課設置小活動訓練。每天按學號座次輪換抽學生上臺作口頭訓練。講的內容不限,要求人人參與,并課前作好準備。這樣即進行了口頭作文和口語訓練,又鍛煉了膽識,提高了能力。講時要求語言準確,聲音宏亮,神態表情自然,使用普通話。其次是課堂教學中設置命題訓練。老師先教給學生閱讀各種文體的方法,如針對重點語段,就從字詞句的理解、結構特點、層次劃分、層意和段意歸納等方面,讓學生全方位去鉆研語段而進行的命題訓練,其實質是讓學生主動出擊,理解分析課文。其三是課后書面作業訓練,課后作業的設計和評改要根據教學的具體要求而定,作業的內容,數量的多少評改的方式等都根據具體實情而定。我在這方面的具體做法是除工作之外,將課后作業分為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兩類。如在課文上選一部分題要求學生做在書上,課外小字、日記、抄名言警句等布置給學生作不定期檢查者作業。針對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字詞句、語法知識、文史知識、背誦默寫,重點語段進行定期檢查訓練。老師首先應該教會學生訓練的模式和方法,而后學生具體完成。教師每周一抽查,各組組長詳查,寫出詳細的檢查報告交給老師備查。這樣有目的、數量、格式和檢查標準的訓練,力求系統性、目標性和趣味性。總之,要讓學生在自覺輕松而感興趣的狀態下練,才能達到掌握一定知識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中評也很關鍵,評包括對學生作業、作文進行評改,對學生的成績和能力的評定,對老師教學成績的評比等眾多評價項目。要準確地評定老師和學生的成績和能力是今天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協調好的重要問題。學生要發展自然離不開評定老師教學的得失優劣。老師在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不是為了考試成績而教學生。教學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聽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高段語文教學除了要把握好“講讀練評”四個環節之外,還應把握好還“一個關鍵點”: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社會有用人才,造就一代新人的基礎工程。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首先應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質。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審美教育,促進學生思維積極發展,培養他們追求至情至真的人生理念,產生發現和識別真理的美感。語文同其他學科相比,更注重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因此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控制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給學生以感化、熏陶,發揮課文的功效。如在學習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時,就可以教育學生:長久的生命力是有益于社會,有益于集體與個人。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時讓學生受到愛國教育和雨來機智勇敢的熏陶。在對這些文章進行剖析時,對學生心理健康起到引導作用,糾正他們不健康的心態,達到完善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其次是引導學生寫好日記,作文,構筑一條心理保健防線。引導學生將思想上中發現的問題訴之于筆,痛快淋漓地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還有助于抑制消極的心理,遷移情緒,盡快擺脫困優,從而健全健康的心理。老師也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加以疏導,做好思想工作,使他們很快振作起來,重新樹立生活與學習的自信心。
整合“四個環節,一個關鍵點”是抓好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關鍵。抓好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會求知、會做人、會審美、會交際等,真正發揮語文教學的教育價值。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饒埠鎮玉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