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蒙語文學科由于其具有的深厚、鮮明的人文特征、民族特征與深厚感召力而具備了獨厚的塑造人的精神這一獨特功能。“文道統一”,學文與悟道應同步進行,教育不僅是為文化的傳遞,更是人格心靈的喚醒。全日制義務教育《蒙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熱愛民族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加強蒙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是實施蒙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學蒙語文;素質教育;教學方法
一、德育是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科特點有機結合,自然滲透,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蒙語文的同時,更好地貫徹思想品德教育,從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1)挖掘教材因素,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我在備課過程中,注意“吃透”教材,挖掘教學內容中每一單元的德育因素,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首先,上好導言,加強目的性教育,激發學生學習蒙語文的興趣,蒙漢散雜居住地區蒙生對于蒙語文困難很大,由于蒙族人口相對的比漢族人口少,又因通用漢語,蒙族話基本失傳,所以蒙生學習蒙語文的興趣薄弱,這樣對于學生學習蒙語文有一定的障礙。我抓住這個特點,第一堂課我先給他們講述蒙古族傳奇故事,蒙古族特色,展示遼闊的蒙古草原的圖片等等,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讓學生從中體會蒙古族人的豪放,蒙古族事物的精致,蒙古草原的美麗,從而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指導學生樹立崇高志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和民族興旺做出更大的貢獻而努力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蒙語文。
(2)在教學中,經常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和奮斗向上、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精神。例如:使他們知道蒙古族歷史,講一些民族英雄,介紹一些蒙古族的科學家(成吉思汗、烏蘭夫、李四光等)。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自強心。
(3)抓住機會,隨時滲透,除了充分發揮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外,我還盡可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
二、語言是蒙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特殊使命,對其語言表達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對教師的語言素質也不能忽視。做一名蒙語文教師,使自己的語言富有嚴密的邏輯性,由為重要。它決定教學效果,也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作為一名蒙語文教師一定要練好語言的基本功。
三、蒙語文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創設良好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在傳統的蒙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素質。教師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比如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啟發式、引導式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
2.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進行素質教育,必須要革新傳統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蒙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更要引導學生形成適合自身的方法,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要革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提高自學能力。
在小學蒙語文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首先要教給學生怎么預習。課前預習,促使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難易程度適當的作業,讓學生根據問題來預習課文,養成動手、動口、動腦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發現一些疑難問題,上課的時候,再認真聽教師講解,提出自己的疑問,大家一起探討,這樣就很容易解決問題,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
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還要教給學生如何進行閱讀活動。首先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學生要讀懂課文,理解句子是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理解句子,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最后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價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自己出一份試卷,出試卷之前,教師要把出題的原則與方法給學生說清楚,讓學生感受到做題難,出題更難。知難而進,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讓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并進行分析與總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
3.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我們抓住以“學”為中心這一原則,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蒙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與教法,進行分層次教學,讓能力較高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切合實際的知識,通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在蒙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異步教學法。對于成績較好的、自學能力比較高的學生,平時多教給他們進行超前學習,啟發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善于從各個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我比較關注處于中等的大多數學生,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教學中為了要讓所有的同學都有較大的收獲,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我實時調整課堂節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反饋信息,對中等生多啟發,多提一些問題,充分肯定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贊揚。這樣可使下層學生逐步提高,品嘗進步的快樂。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照顧到全體學生,同時又要兼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玉泉.淺談對初中蒙語文教學的體會[J].儷人:教師,2014(15):129.
[2]李雅靜.淺談蒙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的重要性及技巧方法[J].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2):71.
(作者單位:興安盟科右中旗代欽塔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