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教育游戲教學法是指在中職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各樣與學習知識和提高素養(yǎng)有關的教學游戲形式來使中職生學習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學方法。面對新課程改革,游戲教學法將被應用到更寬的領域中去。從必要性和可行性兩個方面來論述中職教育游戲教學法,最后舉例說明游戲教學法在中職教育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中職教育;游戲教學法;基礎會計;實踐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①中,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教學方法主要包括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的問題,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游戲教學法就是利用游戲這種富有魅力的活動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能力,這一方法突出體現(xiàn)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活動和感情的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②心理學認為,如果缺乏學習興趣,學生會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而且是一種負擔。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明顯提高。
一、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的特點
(一)與《基礎會計》傳統(tǒng)教學法的差異
與《基礎會計》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更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基礎會計》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讀書指導法,指教師通過指導閱讀而使學生獲得《基礎會計》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即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講述、講解、講讀教學內容的方法;等等。這些傳統(tǒng)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相對平淡,不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是利用游戲先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引導學生在游戲中主動學習《基礎會計》知識。
(二)與其他游戲教學法的差異
幼兒園及小學各學科教學中的游戲要考慮幼兒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他們所掌握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程度,以及他們的性格特征等因素。游戲的設計也是以幼兒及小學的學習心理為基礎的,符合小學生和幼兒的認知能力水平。因此,這些游戲相對較簡單,游戲比較形象化。幼兒及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比較薄弱,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fā),因此游戲方案的設計,力求形象化、多樣化。而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游戲是針對職業(yè)中學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能力的,是較高層次的游戲,并且游戲也具有《基礎會計》學科特色,例如競賽游戲、討論游戲、角色游戲都是很有《基礎會計》特色的。
二、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實施的必要性
(一)國家教育改革需要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游戲的形式來使學生學習某些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學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③中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游戲教學法突出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情感和活動的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可見其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要求。
(二)《基礎會計》傳統(tǒng)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需要游戲教學法
1.教學缺乏趣味性
《基礎會計》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初學者對會計概念、會計要素、會計科目的理解與掌握都比較困難,如果會計教師不能生動地講述課程內容,學生是較難理解的。雖然很多教師都進行過該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希望能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但效果并不理想。
2.重教材理論,輕學生實踐
《基礎會計》課程主要闡述了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其實踐性、技術性、操作性較強,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綜合性很強的適用性學科,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強。但傳統(tǒng)教學方式拘泥于課本理論知識,所謂實踐,頂多就是看幾張教材上印有的原始憑證,在配套的練習冊上填制幾張相似的憑證,學生根本沒有在實踐中鍛煉的機會。不能在實踐中鍛煉,就永遠無法提高專業(yè)技術力,不能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辨證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的可行性
(一)中職生的學習心理特征適合使用游戲教學法
1.中職生心理特征
中職生一般年齡在15歲左右,他們正處于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個體心理和生理發(fā)育極不穩(wěn)定的一個時期。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中職生是教育上的一個關鍵困難時期,因為他們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逐漸增強,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性別角色,出現(xiàn)對家長或老師的反抗行為。但是,如果我們在中職教育階段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完成可以使中職生能更好的學習《基礎會計》知識,而且能夠使他們受益終生。
2.中職生《基礎會計》學習心理
中職教育階段學校的課程內容具有鮮明的專業(yè)性和職業(yè)性,是基礎知識在專業(yè)技能中的應用,對學生學習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此外,大部分中職生原來學習的基礎差,接受能力低,如果中職課堂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話,學生更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針對中職生的《基礎會計》學習心理存在的問題,有必要改變傳統(tǒng)的《基礎會計》教學方法,而游戲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基礎會計》的興趣。
(二)中職教育《基礎會計》學科特點適合使用游戲教學法
1.《基礎會計》學科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的特點
由于《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yè)的入門學科,其初學者對《基礎會計》一些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教師有時候所講的知識點不是很透切,所以在《基礎會計》學科學習中,有大量的內容要求學生記憶,包括會計科目、會計科目分類、資產類賬戶、負責類賬戶、費用類賬戶等等內容,例如:資產類的賬戶,其增加額一般記在借方,減少額一般記在貸方,期末余額記在借方等知識都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基礎會計》是對整個會計流程的抽象概述:首先論述會計科目與賬戶、會計憑證,然后到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其涉及的內容多,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需要學生記憶的信息量較大,尤其是對前面的會計科目與賬戶和會計憑證這些知識點的記憶,因為它們是后面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的基礎。因此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可設計相關游戲,在游戲中體現(xiàn)《基礎會計》事物和現(xiàn)象,讓學生來記憶所教知識點,效果遠遠好于其它形式的記憶。
2.《基礎會計》學科技能學習的特點
《基礎會計》學科要求學生具有根據日常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填制憑證、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技能。由于中職教育《基礎會計》知識體系的整體性和特殊性,與其它的《基礎會計》教學模式相比,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更能夠把抽象、枯燥的《基礎會計》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相對于傳統(tǒng)的《基礎會計》教學模式,中職生更喜歡游戲教學模式。面對《基礎會計》圖文資料,與其讓學生被動的接受《基礎會計》知識,不如讓他們在游戲中主動地尋求知識,增加學習知識的過程性和體驗性,促進中職生學習技能的提高。
四、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游戲教學法的實踐
(一)競賽類游戲讓學生在競爭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
競賽游戲是把競爭機制引入教學,操作方法類似智力競賽。其主要做法是:將需要學習或鞏固的內容編成競賽,讓學生在自學或小組共同準備的基礎上開展比賽,并當場評價。競賽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能夠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而且每次競賽后,一個小小的成功都能樹立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信心,極大地激發(fā)其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實例]:“會計科目”是《基礎會計》初學者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之一,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記住教材上的“會計科目”呢?在這里我們可以選擇設計一個競賽游戲:將學生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給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去記憶這些會計科目的名稱、定義和性質。10分鐘后,進入游戲階段,選取一個自愿當第一個接受考驗的組,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顯示游戲的公平性原則,第一個組可以有300分的加分,第二個組加200分,第三個組加100分,第四組無加分。第一個組的學生接受其他組的提問,其他3組的學生可以說出任意一個或幾個會計科目,要求第一組的學生說明其性質或將其歸類,第一組的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程度,知道答案的組員就站起來說出答案。共有10個問題,該組每答對一題獲得一個100分。其他組相同,最后累計各組得分,得分多者獲勝。最后,教師根據同學們的表現(xiàn)對此次競賽游戲進行評定。
(二)討論類游戲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討論類游戲是指以游戲的方式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目的在于通過討論交流各自的觀點,形成對所討論的問題有較為一致的理解、評價和判斷。其優(yōu)點有: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幫助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人際交流技巧等。”④實際操作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和上課內容,精心設計討論主題,向學生提出帶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然后展開討論。
[實例]:在講完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等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從銀行提現(xiàn)金應編制什么憑證?”作為討論的主題,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討論。其游戲過程如下:①分組:以教師指定或學生自愿的方式,6人一組,每組選出一位主持人和記錄員。②導入討論問題:“從銀行提現(xiàn)金應編制什么憑證?”,要求各小組討論出一個比較一致的答案,并說明主持人和記錄員的職責。③進行討論:每組限制6分鐘的討論時間,其間教師應巡視各組,觀察討論情形,并提供必要的協(xié)助。④綜合報告:每組指派一名組員(亦可由記錄員擔任)介紹本組的觀點,比如:有些組認為只編制現(xiàn)金收款憑證;也有些組認為只編制銀行存款付款憑證;還有些組認為應編制現(xiàn)金收款憑證和銀行存款付款憑證兩張。⑤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對討論過程中各組的表現(xiàn)做一個簡要的評價,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可以做適當的獎勵,比如平時分加分等,然后就所討論的問題進行總結:如果單從收款憑證、付款憑證的概念來看,這筆業(yè)務似乎既可編制銀行存款付款憑證,也可以編制現(xiàn)金收款憑證,若這樣,就會造成不同的企業(yè)可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就缺少可比性或者造成重復記賬,這是顯然不合理的。這樣,經過教師的精辟解釋,等各組的同學對這個問題有了共同的理解之后,教師再把正確答案(應編制銀行存款付款憑證)告訴給學生。
(三)角色類游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角色類游戲是讓學生在一定情景中扮演某一角色,然后獨自完成或者與其他角色扮演者一道共同完成表演,學生在角色扮演的特定情景中自然地操練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角色扮演在我國中小學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普遍,一些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都采用這一做法。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密切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關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⑤中職教育基礎會計教學可以使用角色類游戲,學生在一定教學情景角色的扮演過程也是基礎會計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復習過程。
[實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不同會計角色的職能和作用、理解企業(yè)如何運行及會計與企業(yè)的關系,可以選擇角色類游戲進行教學。具體方法是:應用ERP沙盤模擬的方法,把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代表一個公司,每組五人,分別擬定成首席執(zhí)行官角色、營銷總監(jiān)角色、生產總監(jiān)角色、采購總監(jiān)角色和財務總監(jiān)角色,各個角色立足本分工作,相互影響、相互協(xié)作,相互經營好公司。然后設定每個組的初始年的經營業(yè)績相同,各組在相同的競爭市場下進行期限為6年公平經營。最后在第六年末比較各組的經營業(yè)績,經營業(yè)績最好組勝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同學們的水平有限,所以游戲比賽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并對組內成員和對手組的表現(xiàn)進行互評,最后教師對此次角色游戲進行總結。
注釋:
①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中國教育部網站,2001.6.
②劉克蘭.現(xiàn)代教育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209.
③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中國教育部網站,2001.6.
④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227.
⑤鄭金洲.教育通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97-298.
參考文獻:
[1]黃行福.教育作為游戲.[EB/OL].廣東:江門教育信息網,2002.7.
[2]張承芬,韓仁生.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5.
[3]付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2001:145.
[4]鄭金洲.教育通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43.
[5]林鉅垌.職業(yè)中學游戲教學的探究[J].北方文學,2012,6:199.
[6]趙紅.淺析“基礎會計”教學[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0,7:169.
[7]劉曉輝.關于會計教學新模式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7,03Z:89-90.
作者簡介:
林鉅垌(1987—),男,漢族,籍貫:廣東湛江,單位:湛江市廣播電視大學,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財務會計教育。專業(yè):教育經濟與管理、財務會計教育。
(作者單位:湛江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