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選擇培養,如何優化結構,管理使用等問題,都需要體育理論界進行研究和探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越來越講究訓練的“經濟效益”,即想方設法地增大“產出投入比”,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比較中外運動員運動壽命之間差距并分析造成此類差距的原因,從而得出延長我國運動員運動壽命的相應措施,使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得到最大的拓展和延伸,是當今競技運動訓練理論研究所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外運動員;運動壽命;比較;分析
1 中外運動員運動壽命比較
1.1 CBA與NBA運動員運動壽命比較
1.1.1 CBA 96-97 和97-98 賽季運動員年齡情況
CBA聯賽匯集了國內最優秀的男子籃球隊和男子籃球運動員,代表著我國籃球運動的最高水平,為此,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對CBA開賽以來96-97和97-98賽季各支球隊的年齡狀態進行了統計整理。
CBA 96-97賽季共有143名運動員參賽,平均年齡24.6歲,頻數分布較多的年齡值是在22.5~28.5歲區間;97-98賽季共有142名運動員參加,平均年齡25.6歲,頻數分布率較高的是在21.5~29歲之間。
1.1.2 CBA、NBA聯賽96-97和97-98賽季運動員年齡結構對比
為了便于比較,本文把CBA聯賽 96-97和97-98賽季和NBA賽季 96-97和97-98賽季中全體運動員的年齡結構的有關內容進行了統計(表1)。
2 中外運動員運動壽命存在差異的原因
2.1 我國的傳統體育觀念導致運動員對傷病的重視度不夠
“輕傷不下火線”,這是流傳于老一輩中國體育健兒的口頭禪,建國初期各個項目的運動員,為了給祖國爭奪一枚獎牌,置傷病不顧,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賽場上。隨著我國國家實力的提高,這一觀念仍絲毫沒有退卻。此種觀念引發下的傷病,甚至退役的事例也不勝枚舉。一位著名電視評論員針對劉翔奧運會受傷退賽時所說的一樣“在我們的金牌價值考量體系中,只有第一名才是好樣的,其他諸如‘參與第一’之類的警示格言不過是用來糊墻給別人看的。”這一評論尖銳的說出了我國傳統體育觀念的詬病。
2.2 運動員輸送體制的差異
以籃球項目為例,我國籃球國手在30歲這一運動壽命的關口紛紛退役時,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如馬龍等一大批球星依然奮戰在NBA賽場,40歲的喬丹依然再創造球場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跡。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中美兩國之間的訓練體制,球員輸送體制的不同。
研究表明:世界和我國一些優秀男運動員的黃金年齡一般都在25~29歲之間。美國職業籃球隊員的平均年齡為27歲左右,這個年齡是他們創造優異成績的年齡,是他們的黃金時代;我國CBA球員的最大比例年齡段在19~22歲之間,明顯偏小。另外,CBA隊員的平均年齡為22.6歲,NBA為26.3歲。兩者相差3.7歲。兩者差異非常顯著,正好是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
2.3 中外運動員訓練損傷的發生率及恢復期護理的差異
2.3.1我國運動員訓練負荷過大導致傷病是常見現象
運動訓練中適宜的運動負荷是使機體產生適應性變化,提高運動成績的主要方式;過大的、過小的負荷都不利于運動成績的提高,尤其是過大的負荷會對機體造成嚴重的傷害,給運動員帶來傷病,消減運動壽命。在我國競技體育運動訓練領域,負荷過大是多年來存在的現象,因此,傷病也一直是造成中國運動員早早退役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2.3.2 負荷刺激后對恢復期指導不重視
與體育強國相比,我國大多數運動隊伍,至今還缺少了專職體能教練。 體能教練是在國外廣泛開展延長運動壽命的科學研究后出現的一個職業。其主要職責之一就是保證選手在高強度訓練和激烈比賽中免受傷害。l6歲便一鳴驚人地奪得慕尼黑奧運會女子跳高金牌的原聯邦德國名將邁法特,大概是最早受惠于體能教練的選手,在因傷病沉寂了l2年之后,她得益于體能教練之助而奇跡般地再放異彩,捧走了洛杉磯奧運會金牌;20世紀80年代末,為美國亞特蘭大鷹隊所相中的原中國男籃中鋒宋濤,卻因沒有體能教練的監護和及時施治,在赴美前一次訓練中由于積小傷為大傷未成為中國進入NBA的第一人。
某些運動員對自己受到的小傷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終使慢性損傷越來越重,導致傷病纏身,嚴重影響其訓練和比賽,因此不得不選擇退役。如果有體能教練的幫助,將會盡量減少運動員受到傷害,促使運動員運動壽命延長。
2.4 運動員自我發展的考慮
現在的體育界新人輩出,新人的不斷涌現可能給老運動員帶來一定的壓力,與其被年輕隊員代替,不如自己還在巔峰時選擇光榮退役。從運動員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們也應該尊重運動員個人的選擇。依據經濟學規律,運動員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競技體育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同樣,他們也可以在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實現自身的價值。
3 小結
筆者認為我國運動員較外國運動員的運動壽命明顯偏低,與中外傳統體育觀念、運動員輸送體制、訓練損傷發生率、訓練習慣等因素有關。因此,在延長我國運動員運動壽命的問題上,可從原因入手,改良我國競技體育體制,克服先前錯誤觀念,正確對待比賽成績,運動員需端正自己的態度,采取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使我國由一個“體育大國”真正的躋身與“體育強國”之列。
參考文獻:
[1]盧村.從運動壽命角度分析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5期.
[2]楊潔.延長我國運動員運動壽命的研究[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S1期.
(作者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