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遺產。但是由于時代的差異,語言的發展,現在我們使用的漢語與文言文己經有了很大的差距,這對小學生的學習也提出了挑戰。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文言文的教學策略,從教學過程的四個階段:多維度預習,降低學習破度:創新導入,激發學習興趣:強化朗讀,以讀促悟:合理想象,體會寓意去提高教學效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十分豐富,既有孔子,孟子這樣大思想家的宏偉杰作,又有無名氏村婦野叟的真情實錄,它是偉大補祖國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遺產。從小學開始,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那么,在小學,文言文應該運用怎樣的策略進行教學,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呢,對此,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多維度預習,降低學習破度
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遇到的困難一定很多,如果引導不好,學生不會因為文言文的生澀而失去學趣。在預習的時候,老師常常要求學生反復朗讀經體會其大致含義,殊不知,由于文言文在遣詞造句和表達形式上與現代文的差距很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讓預習流于形式。
采取多維度預習,讓學生結合小資料、文言文的譯文和課文旁邊的小插圖進行預習,效果會有顯著提高。如《學弈》,學生在小資料里尋找課文的背景資料,對課文產生初步的印象:這是個關于下棋的故事,故事來自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的言論,選自《孟子》。讓學生充分利用文言文下面的譯文,通過文言文和譯文的對比學習,大致理解課文的內容,掌握基本準確的停頓節奏。課文的插圖是語言文字的形象化展示,《學弈》的插圖生動地告訴了我們故事的內容:一棵樹下,一位長胡子老爺爺坐在棋盤的上方正在指導下棋,他的兩個學生坐在棋盤的兩邊,雖說他們都在聽課,表現卻迥然不同,一個學生凝神屏息,專心致志,而另一個學生卻歪著腦袋看著別處,心不在焉。通過多維度預習,學生能快速地了解故事內容,進入故事情境,從而降低學習難度。
二、創新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及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人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一個人對某種事特感興趣,就會產生接近這種事物傾向,并積極參與有關活動,表現出樂此不疲的極大熱情。一篇課文的導入如同一堂課的門臉,教師采取新穎的方式導入新課,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好文言文提供動力。如《東施效顰》,教師采取這樣的方式導入:“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具有沉魚之貌,課題里面有個人名——東施,難道她們是姐妹?”這樣的提問導入,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外,還可以采取講故事的導入方法:“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國一叫楚靈王,他有個特別的愛好,喜歡人們有纖細的腰肢,這處特別的愛好為他們的國家帶來了什么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一探究竟。”當然,導入的方式還有許多,別具一格,有創新精神的導入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強化朗讀,以讀促悟
文言文語言簡練,具有音韻之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引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讀,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讀。
1.自讀
結合工具書和譯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停頓正確。文言文中有許多通假字,生僻字,通過充分的自讀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內容奠定必要的基礎。
2.范讀
選一兩名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進行評議,便于老師和學生發現容易出錯的地方,及時加以引導,進行強調,徹底掃清閱讀障礙。
3.悟讀
要理解文言文的內涵,悟讀是關鍵。而悟讀就是讓學生進入角色,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讀,其實在這一點上與我們的現代文朗讀是相似的。《矛與盾》中第一、二句是賣者在吹噓自己的矛和盾,讀時應啟發學生走進叫賣者的內心,體會想賣掉東西的商販的心理,讀出叫賣洋洋自得的感覺。而反問者的發問,可以讓學生進行想象,是怎樣的人反問的,揣摩年齡、身份,進入角色,讀出情感。最后一句“其人弗能應也”叫賣者無言以對,啞口無言,讀前讓學生角色扮演叫賣者,體會被問得啞口無言的情境,再進行朗讀。又如《楊震暮夜卻金》中楊震和王密的對話,雖然十分簡短,但卻可以讀得有聲有色。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謂無知!”這兩句話充分反映了楊震的性格,學生讀好這兩句,讀出語言中的大義凜然,就很容易理解楊震的品格。而王密投機取巧、圓滑的性格在這句“暮夜無知者”中充分反映出來,當學生走進王密的內心,低聲地說服楊震“暮夜無知者”時,他們也體會出王密的心思和意圖。
四、合理想象,體味寓意
充分運用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情感去解讀作品,對作品的“留白處”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如《楚王好細腰》里,對學生進行提問,楚國全民的減肥持續了多久?很多學生會根據課文交代的“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回答,只持續了一年。真的只持續了一年嗎?老師繼續追問,學生會重新思考,其實在課文里面沒有告訴我們持續了多久,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進行推測,推測楚國的未來。學生的想象力打開了,他們的假設也是豐富多彩的。楚王的臣子們病死了,這個時侯其他的國家來攻打他們,于是他們大敗而歸:人們都把精神花在減肥上,沒有精力種糧食,國家越來越貧窮,楚王的臣民們不堪忍受楚王的統治,他們團結起來推翻了楚王的統治。思考到這一步,回過頭再去想這篇文章的寓意,也就呼之欲出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大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