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趣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人為本”,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有意識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利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自信心和目的性,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情趣融合;小學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刺激學生的情感動機,選擇最佳方法,通過最有效的途徑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興趣,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情趣學習之中,實現知識逐漸積累、語文能力逐步提高的終極目標
一、小學語文課堂情趣學習策略培養的意義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劉勰《文心雕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情”是寫“文”的基礎,而讀“文”是入“情”的前提。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詩佳作,之所以傳誦千古,是因為作家文人的筆墨飽蘸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而語文課本里的不少詩文,也是蘊含著作者深情厚意的。一個語文教師,要把無聲的文字變成聲情并茂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意境,就必須披“文”以入“情”,做到讀,“如出我口”;講,“如出我心”。
情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和動力。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培養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依賴于小學生對學習的情趣,越是有趣的事物和活動,越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大腦活動的活力。這種活力就是小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的注意力。因此,情趣學習是最富有積極性的最有效的學習,情趣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教育,情趣課堂也是最高效的課堂。
二、讓學生在自我實踐中體驗情趣學習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語文學科是通過一篇篇課文的語言文字工具千變萬化的運用來接觸學生思想感情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使教材內容動起來、活起來,展現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領略到詩文篇章的“味”,激發他們內在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漫于一體的特點,給學生提供多種樣式、多種功能的材料,發揮形象生動的動畫、悅耳的背景音樂和真正圖文并茂的優勢,配合學生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使他們進入一種愉悅的情趣學習之中,在思想、品格、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在語文水平上得以提高。例如《雷雨》這篇課文,它以簡潔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夏日雷雨圖。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先點開電子白板讓學生看錄像,通過視聽手段,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般直接感受雷雨發生時那種電閃雷鳴,氣勢磅礴的動態的壯美,以及雨過天晴,大自然無比清新的靜態的優美。接著通過讓學生聽范讀,看課文,列表對比,認識雷雨前、中、后三個階段不同的景色特點。然后讓學生從贊美的角度出發進行雷雨的擴詞練習,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讓學生在思維想象中感受情趣學習策略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尤其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思考,是學習的源頭,是啟迪知識之門的鑰匙,是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思維,是學習的基本功。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的學習越是善思、善想,越是易于把自己的學習與探究甚至創造推向更新更高的階段。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想象的積極性。這不僅關系到他們眼前的學習,而且對他們今后乃至將來從事工作或研究,都會有直接的影響。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我讓學生登臺演示五位壯士高喊著口號相繼跳下山谷時的神態、動作。然后讓學生想象、描述五位壯士跳下山谷以后的各種不同情況或遭遇。像這類寫人的課文,有指導地對學生進行延伸、擴展的想象性描寫練習,能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發現和體會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美、心靈美、精神美。這是小學語文課堂值得嘗試的培養學生思維想象能力的情趣學習策略之一。
四、結語
情趣學習的培養和實現,離不開內容的知識性、科學性和思想性。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情趣。教科書本身內容的生動性和引人入勝性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條件之一。一個語文教師,如果能夠準確的把握好、使用好教材,找準生長點,把課上得情趣盎然,給學生以身臨其境、栩栩如生之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難以忘懷。就會萌生一種持續不斷地探索語文知識寶庫的求知欲。當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新的知識,聽、說、讀、寫與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就會從精神上感到滿足,在內心里產生莫大的情趣,從而達到了知識逐漸積累、語文能力逐步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艾莉森·阿里達.小學階段兒童想象力培養的重要性.人民教育.2014.(17).59
[2]媛媛、楊濤.培養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襄樊教育.2007.(5).44
[3]陳建元.小學語文情趣教學有效方法初探.新課程(教師版)2012.(12).102
(作者單位:磐石市黑石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