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學交往能改變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增強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還能學習到豐富的體育知識。然而很多高校體育教學缺乏教學交往意識,致使學生對體育訓練失去興趣。本文具體研究了教學交往的內(nèi)容,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交往;教學目標
高校體育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訓練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學生豐富的體育知識。隨著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體育教師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交往教學意識。教學交往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更好的溝通。教師只有認真開展教學交往工作,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給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然而由于我國體育教學制度的不完善,教師往往不重視與學生進行交流,這將使體育課堂氣氛變得十分壓抑,不利于開展教學工作。
一、高校體育中教學交往的內(nèi)容簡析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離不開交流與溝通。而在體育教學中,交往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及時的溝通能夠迅速提高教學效率。交往教學的關鍵是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交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詳細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交往教學也可以理解為交流教學、溝通教學,是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活躍體育課堂氣氛的有效途徑。
教師應該多關心學生,要和學生平等地分析、探討問題,盡量幫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遇到的困難,教師應該及時地進行幫助,使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能夠迅速進步。教學交往注重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與學生加強情感交流,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自己。教學交往能改變傳統(tǒng)體育課堂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使體育課堂變得輕松和諧起來,讓學生能夠在寓教于樂中學習體育知識。
二、教學交往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
教學交往能夠完善高校體育教育制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高校體育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生難以有效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無法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將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教學交往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能夠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使學生成為教學主體。
體育教學和其他教學工作不同,需要學生進行各種訓練,這些訓練往往比較枯燥,運動量比較大。對于身體狀況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會覺得體育訓練非常辛苦,甚至會對體育訓練產(chǎn)生畏懼、逃避的心理[1]。體育教師應該采取交往教學的方式,及時地了解學生的畏難心理,多鼓勵學生,為他們安排運動量較小的體育訓練項目,使學生能夠迅速適應體育訓練。
教學交往能夠營造出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對體育教學不再感到厭倦。通過與學生加強交流溝通,教師能夠迅速地了解學生的體育訓練情況,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交往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親切感,而且還可以活躍課題氣氛,消除傳統(tǒng)體育課堂沉悶壓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育知識。
三、高校體育教學交往缺失的原因探究
在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更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常會給學生傳授各種知識和經(jīng)驗。在灌輸式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以教學管理者、知識權(quán)威者自居,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情況缺乏關心。很多大學生雖然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他們的體育訓練能力、理論實踐能力還很差,這就容易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感,過分相信教師的理論教學工作。
由于體育教師對學生缺乏關心,他們就難以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教師越來越陌生,即使有學習問題,也不愿意去向教師請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將會變得越來越疏遠,體育課堂的教學氣氛也將越來越壓抑,這是教師缺乏交往教學意識的主要原因。
許多高校體育教師習慣將系統(tǒng)化的體育訓練知識傳授給學生,這些知識往往比較復雜,學生難以在課堂上及時地理解系統(tǒng)化的知識。某些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只注重理論教學工作,在完成理論知識教學任務之后,教師不能讓學生進行充分訓練,使體育教學效率不斷下降。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將會使體育教師逐漸失去交往教學的意識。
四、加強高校體育教學交往工作的有效措施
1.體育教學工作要以人為本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課堂知識。高校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工作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只會對學生進行枯燥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模式缺少人性化理念[2]。高校教師應該要有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把學生當成教學主體,多與學生進行溝通,為他們設置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
2.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制度
由于我國體育教學制度不夠完善,這才導致教師缺乏交往教學的意識。為了提高體育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各高校應該制定完善的體育教學制度,來促進體育教育工作規(guī)范化發(fā)展。在新的教育制度中,要把交往教學、課堂互動當做考核教師工作績效的一部分,以此來加強交往教學工作。
3.體育教師應該與學生加強交流
在高校體育中應用交往教學,關鍵是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體育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多關心學生,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來。教師只有在學生中建立良好形象,學生才愿意向教師請教問題。情感交流能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交往工作,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使體育教學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五、結(jié)束語
我國很多體育教師不注重教學交往工作,與學生缺乏必要的溝通,導致高校體育教學效率低下。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教育,不能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教學互動,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越來越疏遠。為了解決高校體育教師交往教學意識的缺失問題,我國應該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制度,要讓教師養(yǎng)成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此來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姬衍.高校體育中交往教學意識的缺失與重建[J].產(chǎn)業(yè)與科技創(chuàng)新,2014(07).
[2]錢軍.高校體育教學中交往教學的缺失與重建探討[J].體育學刊,2011(02).
作者簡介:
王佳茵(1977.3—),漢,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方向:學校體育教育。
(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