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在教育條件下發生變化的方向和速率的測定,一直以來是教育測量學關注的重要問題。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世界聯合會副主席陶西平在2014年9月20日出版的《上海教育》發表社評指出:“長期以來,我們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是考試分數,評價學校的重要依據是考試分數,高校錄取也常常以分數為唯一標準,追求冷冰冰的分已經取代了培養活生生的人。”基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學說,積極探索網絡技術條件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方法與技術路徑,對于有效促進中小學素質教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陽光評價
深圳市石巖公學成立于1995年4月,是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創辦的股份制民辦學校,學校堅持“育人為本,依法辦學”的辦學理念,實施高端辦學發展策略,全面啟動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積極探索和實踐“培育創新性國際型人才”的現代化辦學模式。將信息化、現代化作為學校重點發展目標,積極開展“智慧校園”試點應用與研究工作,成立了數字化學習體驗中心、構建了“智慧校園”管理、教學、評價平臺。
一、評價指標設計
按照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階段性任務要求,我們將學生素養評價分為五項領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運動與健康素質、審美與表現素質、實踐與操作素質,每項素質分別進行等級評價和積分評價。據此,我們在平臺上搭建了量化評分和評價主體認定系統,以促進全息化評價有效進行。
1.思想道德素質評價
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等級評價,依據學生班級民主評價等級與標志發展性評價兩個結果來認定,兩個月認定一次。班級民主評價等級,依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三個結果來認定,三個評價結果的權重分別是20%、20%和60%。標志發展性評價,即卡片評價。學部印制了多種標志性發展評價卡,包括思想道德之星卡、科學文化之星卡、日常行為之星卡、孝敬之星卡等。教師和家長根據學生日常的進步表現,隨時將卡發給學生。
思想道德素質積分評價實行“互助式榮譽共同體評價”,按“魅力班級”周評比來完成。根據班級學生衛生、安全、風紀、班務、宿舍管理及“三操”管理表現,由學部學生自治管理委員會給班級評定打分,每班每周基準積分100分,減去一周扣分,加上班級加分,所得分數即為班級周得分,依據得分評出學部“五星魅力班級”、“四星魅力班級”、“三星魅力班級”,并授予相應榮譽班牌在班級風采欄中公布。這個分數同時也是班級每個學生本周思想道德素質積分。學部還依據班級、學生參與學校、學部思想道德主題教育活動的表現,為班級、學生進行相應積分獎勵。
2.科學文化素質評價
科學文化素質等級評價,兩個月認定一次,主要考評學生在校的核心學習行為,即課堂聽講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參與態度。實行課堂優化評價,由任課教師、學部行政管理人員分別進行評價。學生每周基準積分50分,每節課任課教師依據學生課堂行為表現予以加分或扣分,加分或扣分分值為1分。
科學文化素質積分評價,是對學生相關學習活動結果進行積分。包括學業成績考評積分、基礎知識點測積分、作業展示積分、優秀試卷展示積分、學科社團與特長積分等。
3.運動與健康素質評價
運動健康素質等級評價,每學期認定一次。由學校生命與健康教育中心配合,年段統一組織,體育教師操作,家長委員會監督,對學生進行身高體重、握力、肺活量、立定跳遠、200米跑、體育模塊課程技能六項體能測試。體育教師將測試數據導入評價系統,系統自動生成評價等級。
運動健康素質積分評價,由體育教師對學生課間操、體育課進行評價,學生每周基準分12分,采用負積分,一課一操一評價,每次出現不良表現扣2分。學部充分利用學校運動空間和運動設施,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學生健身運動、運動社團與特長活動,凡在學校、學部運動會、運動社團獲獎的班級和學生個人均可進行相應加分。
4.審美與表現素質評價
審美表現素質等級評價,每學期認定一次。由年段統一組織,美術、音樂、舞蹈教師進行操作,對學生進行美術、音樂、舞蹈等知識、藝術模塊課程技能和才藝測試。相關教師將測試數據導入評價系統,系統自動生成評價等級。
審美表現素質積分評價,由美術、音樂、舞蹈教師對學生藝術類課程進行評價,學生每周基準分10分,采用負積分,一課一評價,每次出現不良表現扣1分。學部大力開展學生藝術社團與特長活動,凡在校內外藝術展演、藝術比賽中獲獎的班級和學生個人均可進行相應加分。此外,為鼓勵學生閱讀,凡閱讀整本書,并完成相應讀書卡記錄的學生可獲每讀一本書積1分的獎勵。
5.實踐與操作素質評價
實踐與操作素質等級評價,每學期認定一次。由學段統一組織。我們依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和發展特點,確定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如表1所示)。
實踐操作素質積分評價,7至9年級由理化生與計算機教師對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課與計算機課進行評價,學生每周基準分10分,采用負積分,一課一評價,每次出現不良表現扣1分。另外,由學部組織的各類課外活動,組織者可根據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對其進行積分,一次活動一積分。
二、平臺建構
2014年2月,我們經過多次考察,決定引進吉林省慧海科技信息有限公司開發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該平臺的評價指標和體系可根據學校的自身特色,自由建構,滿足學校個性化的需要,平臺開發成熟,運行穩健。按照“從基礎看變化、從起點看提高”教育評價原則,從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運動與健康素質、審美與表現素質、實踐與操作素質等維度探索網絡化學生素養評價工作,基于平臺嘗試各種特色的評價活動。初步形成了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主體全員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數據過程化、評價手段信息化、評價結果價值化等學校網絡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
圖一:平臺界面截圖
三、實施成效
1.實現了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從只看“冷冰冰的分”到關注“活生生的人”,從用分數選拔人才到綜合評價選拔人才,“智慧校園”的建設與應用正在幫助我們實現這一跨越。我們對學生的評價不僅進行學科文化素質評價,還同時進行思想道德素質評價、運動健康素質評價、審美表現素質評價、實踐操作素質評價,并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放在了五項素質評價之首,充分體現了教育就是引導受教育者“學做真人”的育人之本。
2.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全員化、自主化
行政管理人員(學部校長、主任、年段長、干事)、班主任、任課教師是評價者,學生自己、同學伙伴、學生家長也是評價者。日常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實行學生自治管理委員會督查制,班級日常管理實行值日班長輪值管理制,學生自治管理委員會委員有權對各班級學生表現進行評價,班級值日班長有權對班內同學表現進行互評。全員化、自主化的評價機制促進了學部民主自治管理文化的形成[1]。
3.實現了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魅力班級”評價、標志發展性卡片評價、“互助式榮譽共同體評價”、榮譽展示性評價、課堂優化評價……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了學生奮進爭先的動力,營造出學部團結、和諧、陽光、進取的良好氛圍。其中“魅力班級”評價、“互助式榮譽共同體評價”是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責任感與團隊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更成為德育常規管理的有效策略[2]。
4.實現了評價數據過程化
學生的每項素質都以等級與積分兩種評價結果呈現。前者側重于學生階段性評價,評價周期較長。后者更側重于學生過程性評價,評價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天,每節課,每一個課間。過程性數據為階段性評價提供了相對科學的依據。兩種評價結果,過程性與階段性互補,定性與定量兼容。
5.實現評價手段信息化
網絡技術評價平臺系統的使用讓我們告別了紙、筆、計算器評價的歷史,實現了教育評價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評價數據的分析、處理與輸出,全部由評價系統按照預設的程序與規則自動完成。近期學校即將引進的手機版評價軟件,使教師、家長可通過手機操作實現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和對評價結果的即時查閱。
四、應用心得
自從使用了“智慧校園”網絡條件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以來,我改變了過去簡單說教的教育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在基于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過程中,我明顯感受到這一評價的優越性。在評價中,學生能發現自己的優點、自己的潛能,從而激勵自己,獲得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部動力,學生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
1.標志性評價卡激勵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標志性評價卡有思想品德之星卡、日常行為之星卡、科學文化之星卡和孝敬之星卡。當學生主動關心集體、樂于助人、保護環境、明禮誠信時,就給學生發思想品德之星卡,在卡的后面簽上老師的名字和發卡日期,還要登錄“智慧校園”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里給學生記錄發卡情況。孩子們受到“卡”的激勵,關心集體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帶的班級是一年級,同學們能主動掃地、拖地、擦窗臺,王子曰小朋友經常自覺的擦書包柜上的灰塵,把黑板擦得又黑又亮;李曜丞和莫凡小朋友自主擦盆花每一片枝葉的灰塵。當我把思想品德之星卡發到他們手里時,孩子們開心極了。
當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專注,大膽發言,自主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時,我會發科學文化之星卡,當孩子們作業書寫工整,單元檢測成績優秀時,也會得到科學文化之星卡,孩子們別提有多高興了,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2.網絡技術條件下的綜合素質評價全面細致
(1)學生擔任輸機員參與評價管理。“智慧校園”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可以根據教育教學和班級實際,進行專門訂制。班級有學生輸機員,把每天老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及時輸入到“智慧校園”系統中,非常細化,從聽課、紀律、作業、成績、態度等多方面進行評價,有加分,也有減分,對應著有加分的內容,減分的原因,當家長在家里登錄系統就可看到孩子一天在學校的表現,對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適時地進行跟進教育。有了評價,學生對自己也嚴格要求了,自主管理能力也逐漸形成[3]。
(2)任課教師全程跟進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每月老師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從10多項的項目著手進行。低段是用笑臉、哭臉等評價,笑臉是優秀,哭臉是需努力。到了期末,可以看到學生一學期標志性發展評價卡的積累情況。綜合素質積分以及等級,評價等級系統會自動產生。家長登錄系統后能看到自己孩子一個學期在各方面的表現,還能看到期中、期末各科成績,以及進步情況,還有老師對學生的評語等,基于網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受到家長的廣泛認可。
五、總結
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理念支撐,不斷吸收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發展美”教育理論的思想精華,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構建科學的導航系統,基于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正日益彰顯其教育價值。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支撐,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深度融合,成為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共享的優質教育資源;以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尤其是“立德樹人”為育人標準,不斷為學生生命成長助力,不斷生成學生積極向上、真誠向善、求實向真的美好品質,是學校實施卓越準則的有效途徑;以學生終結性評價結果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獎學金評定、升學評價的推薦依據,促進了教育的公開、公正、公平。
參考文獻:
[1]李天子.王雙亭.關于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13期:80
[2]李騏.王建東.基于信息化理念與技術的現代評價[J].中國考試.2011年(3):30-35
[3]張大慶.教學質量評價信息化初探[J].教育信息技術.2010年第6期:17-18
(作者單位:深圳市石巖公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