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QQ、MSN、微博,阿里巴巴這些應用軟件對于當代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名詞了。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化的快速成長,讓人們的生活習慣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人們每天都要長時間的使用手機、電腦到觀看網絡電視節目,人們的生活已經深深被網絡所捆綁。信息的傳播達到了一個高效便捷的時代。你無論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過手機或者衛星電話,哪怕是一款常用的社交軟件,就可以與千里之外的人順利溝通,這樣的生活方式,可能在十年前還是一個夢想,今天卻實實在在的應用到了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信息發達了,溝通方便了,人們的網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對人們的精神生活產生了哪些具體的影響呢?
央視近日發布《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天的休閑時間平均是2.55小時,較3年前的2.16小時有所增加,但仍只有發達經濟體的一半。該調查結果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休閑時間每天不足1小時的中國百姓,眼下幾乎占四分之一,休閑時間只有1-2小時的人超過兩成,還有將近一成人一點休閑時間都沒有。中國人每天的休閑時間平均是2.55小時,較3年前的2.16小時有所增加,但德國、美國、英國,居民每天的休閑時間都在5小時以上。調查還顯示,中國人1/3的休閑時間用在了互聯網上,尤其是手機上。此外,中國人1/6的休閑時間在看電視。中國人1/10的休閑時間在進行紙質本閱讀。
對于傳統生活方式下的中國人,獲取信息的途徑往往是通過看書、讀報、聽廣播看新聞聯播,這樣的方式相對固定并且有規律。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這類的網絡終端進行迅速溝通,各種信息和新聞資訊都能通過社交軟件進行及時溝通和傳播。信息在快速傳播的過程當中,各種社會的不良信息也會隨著這樣的渠道迅速傳播開,這對于身心尚未成熟,沒有形成穩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年輕人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于成年人來說,許多問題都是難于判斷和進行正確解讀的,對于青年學生可能會造成更長遠的影響。
在高校學習和生活的青年學生,無論從他們的自由生活時間和生活壓力上來講,正在處于一個成長變化的過渡期。他們在思想上相對單純并且活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又很輕松,如果他們不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很容易養成各種不良習慣。網絡的發達加上日新月異的娛樂功能的發展,對學生時時刻刻充滿了誘惑力,因此,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也要時常提高警惕,加強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導,防范各種不良思想對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一、西方文化滲透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西方文化中,許多網絡宣傳帶有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局限性,通過宗教信仰和西方的價值觀,宣揚西方的民主和人權。正是通過這種文化滲透的方式達到他們宣傳西方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當代大學生在尚未形成正確價值觀之前,如果接受這些思想的影響,對我國學生從小培養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是很嚴重的顛覆。當代大學生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看外國的電影和電視作品,學生通過電影中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形成了崇拜和模仿的心理,這樣的文化滲透的特點是緩慢并且帶有很大的隱蔽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對正確價值觀的判斷力,從而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網絡游戲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影響
目前高校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玩網絡游戲,沉迷于網絡的虛幻性,占用了學生學習和休息的大量時間,使學生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有的學生甚至把自己的生活費中的一大部分花費在網絡上面,由于網絡游戲的特點,使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時間,嚴重影響了身心的健康發展。還有一部分學生逃課去玩吧打游戲,對身邊的學生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每年高校當中都會出現網絡游戲成癮的學生需要到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幫扶和指導,幫助他們戒除網癮。因此,網絡游戲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危害性也非常大。
三、網絡社交軟件的使用使學生的生活處于不安全的狀態之中
由于社交軟件的普及和發展,學生可以利用社交軟件結識社會上不同的社會群體,這部分社會人當中,有著不同的職業和身份,也有著不同的生活成長背景,學生出于對陌生人的好奇心,在與網絡上結識的網友見面時很容易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利用,參加不健康的集體活動,比如傳銷,非法聚會等。也可能對學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傷害。這也是高校的在校大學生中比較常見的危險案例。甚至有的大學生在沒有告知老師和家長的情況下,到距離自己所在大學很遠的省市與網友見面,發生了許多令人遺憾的危險事件。
四、網絡的頻繁使用分散學生的思維注意力影響課堂學習
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由于課堂人數較多,有些學生不能把思想集中到課堂上,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還有一部分學生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在考試的時候使用手機進行傳遞答案和作弊,影響了大學生考試誠信的順利開展。許多任課老師都對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行為抱有很大的反感情緒,認為這是對上課老師的極大不尊重,影響了師生和諧關系的正常發展。
網絡本身就是一個信息溝通的渠道和巨大的資源庫。正因為網絡的廣泛性,便捷性和及時性,使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便捷和信息溝通的暢通,也正是因為網絡的這種特點,人們在使用網絡的同時,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會同時體現。我們不能因為網絡的負面作用而放棄對網絡的限制和使用,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宣傳和教育,讓網絡的負面作用不斷的減少,更大的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對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的各種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對各種不健康的思想及文化的自覺抵制,逐漸成長為成熟有高度判斷力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
作者簡介:
任石(1979—),男,漢族,吉林市人,現就職于東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者單位:東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