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納稅意識屬于社會道德層面而非法律層面,不能通過法律手段強制公民的納稅意識。在全民范圍內進行納稅意識的培養有多種渠道,共同實施能夠加速公民納稅意識的提升。
關鍵詞:公民;繳納個人所得稅
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稅收不是國家無償征收的,而是集中整合資金合理利用,最終目的仍是惠民。由于社會公共物品和服務與生俱來的非排他性,所以無法由社會中的個體進行投資建設,那么投資建設的責任就必須由政府承擔,而稅收就是政府建設公共設施的資金保證。
一、加大宣傳,升級納稅觀念
宣傳內容除了涉及個人所得稅的基本常識、征收模式和途徑、支出去向等,最重要的是納稅人的義務和責任,讓納稅人知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課稅理念,避免納稅人產生個人收入被剝奪的誤解。加大宣傳力度要特別重視公民對個人所得稅稅收的正確認識,了解國家稅收的重要性。
在依法納稅的大背景下,納稅者由于稅法知識的欠缺,常常只知納稅義務而忽視納稅權利,要提高公民納稅意識也必須注重納稅者權利的宣傳,填補公民納稅觀念的漏洞。簡單來講,納稅過程就是納稅人依法向政府上繳稅款,稅款再由政府管理并用于社會公共建設,建設成果由全社會公民共同享受。
同時,加強對政府服務意識的培養。公民納稅意識的提高有賴于政府的服務質量。一方面,調整納稅程序,使其簡潔明了,方便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另一方面,優化服務態度,積極、耐心地解決納稅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二、稅收信息對稱化
稅收信息不對稱,是在個人所得稅征收過程中,稅務機關、稅務人員和納稅人所掌握的信息量不同導致的。這就容易引發個人所得稅出現不真實、不完全的征收情況。
稅收信息對稱化首先要建立信息流通平臺,提升三方信息的透明度。稅收信息不對稱的最大實施者和受益者是納稅人,因為對于他們而言,家庭收入來源以及其他相關收入信息都會影響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額度,為了少繳甚至不繳,他們有時會通過隱匿手段,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達到利己目的。信息流通平臺有助于匯總個人收入信息資料,并與個人資產和銀行信用賬戶相聯動,避免不實申報。
稅收信息對稱化其次要提升稅務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對于個人所得稅稅務人員而言,可能由于稅收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失范,對納稅人的隱匿行為不予揭發或幫助其逃避監管,致使國家財政受損。所以必須在上崗前對稅務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不僅要提高職業技能,更要加強其職業道德的培養。
稅收信息對稱化第三是要加強納稅機關對納稅者個人信息的掌握情況,這是有效完成個人所得稅征收任務的保證。但是中國人口眾多,要了解所有納稅人的收入信息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對高收入群體的多元化收入,稅務機關想要獲取完整信息存在較大難度。這就要求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手段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征管技術水平,逐步擴大對納稅人信息的掌握量。
稅收信息對稱化第四是模范榜樣作用,對一些在個人所得稅繳納和納稅宣傳等方面有較大貢獻的納稅人,政府領導或公益形象大使給予表彰和表揚,在全民范圍內樹立納稅模范,提升全民的納稅意識。
三、設立并逐步完善個人信息聯網系統
設立全國性個人信息聯網系統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技術要求高,不僅要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相互協調,而且對公民個人信息的采集、核實、錄入、更新、監察等工作都有嚴格要求,這也就注定了個人信息聯網系統天然的復雜性。
在個人信息采集力一面,應當以身份證號碼作為唯一識別代碼,同時將與其身份證掛鉤的銀行賬號、金融賬號及其他動產、不動產一并納入信息存儲系統,實現個人資產聯動機制。這一機制的全面運行將會有效帶動一系列便捷式經濟管理,加強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個人信用等級的評定和管理。當公民進行自主經濟活動時,系統都將進行完整的記錄,保證資金流動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能夠根據個人實際所得來計算個人所得稅額度,不僅能夠控制稅源流失,也將縮減個人所得稅征收的步驟,提高征收效率。
四、要全面推行均衡稅負
稅收的沉重負擔一直是納稅人對個人所得稅的成見之所在,一方面稅負的存在減少了納稅人的實際個人所得額,另一方面稅負的不均衡導致社會公平分配失效,并增加了納稅人心里的不平衡感。
個人所得稅稅負不均衡主要體現在得與稅的非對稱性上,一般來說,與低收入群體相比,高收入群體更有能力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并將其轉化為個人財富;而低收入群體的所得大多依靠工資收入,缺乏對公共資源加以利用的意識和能力。社會公共資源的形成是建立在國家財政收入的基礎上,是匯集所有納稅人的力量形成的,高收入群體在利用社會公共資源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無償的占有和消耗了原本平均分配于低收入群體的那部分資源,所以他們有責任和義務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公共資源的維護和再造貢獻更多的力量。
均衡稅負就要在稅負的承擔力度上平均分配,切實考慮收入能力,讓納稅人在稅負比重上實現公平,讓有能力的納稅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更大數額的稅負,緩解低收入人群納稅負擔。對于從社會獲取更多收益的人群則應當回饋社會,主動承擔起更多的社會義務,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合理分配,扭轉稅負比例的失調現狀,縮小貧富差距。
總之,個人所得稅征收不能忽略宣傳和法律手段。個人所得稅的實施有賴于納稅人的積極配合,要對納稅人進行廣泛的宣傳,包括個人所得稅的基本知識、納稅的途徑及重要性、稅款的使用去向以及新稅法的具體內容等,讓納稅人對個人所得稅的各項政策有清晰地認識,如此才能夠積極支持個人所得稅征收。同時,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將違反個人所得稅稅法的行為并入法律范疇,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增加違法成本,杜絕偷稅漏稅等不法行為。
參考文獻:
[1]王春萍.我國個人所得稅問題及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06.
[2]董巍峰.基于公平視角下的我國個人所得稅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黃文麗.公平與效率視角下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向[D].西北師范大學,2012.
[4]張瑛.完善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的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李意仙.個人所得稅改革應促進實現收入分配公平[D].廈門大學,2007.
[6]李瑞玲.從個人所得稅流失論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D].北京交通大學,2013.
[7]劉琨.個人所得稅法中勞動所得與非勞動所得的稅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