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劉家義審計長指出:“中國審計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是各級審計機關特別是基層審計機關,順應國家電子政務發展趨勢,提高審計水平,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圍繞基層審計機關如何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基層審計機關;審計信息化建設;路徑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中國審計的根本出路在于信息化”,而要充分發揮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無疑應該強力推進審計信息化,以審計信息化建設帶動審計組織、管理方式和技術方法的轉變。近年來,基層審計機關雖然在審計信息化建設發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例如審計信息化人才短缺、系統深層次應用不足、審計數據資源共享不力,這些問題制約了審計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作為基層審計機關,如何深入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并利用其促進提高審計效能,優化審計成果已成為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堅持人才培養戰略,加強審計隊伍信息化素質建設
根據審計事業發展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加強計算機審計的教育培訓,把普及學習、骨干培訓與高級人才的培養相互結合,努力造就一支素質較高、梯次健全、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審計干部隊伍。一是組織和參加AO認證培訓,開展和擴大計算機審計中級培訓,夯實計算機審計基礎;二是積極探索計算機運用高端人才的培訓。科學研判審計發展趨勢,加快審計前沿和高端人才的培訓、培養,積極組織開展計算機審計理論研究人才、信息系統審計人才、計算機電子數據審計人才以及軟件應用能手、系統構建能手、數據分析能手等培訓,為審計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三是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抓住和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參加審計署、省審計廳和其他相關部門、機構組織的數據挖掘技術應用、SQL語言深化應用、信息安全管理等計算機運用和管理知識、技能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
二、推廣計算機技術應用,全面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監督能力
1.推廣現場審計系統(AO)的深入運用
在保持AO系統在財政、稅務、部門預算、經濟責任等項目中廣泛運用的基礎上,深化、拓展AO軟件在建設項目、績效審計和信息系統審計項目中的運用,確保“兩個100%”目標的真正實現;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AO軟件提供的各種模塊和功能,切實提高利用AO查證問題的水平和能力。
2.推進聯網審計系統的開發、部署和應用
積極開發部署財政、地稅、社保、公積金聯網審計系統。充分發揮聯網審計技術優勢,一是利用多維分析、BI展現等信息技術,針對各被審計對象不同業務環節設置各種分析預警模型,通過模型的不斷構建和積累,實現對被審對象宏觀、微觀情況的深入監測,既能幫助審計人員把握總體情況,又能發現具體問題,體現了“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審計工作方針。二是引入計算機智能,通過審計分析模型的自動篩選,鎖定審計疑點,逐步形成標準且自動化的審計步驟、審計方法,提高了審計效率和質量,節約了審計資源。三是實時監控被審計對象的業務活動,加大了審計監督力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威懾作用,有效遏制違規問題的發生。審計人員也可以避免與被審計單位人員在工作全過程中接觸,保持審計獨立性,確保監督效果。
3.拓展和探索信息系統審計
以掌握信息系統內部控制流程為前提,以檢查信息系統合法性、合規性為基礎,以審核系統有效性、經濟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為重點,進一步擴大信息系統審計的范圍,積極研究和探索開展電子政務等信息化建設項目的績效審計,深化信息系統審計工作。
4.廣泛應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
不斷創新審計監督手段,積極利用GPS、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開展審計工作;采取技術服務外包或自行配置設備等方法,積極引進網絡安全掃描技術在信息系統審計中運用,提高審計實效,防范審計風險。
三、加快數據中心建設,加強審計數據資源管理和利用
數據是審計立足的根本,是審計發揮建設性、參謀性作用的依據,是審計全面履行法定職責、發揮“免疫系統”功能的基礎。被審計單位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數據類型的巨大變化給審計如何實現對數據的管理帶來了新的難題。數據中心的建設可以為地方審計機關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在規范審計數據的獲取、存儲、利用和管理的同時,加快審計轉型,提高項目質量和創新審計模式,為審計項目的確定和實施、審計數據的查詢和分析、審計結果的總結和利用提供了足夠的數據支持。
1.加強審計數據資源建設和利用
參照審計署、省廳方案并結合地方審計工作實際,在完善社保、公積金數據庫;集中管理全市地稅審計、財政審計數據。充分利用開展各類專業審計、信息系統審計和專項審計調查等機會,廣泛收集交通、房管、國土資源、民政、衛生、公安、計生等部門的重要業務數據。探索市、縣共建方式,推進縣級社保基金聯網審計,集中管理縣級社保數據。
2.推進審計機關業務協同和資源共享
以建設和推行數字化審計為重點,建立審計數據綜合分析系統,充分利用現有平臺的綜合分析功能和數據中心資源,推廣以在線審計、遠程審計為特征的聯網審計方式,建設審計數據分析操作臺、數據挖掘系統,除預制的專業審計數據分析模型外,為數據分析人員提供一個靈活的審計數據分析環境,解決數據“存、管、用”的問題。
四、探索創新審計管理和質量控制數字化,全面提升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管理和決策水平
審計管理創新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是實現審計管理創新的有效途徑。
一是探索和創建審計管理數字化模式,實現審計機關管理全流程數字化,為全局提供優質、快捷的檔案信息資源服務,不斷提高審計管理質量和水平。
二是探索和創建審計質量控制數字化模式,逐步建立對審計項目方案、審計記錄與取證、項目審理、審計報告與審計決定、審計業務質量檢查等全過程質量控制數字化,不斷提高審計項目質量和水平。
三是探索和創建審計決策支持數字化模式,逐步建立年度計劃執行、審計項目實施和成果信息、審計質量控制和管理信息等審計決策支持信息的數字化,為領導提供更(下轉第106頁)(上接第104頁)加全面、直觀、便捷的審計決策信息,不斷提高審計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四是探索和創建審計發現重大問題專家網上會審模式。利用現有遠程視頻審計培訓系統,完善視頻會議、審計會商和網上培訓等各類網上應用。利用審計會商系統,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組織相關審計機關和相關行業的專家進行異地審計會商,提高對重大問題審計決策的準確性。
五、不斷完善網絡和安全等基礎設施,為信息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信息化環境下審計機關在迎接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信息化安全問題。審計機關應依托電子政務網絡,為全市審計機關的業務協同、資源共享提供網絡設施和安全保障,對重要信息系統及門戶網站根據市公安局的要求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對重要信息系統進行定級、備案、安全建設和整改、信息安全等級測評,確保信息安全風險可控。
加強審計數據的安全保護。在獲取被審計單位數據時,要充分闡明信息化條件下被審計單位提供數據的形式、責任、義務,同時以強有力的安全措施保護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打消被審計單位的疑慮。同時,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強化考核與檢查,加強涉密信息系統的分級保護、非涉密信息系統的等級保護,維護信息安全。
(作者單位:常州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