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語的表達方式具有多樣性的特征,且在不同的語境影響下,相同詞語的語義也有所不同。新聞采訪對記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經常會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下使用話語跳脫這一語言形式,而目前話語跳脫的語用策略還較為缺乏,因此,還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這一問題的探索。本文就新聞采訪中話語跳脫的語用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新聞采訪;話語跳脫;語用
新聞采訪是新聞活動中的重要部分,在采訪過程中,要求采訪者能夠跟受訪者進行良好的溝通,把握好采訪中語言上的細微差別。話語跳脫是新聞采訪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語言方式,但是目前在這一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需要相關人員能夠加強重視,對其深入研究,提出科學的語用策略,以提高新聞采訪質量。
一、話語跳脫相關概述
話語跳脫是中國漢語中的一種語言現象。這一概念最早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陳望道先生提出,其認為,語言跳脫就是中國人在不同語言環境的影響下,例如在說話過程中突然被人打斷,或是主動暫停說話等,造成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僅說出了上半句話的情況。這一語言形式在新聞采訪中較為普遍,具有有效轉移對方注意力、實現語言過渡等作用,其合理運用能夠使采訪者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新聞采訪中話語跳脫語用類型
新聞采訪中的話語跳脫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主動性話語跳脫,另一種是被動性話語跳脫。主動性話語跳脫主要是采訪者或是被采訪者有意識的在說話過程中產生停頓,以滿足某種交際需要。例如在《對話》節目中,采訪者曾經采用主動性話語跳脫對受訪者賈鋒進行提問:“所以你想知道的是——?”通過主動意識使話語表述不完整,以形成一種省力的提問形式。
被動性話語跳脫主要是采訪人或是被采訪人受某些因素影響,無意識的產生語言跳脫的現象。例如在四川衛視在地震后的一則采訪中,記者正在向觀眾描述震后醫院的情況,突然來了一位新傷員,其報道便被打斷,轉而向觀眾介紹新傷員情況,這是因為記者認為新傷員的情況更值得關注,因而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出現被動性語言跳脫的情況。
另外,目前還出現了一種借音跳脫的話語跳脫形式,這種形式具有風趣幽默的特點,既能夠轉移話題又不顯尷尬,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常出現。由于這種話語跳脫是由說話者有意識的行為,因此,被歸類于主動性話語跳脫中。
三、新聞采訪中話語跳脫語用原因
1.輔助補充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受訪人過于緊張,一時之間無法找到合適的語言繼續表達所要表達事情的情況,因而產生話語跳脫的現象。這時,就需要采訪人站在受訪人的角度上,對其未能表達完整的話進行輔助補充,以保證采訪能夠順利進行。例如在東方衛視在新聞《復旦學生中毒》的采訪中,受訪者在描述事件過程中,突然找不到適合的詞語,“他想盡快恢復,然后回到我們這里繼續……”,這時,記者及時對其話語進行補充,“繼續支教?”以便受訪者能夠繼續描述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對,繼續支教,但從沒想過會這樣。”通過補充,保證了節目的順利進行,并節省了采訪時間。
2.修改錯誤
在新聞采訪中,時常會出現受訪者和采訪者出現口誤的現象,這時,需要通過話語跳脫的方式進行澄清,以免造成他人的誤解。例如在2013年的《娛樂現場》節目中,記者曾經在采訪過程中詢問徐海星與家人一起工作產生矛盾怎么辦,徐海星當時的回答是:“產生——(停頓),現在還沒有……”這一停頓便采用了主動跳脫的語言方式,是徐海星意識到話語上的不妥當,主動通過停頓修改錯誤的行為。
3.引導對方
在這一作用下所產生的話語跳脫在新聞采訪中最為常見,采訪者通常會為了能夠使受訪者回答受眾更感興趣的問題而主動引起話語跳脫的出現。例如在《朝聞天下》2014年4月的一則關于地震的報道中,主持人向現場記者了解震后醫院中傷員的情況時,記者回答過長且缺乏關鍵信息,因此,主持人在記者說到“也有少數……”時,打斷了記者的話,繼續詢問當地醫療設備的情況,有效控制了話題和時長。
4.表示疑問
在采訪過程中,采訪者為了保持禮貌,不會直接對受采訪者進行質問,而是在提問時運用這一方式表現自己的疑問。例如在《魯豫有約》的某期節目中,主持人與專家共同討論案件,但又不便對案件性質進行隨意猜測,因此通過語言跳脫的方式進行詢問“那您認為……”,從而引出專家對這一疑問的解答。
四、新聞采訪中話語跳脫的語用方式
1.遵循語用原則
話語跳脫的運用要求其遵循相應的原則。合作原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則,由著名語言學家格萊斯最先提出。交際雙方為保證會話順利完成,都會在潛意識中遵循這種交流基本原則。為保證其正確使用,要求采訪者和受訪者都應遵循采訪內容真實可靠、話語簡潔、圍繞主題、內容豐富但避免冗長等準則,以提升采訪效果。同時,要求雙方遵循禮貌原則,在采訪過程中,無論是哪一方打斷對方的話語,都應保證對方或是第三方在這一行為的影響下獲益。另外,還要求采訪雙方能夠遵循“目的-意圖”原則,通過話語跳脫來表現雙方的話語意圖,實現話語目的。
2.結合“關聯——順應”理論
新聞采訪中的話語跳脫語用應與“關聯-順應”理論相結合。“關聯——順應”理論主要要求采訪者能夠根據采訪目的,選取與主題有密切聯系的話語對對方進行引導,并根據對方的職業、年齡等情況,選擇適合的話語方式,分析受訪者的心理情況,適當對句式長短、篇章結構等方面進行調整。其中,在“關聯——順應”理論的結合運用中,借音跳脫的方式,主要用于對受訪者進行心理暗示,調節氣氛,主動性話語跳脫主要用于暗示對方承接話題、修正交流偏差等,而被動性話語跳脫主要用于引導話題、歸納主題等。
五、結論
新聞采訪是新聞活動中的重要任務,對記者的語言功底有極大的考驗。在采訪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語言跳脫的現象,采訪者需要充分了解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其類型,嚴格遵循其運用原則,掌握正確運用方法,以增強采訪效果,提升新聞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曉紅.從順應論角度探析電視訪談節目中的話語跳脫[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4):28-32.
[2]岳鵬.新聞采訪中話語跳脫的語用策略探究[J].赤子,2015,5(17):66-67.
[3]姜多.新聞采訪中話語跳脫的語用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2):147-148.
(作者單位:菏澤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