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仙女湖是新余市最大的淡水湖,是一座典型的由水庫改建而成的旅游景區,仙女湖文化作為贛鄱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有顯著的文化個性和自然表征優勢。隨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的實施,作為華夏湖泊文明的一個縮影,只有在充分尊重傳統水文化生態的基礎上,挖掘湖區獨特的人文歷史優勢,才能提升當前仙女湖旅游文化與品牌傳播的美學內涵。
關鍵詞:江西新余;仙女湖;水文化生態;歷史基礎;美學內涵
《孔子家語》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水不僅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產生,在人類文化進程中演繹出豐姿多彩的面貌,而且隨著歷史的演替,社會文明的發展,水已成為大河文明闡釋的重要對象和生命本體,并使這一文化體系生發出一種特異的人文藝術光芒。
一、仙女湖水文化生態的歷史基礎與美學內涵
地球文明由游牧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三個系統構成,長江、黃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是屬于典型的大河文明,這樣的文明模式延續至今。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余秋雨先生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綠色空間》欄目《水與中華》劇組訪問時說道“我們今天太不尊重水了,對水的崇拜就是對自然的崇拜,也是對我們民族的崇拜,應當建立起一種對水的祭祀式的崇拜?!敝腥A民族是以水為根基而發展繁榮,水文明的實質是通過人與水的關系體現自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文化,科學的定位水文化,對當前生態文明與旅游文化品牌的傳播具有積極建設意義。
水作為萬物生命的有機依托,文化是人類社會的產物,從水天然形成的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v觀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勢滔滔的尼羅河沖刷孕育了燦爛的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的交匯榮枯影響了巴比倫王國的盛衰興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搖籃,流淌在東方的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滋潤了蘊藉深厚的北方中原文化和絢爛多姿的南方楚夷文化。蘊育于大河之畔的中國,所有的文化現象與歷史典籍,無不蘊涵著豐富的水文化的內容,對水的描寫、吟誦、歌詠、類別,被視為如生命與愛情般永恒的題材,成為亙古彌新的“文學母題”。例如《山海經》所記載的“女媧補天”、“精衛填?!?、“大禹治水”的傳說,《搜神記》所記載的“毛衣女下凡”的故事,后世看來雖是遙遠的“神話的感知”,但這種“原初層”的原始智力所獨具的文化體認,仍可使我們感悟到水文化生態賦予的美學內涵。
中國古語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的靈動造就了文化,水的流動融合了文化,楚夷文化的杰出代表對水的體悟如:老萊子的隱逸深邃,老子的上善若水、莊子的秋水文章、屈原的滄浪之水,無不因水而感,因水而思,因水而文,因水而就,如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不要求我們要正確處理水與文化的關系,懷仁者之心、行智者之法,最終傳承創新出包含楚夷文化在內的優秀水文化,而前進中的仙女湖正體現了新時期水與歷史文化默契交融的關系。
二、國內諸仙女湖景點的文化背景的類比分析
中華民族是一個衷情以水養性、以水喻情的國度,中國國內目前名為仙女湖的景點主要有5處,分別是:
①東北區遼寧仙女湖,位于大連市長??h國家級海島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廣鹿島的鐵山風景區內,長800余米,寬200米,深30米,最大容水量為120萬立方米,來源于70年代當地村民筑壩封水,攔截了山間由此流入黃海的泉水而形成。
②華東區江西仙女湖,位于新余市仙女湖區,原為1958年因在贛江支流袁河中游江口村修建的水利樞紐名為江口水庫,1992年因東晉文學家干寶《搜神記》中“毛衣女下凡”豫章新喻縣的神話傳說而更名,是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以“七夕發祥圣地、群島峽谷曲水、千年水下古城、亞熱帶植物基因庫”四大絕景著稱,分為舞龍湖景區、鐘山峽景區、鈐陽湖景區、大崗山景區、九龍灣景區五個部分,轄區總面積479平方公里,景區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50平方公里;
③華南區廣東仙女湖,位于肇慶市城區內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和ISO14000國家示范區星湖風景名勝區內,屬于七星巖景區的一部分,為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面積1.6平方公里,以神農氏曾孫女“禾花育穗”為故事藍本而斥資打造;
④西北區青海仙女湖,位于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吉崗山風景區內,是吉崗山北麓尕海灘上的一塊面積約5000平方米、水深約1米的沮汝地,平如明鏡,藍如寶石、清澈見底,當地民眾稱為“拉毛蘭木措”,意即“仙女湖”;
⑤西南區四川仙女湖,位于眉山市彭山縣彭祖山省級風景名勝區內,相傳為殷商大夫、長壽始祖及三女兒修身灑浴之處,彭女自幼隨父學道,彭祖故后,彭女結廬守孝三年,并潛心修煉,五百歲乘云升天,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故名。湖面寬約兩、三百米,長約1000米左右。
在以上5個國內景點中,新余仙女湖是唯一一個有古籍文獻支撐的傳說發祥地,唯一一個以水文明生態為基礎形象塑造的旅游觀光地,唯一一個以湖泊文化為主體的旅游目的地,唯一一個現以仙女湖命名的國家級AAAA級景區,唯一一個因湖設區、設管委會的旅游景點。然而數據和文字畢竟有所局限,通過實地的考察更利于捕捉到現實存在的不足。從宏觀上看新余仙女湖有其顯著的人文基礎和自然面積優勢,從微觀上看廣袤的面積愈是較難以凝練景點的便捷性、精品性、經典性,仙女湖景區作為湖泊、峽谷、山岳綜合型風景名勝區尤甚。
百川歸海,諸水相通。一部人類文明史,一部現代旅游畫卷,無不滲透著水的精髓與靈魂。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人類的進化以及對自然的認知,水已由物質的層面升華到一種精神的境界。寄希望發軔于楚夷文化的仙女湖,讓更多的旅客感受到暢游“九天瑤池,情山愛水”的千古魅力。
參考文獻:
[1]林瓊.關于仙女湖景區文化營銷的冷思考[N].新余日報.2015-07-29;
[2]劉愷,李玉夢.淺析新余仙女湖景區旅游軟環境現狀[J].科技信息. 2012(03);
作者簡介:
龐承智(1984—),男,安徽蕪湖人,研究方向:美學、藝術學、人類學、文化生態學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云南昆明西南林業大學林學院;
江西新余新余學院地方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