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食品安全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隨著食品加工過程中化學品和新技術的廣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盡管現代科技已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嚴重地危害著人民的健康,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最關注的衛生問題之一。因此,就食品安全問題本身的嚴峻性而言,重視并大力解決好這一問題依然迫在眉睫。
關鍵詞:食品安全;體系建設;監管
食品,說的普通一點就是人們每天吃的和喝的。具體指的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為“問題食品”。提到食品安全,人們心中是異常關心的,關注的。因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人們飲食文化多樣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蘇丹紅事件”,無一不牽動著廣大民眾的心。隨著食品的多樣化發展,各種添加劑不斷翻新、涌現,不斷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劑,奶粉中有三氯氰胺。雖然現社會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對稱,但可能都是消費者心中所默認的,考慮到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也大都認同“眼不見為凈的”觀點,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時候,你不會想食品的生產過程是怎樣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過了國家衛生檢查,你只是考慮到口感的好壞,但有時吃的是“問題食品”,你卻不知道,等到出現問題時,你可能也發現不出是食品原因,當然也拿不出任何證據來證明了。生產商這樣生產“問題食品”,我認為這不但影響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嚴重威脅到國家的聲譽。這樣做無疑是一種羞恥,一種無能,一種人性泯滅的表現。
一、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
長久以來,關于種種劣質食品的報道幾乎成了我們隔三岔五就能在媒體上看到的一個主要話題。比如說關于劣質奶粉、劣質面粉、劣質大米、劣質豆制品、染白粉絲、注水肉、蘇丹紅還有現在正搞得沸沸揚揚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們可以列出長長的一列名單。這些頻頻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對消費者來說已不再陌生。當前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存在五大問題: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種植養殖方面的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生產經營者守法意識淡薄、食品生產新技術應用所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環境對食品安全的影響。這些問題從而導致了我國食品生產行業的發展非常不均衡。
二、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主要問題存在以下六個方面
食品安全隱患在生產、流通、銷售中。食品在生產環節上,安全隱患較為突出,從加工、經營企業者來看,一些企業和經營者唯利是圖,視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置消費者的人身安危于不顧,想方設法在降低生產、經營成本上做文章,隨意添加有害化學物質或人工色素,有的則用有毒有害劣質原料來生產、加工食品,等等。特別是在流通銷售環節中,不法企業和商販在產品上再做手腳,肆無忌憚地推銷有毒有害及過期變質食品。從消費者來看,部分消費者對無公害食品認知度還不高,對無公害食品相對較高的價格難以接受。食品優質不優價,勢必影響產品的推廣。
受畸形發展觀的影響,隨意降低市場準入和監管要求。一些地方為了一味追求GDP和寬松的經濟發展環境,對食品企業疏忽了必要的把關和監管,放寬了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條件的起碼要求。一些未辦理食品衛生許可證、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企業和食品加工點的倉促上馬,怎能使產品質量得到保證?在全國范圍內引起震動的“三鹿奶粉”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畸形的發展觀誘導下的結果。
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同時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安定的大事。執法部門要從執政為民的高度,增強食品安全監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食品安全監管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從源頭遏制“問題食品”蔓延的態勢。
三、加強食品安全的幾點建議
(一)對公眾進行食品科普教育
我們不僅要注重宣傳食品安全,也要注重宣傳食品安全的科學常識。教育公眾掌握簡單的食品質量識別方法和正確的食品加工烹調方法;介紹食品營養知識;讓公眾接受“食品安全不是絕對的”概念。例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非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轉基因食品的發展歷史較短,未經長期實踐,完全排除其不安全性是不可取的,但同時,我國與國際接軌的立法能夠保證那些經批準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食用起來是安全的。食品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同樣要靠制度化和法制化來加以落實。
(二)建立食品安全教育機構
教育機構分為專業培養和業余培訓兩類。國家可以在大專院校設立和擴大食品安全專業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的教學點,培養食品安全人才。業余教育機構則專門向社會提供食品安全業務知識的培訓,培訓對象為廣大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內容包括相關食品法律法規、各項規范的生產技能以及食品基礎知識等,培訓后經考試合格方能從事與食品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業余教育機構所需部分經費可由政府補貼。
(三)通過各種方式開展食品法制宣傳和安全教育
堅持通過固定的媒體向公眾定時發布食品安全信息;扶持食品安全法制建設類電視節目和報刊專欄,加強輿論監督和宣傳;開展全國范圍內的\"食品安全宣傳周\",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食品安全法律知識、介紹食品安全典型案例、曝光不合格食品及其生產經營廠家;把食品安全常識列入中小學生的教育課時,開展食品衛生安全教育,引導學生不買街頭無證照商販出售的各類食品等等。
參考文獻:
[1]薛璐,馬鶯.產海藻糖合酶菌株發酵培養基的研究[J].食品與發酵工業,2002,28(7):34-36.
[2]張文啟,喬吉喆.當前食品香精研究開發的熱點及展望現代食品科技,2005,21(3):144-147.
[3]趙艷平,李建喜.現代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J].食品工程,2008,3:15-17.
[4]郝莉花.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J].食品工程,2008,2:15-17.
[5]羅自生,張惟廣等.醋酸菌脫除柑桔汁檸堿苦味的研究[J].食品與機械,2001,1(81):18-19.
作者簡介:
宋威(1981.1— ),男,漢族,吉林省遼源市;2004年畢業于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現遼源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
(作者單位:遼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