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網絡技術自產生以來不斷地完善,為人們提供了許多學習、娛樂和交流的平臺,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優勢發揮的同時,也產生了相對地負面作用,其中利用網絡實施的詐騙犯罪尤為突出。基于此,必須對網絡詐騙犯罪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改進司法不利的局面,加強網絡安全技術防范和宣傳教育,以期能夠嚴厲打擊網絡詐騙犯罪,為我國的網民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網絡;詐騙罪;對策
一、網絡詐騙犯罪的基本概念
網絡詐騙犯罪最大的特點是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中介,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網絡詐騙犯罪雖然本質上仍然是行為人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得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交出財物,但是,行為人和被害人一般沒有面對面地交流,他們的中介是計算機網絡系統。所以網絡詐騙犯罪是在詐騙犯罪的基礎上,更加著重網絡的媒介性,是普通詐騙犯罪與網絡犯罪的有機結合。總的來說,網絡詐騙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計算機網絡系統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二、網絡詐騙犯罪的產生原因
任何犯罪行為都是由一定的因素產生的,這種因素可能比較復雜,有淺層次的原因,也有更深層次的內容。
1.立法缺失
從刑事立法的角度來看,我國現行的《刑法》第287條規定:利用計算機實施的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盜取國家秘密或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相關規定定罪處罰。該條文并不是針對網絡詐騙犯罪設立的。從程序法的角度來看,《刑事訴訟法》對網絡詐騙犯罪的偵查方法和證據規則方面的規定還是空白的,不利于對網絡詐騙犯罪的追訴。此外,我國《刑法》對騙取網絡虛擬財產的行為無明確的規定,對網絡詐騙的數額認定方面也表述不明確,這對于追訴網絡詐騙是十分不利的。
2.司法不利
偵查打擊方面比較滯后,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案件發現難,這是由于網絡詐騙犯罪行為的隱蔽性特別強,犯罪方法越來越專業,加之網絡的虛擬性等使得網絡詐騙行為很難被發現。二是證據收集困難。網絡詐騙的犯罪分子精通網絡知識,可以毀滅或者隱匿罪證,而且在網絡中有關電子證據不易提取和保存。三是偵查打擊力度薄弱。網絡警察的專業化和現代化裝備、人才比較缺乏,造成了對網絡詐騙犯罪的偵查打擊力度薄弱。
案件管轄方面,對于網絡詐騙犯罪來說,其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而網絡系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明確的物理地域界限,這種情況不僅會造成確定犯罪地的困難,同時也引發了確定犯罪管轄地的問題。在實踐中,辦案部門可能會相互推諉或者爭搶案件,從而浪費了司法資源,不利于對網絡詐騙犯罪的治理。
國際司法協助滯后問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跨國的網絡詐騙犯罪的案件不斷地增加,所以加強國際司法的協助日益變得重要。由于我國還沒有與部分國家簽訂有關網絡犯罪人員引渡和司法互助條約,所以對有些跨國的網絡詐騙犯罪活動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其中引渡問題是打擊網絡詐騙活動的難題。
三、遏制網絡詐騙的對策
通過對目前我國網絡詐騙犯罪的治理狀況的分析,針對治理難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遏制網絡詐騙犯罪的對策措施。
1.完善立法
我國《刑法》中對認定網絡詐騙犯罪及追究其刑事責任的規定幾乎是空白的,只能引用《刑法》第287條和第266條關于詐騙罪的規定來定罪量刑。網絡詐騙犯罪相比傳統的詐騙罪而言,影響范圍之廣,受害人群之多,對社會和人民的危害之重,有必要在《刑法》中對其作專門的規定。對網絡詐騙犯罪的偵查手段和證據規則方面可以在《刑事訴訟法》中予以說明。此外,還需要通過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等方式來解決網絡詐騙中的虛擬財產問題和犯罪成立的金額問題。
2.改進司法
(1)確定管轄范圍。目前我國公安機關的案件管轄分工是網監部門負責《刑法》規定的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案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而基層公安派出所或者刑警隊則負責網絡詐騙案件。這種分工不利打擊網絡詐騙活動,因為基層的派出所或者刑警隊的網絡偵查技術比較落后,沒有專門的網絡偵查人才,現代化設備不足。針對這樣的狀況,可以確定由網監部門對網絡詐騙犯罪的受理和管轄,能夠更有效更及時地遏制網絡詐騙犯罪的泛濫。
(2)加大偵查打擊。因為群眾報警意識薄弱、證據收集困難以及偵查打擊的有關力量不足的原因致使我國對網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不夠。針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報警機制,鼓勵人民群眾監督舉報,勇于同網絡詐騙行為作斗爭,同時規范接警機制,明確受理、立案、移交程序;二是針對取證難的問題,可以由公安部門進行協調,委托受害人所在地的有關司法部門進行取證,節約司法資源。三是要加強司法隊伍建設,上文提到的網絡警察隊伍的建設有待于加強,明確網絡警察的職責義務,培養專家型技術型的網絡人才,投入真正的精英力量對網絡詐騙犯罪活動進行針對性打擊治理。
(3)強化國際協作。積極參與國際司法活動,堅持以國際立法為本。因為網絡詐騙犯罪不受時空的限制,有必要建立全球的“法網”應對網絡詐騙。可以制定國際性的網絡詐騙公約,明確國際司法的原則和程序等的制度,確定管轄沖突的適用原則,進行有效的協商。建立打擊網絡詐騙犯罪的國際組織,進行溝通協調國際行動,提供有關的數據資源和技術支持。
3.注重網絡安全技術防范
許多網絡詐騙的犯罪分子都是利用網站的安全設施有漏洞或者沒有加密保障,對用戶的電腦植入軟件進行偽造修改網頁,從而使得受害人誤入陷阱,損失錢財。但是如果用戶的電腦防護工作和安全措施到位,那么犯罪分子不會輕而易舉的得逞。網民可以通過修補電腦漏洞、及時查殺電腦病毒和木馬、加強網絡賬號和密碼的管理、不瀏覽垃圾網站等方式來增強網絡的安全性,降低受騙的幾率。
4.強化網絡安全宣傳教育
網絡詐騙犯罪之所以能夠得逞,總是有犯罪分子和受害人兩方面的原因。網絡詐騙的行為人利用對網絡知識的精通和熟悉網絡金融業務才能夠進行詐騙活動,而受害人則不具有相關的知識和防范意識。許多網民都是誤信網絡中獎的信息,加之貪圖便宜和薄弱的防騙意識,才讓犯罪分子有機可乘,盜取用戶的錢財。所以,政府的有關部門要做好網絡安全的宣傳和教育工作,通過電視、報紙、雜志等平臺向廣大用戶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加強網民的安全防范意識,從網民自身方面來遏制網絡詐騙犯罪的發展。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