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美術課程注重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發揮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質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在農村寄宿小學學校里,并且有很多留守兒童的現狀要讓學生自帶美術用品是不太可能的,大多學生連最基本的彩筆油畫棒都沒有,有的學生甚至只有一支鉛筆圖畫本都沒有,這樣的情況,教師只能變著法子尋找可代替的資源。例如尋找愛心手拉手資助,一對一幫扶等途徑獲得一些繪畫工具,也嘗試引導家長改變對繪畫的認識與支持,在經過對多數家長了解后,有部分學生的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意識比較強,抓住家長這個心理,向家長做思想工作,為孩子買一些美術學習用品以此來帶動班里其他同學的進步,把平時家長給的零食錢積累下來。這些遠遠不夠因為大多家長達不到。主要是包括一些留守兒童,家里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無法做到。當然,教學內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該因地制宜作些調整,發揮農村自身的資源優勢。
在繪畫教學活動中多設計一些我們可以實現的方式,竟可能選擇節約材料的繪畫方式,教學以簡筆畫,線描畫,黑白畫為主,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構圖技巧,還能培養學生的寫生能力和豐富的創造想象力,最主要的是能儉省繪畫材料;這對于農村寄宿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其實在教學中可以繪畫學生最熟悉的事物而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繪畫以身邊的事物為題材進行寫生或創作,不僅形成特色,同時給學生進行了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在農村寄宿學校手工課的難度很大,制作材料讓學生準備根本到不了位。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簡單的剪紙可以實現,泥塑,橡皮泥,都實現不了,只能用食堂的面粉和成面團替代泥塑和橡皮泥,不過效果很佳。面團準備比較方便,安全環保,可塑性很強,蒸熟后以保留時間久。更能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創造力。其實手工課可尋的材料很多隨處可見,可以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制作樹葉畫。秋收時土豆,南瓜,五谷雜糧等用來貼畫雕刻都是不錯的選擇,學生的興趣很濃喜歡上這樣的課。讓學生真正體驗生活帶來的樂趣,體驗藝術的魅力,同時使課堂更加的有活力。
新課改下的美術教學方式是多元化、多樣化的,作為美術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應走出課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結合本土實際特色,挖掘鄉土文化,如山區學校可利用樹枝、樹葉、標本、泥等材質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湖灘地帶學校可用柳條、蘆柴、編管或制作草編小用具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美術教學。
1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應適當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設情境,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適當運用游戲于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或做或畫,把自己心里所想表現出來,效果很不錯。
2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小學生富于想象的天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到我手畫我心。正是由于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小學生的作品多姿多樣。小學生的想象力是在通過觀察、記憶的基礎上形成的,如果沒有大量觀察、記憶的積累。就談不上想象力,因為想象力是學生對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產物。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象力,尊重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們的想象畫是不求科學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為標準。創造力是人類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觀察與想象之后的靈感狀態。以形象思維為引線在生動有趣的作畫中牽動邏輯思維、推理思維、動作思維、靈感思維的自由發展。引導小學生進行某些相似的改進、相似的綜合而后創造產生新穎、獨特的想法,引領小學生走進自由自在的藝術天地和理想彼岸。培養創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創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聯想。創造力的來源是心靈,學會運用自己那顆美妙智慧的心,才會有創造性思維的閃光。培養孩子靈活機動而不死板,善于聯想而不僵化。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點燃他們的創造力,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潛在探索欲、創造力的機會,調動他們內在動力,使其創造力不斷發展。
3注意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一下就形成的,需要我們去培養。繪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豐富的藝術修養。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把美術課與思想品德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如在描繪祖國美麗的河山。家鄉的名勝古跡,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育。
4運用鼓勵性的評價,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不論是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還是面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都應給予及時的表揚與鼓勵,讓學生感到獲得成功的快樂,使他們更富有創作勇氣和熱情。即使學生的創作與現實不符,也不要急于批評,要耐心地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在評價學生的美術作品時,要站在學生的觀點上去認識、了解他們的作品,讓他們更好地進行創造。另外,及時給學生鼓勵性評價,可以鞏固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使學生的美術興趣在情感中凝聚起來,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要給予及時而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和鼓舞,建立自信心。
教育是一門陶冶情感的藝術,在教學活動探索中我們總感到有許許多多的激動與感觸!我覺得,美育是一門充滿活力又很美的藝術,在一次次的教學中我找到生命的美。如果我們人人都能處處發現美,把美帶到我們身邊,那么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的繽紛,讓一顆顆跳動活潑的心靈被點燃。
(作者單位:陜西省定邊縣學莊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