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來膦酸聯合推拿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的療效
顧夙郭一民1
(南陽市中心醫院骨科,河南南陽473000)
摘要〔〕目的探討唑來膦酸聯合推拿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酸背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在該院就診的87例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按隨機碼對應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結束治療后對患者進行為期6~10個月的隨訪,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及治療前后日常活動功能、視覺疼痛模擬評分變化情況。結果研究結束時完成全過程觀察患者72例,其中對照組36例,觀察組36例。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3、6個月骨密度t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1、3個月骨密度t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兩組骨密度t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3、6個月,兩組腰背部疼痛視覺疼痛模擬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或P<0.01)。治療前后兩組日常活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唑來膦酸聯合推拿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療效顯著,能有效緩解疼痛,依從性好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唑來膦酸;推拿;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
中圖分類號〔〕R681.4〔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No.20122BAB205077)
通訊作者:郭一民(1971-),男,碩士,主任中醫師,副教授,主要從事中醫學研究。
1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院
第一作者:顧夙(1976-),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骨關節臨床研究。
骨質疏松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為腰背痛〔1,2〕。慢性腰背痛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醫療問題。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松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本研究觀察了唑來膦酸聯合推拿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酸背痛的臨床療效,并就其安全性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就診的87例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年齡48~80〔平均(68.5±2.4)〕歲,病程5個月~14年,平均病程(32.7±4.8)個月。最后完成臨床觀察并進入結果分析的共72例。第一次開盲后將72例患者分為兩組,兩組觀察對象均為36例。第二次開盲后,一組確定為對照組,另一組確定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體重等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病例選擇(1)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排除腰椎間盤突出、繼發性骨質疏松等可引起慢性腰背痛的疾病;多發生老年人或絕經后婦女;雙能X線骨密度t值低于同齡正常人骨密度2.5個標準差;受到輕微傷即可發生骨折;存在不明原因的廣泛性腰背疼痛。(2)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肝腎功能、血尿常規檢查正常,慢性腰背痛病程>6個月;符合原發性骨質疏松診斷標準者。(3)排除標準:近期內服用過激素類藥物者;肝腎功能障礙者;有可致繼發性骨質疏松的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史;精神病患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研究期間未按實驗方案治療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的比較
1.3治療方法入選患者均給予維生素D、鈣劑,同時采用推拿治療。以輕度按摩法及揉擦法為主,以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腰脊部為中心溫和刺激點,選取委中穴、至陽穴、腰陽關、背腧穴等處,每2 d推拿1次,15min/次,1個療程為30次,治療3個療程。將阿侖膦酸鈉片(江蘇黃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32)碾壓成粉狀,包裝為10 mg/袋,唑來膦酸(連云港潤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345)包裝為4 mg/袋,兩種藥物外包裝均完全相同,1次/d口服,1袋/次,4 w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入選患者按隨機碼對應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觀察兩組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治療結束后,對患者進行為期6~10個月的隨訪。
1.4觀察指標采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評估〔3〕,其中0分:無痛;1~3分: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夠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采用健康調查簡表及Barthel指數對患者日常活動功能進行評價〔3〕,其中健康調查簡表包括肌體疼痛、心理衛生、軀體功能、總健康狀況、社會功能、軀體角色、情緒角色、活力,8個維度可分為標準心理組分、標準生理組分兩個健康總測量;Barthel指數評分包括飲食、活動能力、自行如廁、上下樓、洗澡等。
參考文獻1.5療效標準〔4〕制定標準。緩解: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感消失,活動及改變體位時無任何不適。顯效:夜間睡眠質量好,休息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腰背部無疼痛感,活動時略有疼痛,然尚可忍受。好轉:夜間睡眠需服用安眠藥,休息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腰背部無明顯疼痛,活動時疼痛強烈,無法忍受。無效: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緩解率+顯效率。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1)。隨訪期間,對照組腰背痛復發10例,觀察組復發4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n(%), n=36〕
2.2兩組骨密度t值比較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骨密度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3、6個月骨密度t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后1、3個月骨密度t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對照組骨密度t值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3個月,兩組骨密度t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兩組骨密度t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3兩組腰背視覺疼痛模擬評分比較治療1個月后,兩組視覺疼痛模擬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1、3、6個月,兩組腰背部疼痛視覺疼痛模擬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見表4。

表3 兩組骨密度 t值的比較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5,2)P<0.01

表4 兩組腰背視覺疼痛模擬評分的比較 ± s, n=36)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1)P<0.01
2.4兩組日常活動功能評分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日常活動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治療期間,觀察組頭痛1例,腹瀉1例,惡心3例。對照組惡心、乏力4例,腹痛、腹瀉1例,經治療后均恢復正常。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5 兩組日常活動功能評分的比較 ± s, n=36)
3討論
骨質疏松多發于老年男性及絕經后婦女,是一種以骨礦密度減低和骨微結構破壞,致使骨骼強度降低和骨折危險性增加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5〕。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有研究〔6〕認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與酗酒、遺傳因素、運動量、嗜煙、內分泌因素、體重等有關。臨床治療骨質疏松主要以減少骨質流失、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為主〔7〕。目前,有關骨質疏松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因而臨床在治療時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案。據報道〔8〕,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最容易受累的部位是胸腰段椎體,該部位會引起慢性腰背痛,骨質丟失量最多的部位是脊柱。有研究〔9〕發現,單純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不能有效減緩和防治骨量的丟失,同時也無法明顯緩解骨痛癥狀。骨質疏松發病過程由于具有隱匿、漫長的特點,因而對于該病的治療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筆者認為,近年來治療骨質疏松的流行方法是采用多種途徑聯合治療。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的關鍵是依從性,因為只有增強患者的依從性,其才能堅持長期的治療,這樣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臨床常用抑制破骨的抗骨質疏松藥物是雙膦酸鹽,唑來膦酸是一種特異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對礦化骨具有高度親和力〔10〕。唑來膦酸由于其具有雙氮結構,因而用藥后可以快速分散到骨組織之外,具有作用時間長、顯效快的特點〔11〕。唑來膦酸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機制〔12〕:(1)通過對成骨細胞作用,從而抑制成骨細胞對破骨細胞的刺激;(2)在破骨細胞周圍選擇性聚積,不僅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而且對破骨細胞的合成同樣有抑制作用,進而使得破骨細胞數量減少。
綜上所述,唑來膦酸聯合推拿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慢性腰背痛療效顯著,能有效緩解疼痛,依從性好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4
1孔西建,吳丹,葉進,等.益腎活血法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骨代謝及脆性骨折發生率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4;55(5):391-5.
2楊軍雄,向開維,田玲玲.氣街電針干預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4997-9.
3彭亦良,吳雪輝,張彥,等.雷奈酸鍶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慢性腰背痛的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12):1269-72,1300.
4郝杰,胡偵明,張曉軍,等.唑來膦酸治療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安全性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1):61-3.
5姜允琦,王會仁,董健 .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治療〔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9):8551-4.
6Shulha JA,Sviggum CB,O'Meara JG,etal.Assessment of the presence and quality of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education among a trisk internal medicine patients〔J〕.Consul Pharm,2014;29(1):39-46.
7Naegeli AN,Nixon A,Burge R,etal.Development of the osteoporosis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physical function (OPAQ-PF): an osteoporosis-targete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 measure of physical function〔J〕.Osteoporos Int,2014;25(2):579-88.
8Roux S,Beaulieu M,Beaulieu MC,etal.Priming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to treat osteoporosis after a fragility fracture: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J〕.J Rheumatol,2013;40(5):703-11.
9Tadrous M,Wong L,Mamdani MM,etal.Comparative gastrointestinal safety of bisphosphonates in primary osteoporosis: a network meta-analysis〔J〕.Osteoporosis Int,2014;25(4):1225-35.
10楊毅,李蓬秋,鮮楊,等.唑來膦酸治療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所致急性發熱臨床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1):58-60.
11周沛然,李梅.雙膦酸鹽對骨質疏松性骨折愈合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2;5(1):64-8.
12唐鵬,孟國林,王軍.長期應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對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愈合過程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4):317-22.
〔2014-07-11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