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金昌等
“沒想到我的孩子能順利在縣城學校里讀書!”來賓市武宣縣學生家長賴克壽高興地對記者說。賴克壽家住武宣縣桐嶺鎮,這兩年帶著孩子進城務工,一直擔心孩子的讀書問題。2014年9月,僅用7個月時間就建成的武宣縣第四小學開始招生,賴克壽順利幫孩子報上了名?!艾F在孩子在學校里學得十分開心,老師經常和我們家長聯系,讓我感到十分放心?!辟嚳藟鄹吲d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來,武宣縣以“全面改薄”為契機,堅持保基本、補短板、促發展的原則,大力實施教育項目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創造了令人稱贊的“武宣速度”。2015年9月14日,自治區改薄辦在武宣縣召開全區“全面改薄”暨教育項目現場推進會,自治區教育廳廳長秦斌對武宣縣的相關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在推進教育項目建設中,武宣縣抓得早、抓得實、抓得緊、抓得準,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值得各地作為典范來學習。”
蓄勢:提前謀劃,科學合理儲項目
武宣縣教育局局長潘振告訴記者,四年前,武宣縣還有不少中小學校舍是泥木結構,長年累月的風吹雨打,造成框架傾斜、墻體破裂。學生們擠在瓦片不全的教室里學習,教師們在木頭搭成的房子里辦公。每逢雨季,室外下大雨,室內下小雨。當時,全縣存在這樣境況的學校就有幾十所。
從薄弱環節入手,優先解決貧困村屯學校的突出問題,優先建設教學和學生生活最需要的基礎設施,提高“全面改薄”工作的針對性和精準性,迅速成為武宣縣各級黨委、政府的共識。
武宣縣注重提前謀劃,科學合理儲備項目,在“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各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提前做好規劃與規劃、規劃與項目之間的有機銜接。
2013—2014年,武宣縣相繼出臺《薄弱學校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和《全面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2014-2018年規劃》,依據規劃,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前瞻性地推進義務教育、學前教育、高中教育等項目的勘探和設計,做到學校建設規劃“一校一本,一圖一冊”,確保項目下達前就已規劃好、設計好,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藍圖干到底,為整個教育項目的推進打好基礎。
為了讓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實現“高大上”的華麗轉身,武宣縣還將“全面改薄”作為生態鄉村標志性工程來實施,力爭讓一批薄弱學校得以改造,一些學校面積過小的狀況通過土地置換、合并重組等措施得到改觀。
武宣縣武宣鎮對河村小學六年級學生韋明坤對學校的變化十分感慨。她從小學一年級起就在該校就讀,“當時的學校破破破爛爛的,只有一個很小的操場,玩扔沙包時,常常扔到別人”。如今,這所過去破爛的學校已經煥然一新,建起了高大的教學樓和寬敞的食堂。“我感覺我們的學校一點不比城里的學校差。”韋明坤開心地說。
“這都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的提前規劃。像對河村小學這樣亟需改擴建的學校,早已列入全縣的規劃項目中,因此從立項開工到建成交付使用,過程都十分順利和規范?!迸阃浾卟稍L的武宣縣教育局改善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做深、做細、做實項目前期工作,武宣縣認真篩選、積極儲備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教育功能齊全的“改薄”項目,共計114個,概算總投資達4.61億元。
近年來,武宣縣教育項目數量之多、投資之大、范圍之廣,創全縣歷年來的新高,全縣由此形成了教育項目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的良性循環機制。
助力:全面配合,上下一心推項目
“政府必須秉承為社會提供最基礎、最公平、最優質教育服務的宗旨,堅持主體責任不動搖!”武宣縣縣委書記韋德斌的話擲地有聲。
在推進“全面改薄”項目建設中,武宣縣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主觀能動作用,全縣上下一心,全力配合,形成推進教育項目的良好氛圍。
今年,對河村小學校長陸慶好就當了大半年的“監工”。對河村小學的改造項目于今年3月開工。此后,陸慶好每天早上都會第一時間到工地上檢查。他一不看圖紙,二不看建材,而是專門檢查工人的出勤情況。他說:“我不是專業人士,工程質量方面的問題不太懂。我就覺得工人出勤的人數必須足夠,否則工程進度、質量都將受到影響。”
秉持對項目負責的態度,武宣縣組織公安、工商、城管、規劃等部門召開項目協調會,排查和整治項目建設秩序,優化項目建設環境。發改、規劃、財政、國土、住建等相關部門針對教育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給予特事特辦,做到了全力配合。
項目立項后,武宣縣分三條線由專人同時推進并做好跟蹤服務:一是完善項目的科研、初設;二是開展項目的審圖、預算、財審、招投標工作;三是辦理項目的“兩證一書”及消防備案。
武宣縣四家班子領導實行重點項目掛鉤制,“一個釘子一個眼”落實主體責任。通過把投資額度大、牽動作用強的項目落實到縣領導和各職能部門,實現了每一個項目有一名縣領導牽頭、一個工作專班協調服務、一組督查人員隨時跟進,及時有效地協調解決項目進程中遇到的難題。
武宣縣三里鎮臺村小學建設項目曾因土地和資金問題一度停工。縣長高賢斌了解情況后,立即進行實地調研,當場協調教育、審計、銀行等部門落實資金60多萬元,同時要求各相關部門落實主體責任,開辟綠色通道限時辦結,促使臺村小學建設項目得以順利施工。
項目不完,人員不撤。武宣縣“全面改薄”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項目推進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樞紐作用。該縣從國土、住建、發改、財政、審計和教育等部門抽調了16名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的專職人員,組建成縣、鄉(鎮)、學校三級常年工作隊,隨時檢查每個項目的推進情況,以責任制推動項目建設,以竣工率檢驗工作成果。
近兩年,武宣縣一批連接民生的“改薄”項目相繼高質量地完工,投資率、開工率、竣工率均達100%。僅2015年,該縣就完成了45個教育項目招投標任務并投入施工,截至9月30日,已有18個項目主體和運動場竣工,開工率100%,投資率達70%以上。
沖刺:增量保質,創造了“武宣速度”
10月9日,記者走進武宣縣第四小學采訪,看見該校擁有高大的教學樓、漂亮的學生公寓、整潔的學生食堂、平整的操場、標準的運動場,校園里綠草如茵,校道開闊,真是學生們學習的樂園。而這樣一所漂亮的現代化學校,僅用7個月的時間就保質保量建成了。
2014年,武宣縣自籌資金2 800萬元,在縣城東新區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這所嶄新的學校(一期工程),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招生辦學”的目標,創造了令人稱贊的教育項目推進的“武宣速度”。
“當時施工難度大?。 闭勂鹞湫h第四小學的建設項目,負責施工的廣西銘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肖新偉至今“心有余悸”。2014年2月,施工隊進駐該校建筑工地時,面對的是甘蔗地、水塘、水田、荒地等各種不利于施工的地形,既有陡坡,又有洼地,而當時縣里給出的建設時間僅有7個月。
“你不知道,當時我們的壓力有多大!”肖新偉說,“縣領導三天兩頭就來施工現場檢查,督查的工作人員幾乎天天都來,我們絲毫不敢偷懶。我們當時是‘小雨大干,大雨小干,就是為了確保工程如期完成。”
為了保障工程進度,武宣縣采取自查自評相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督查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強項目施工現場督導、定期調度和動態監控。全縣建立了旬調制度和月通報制度,對項目推進不力的建設單位加大督查頻率和整改力度。
武宣縣教育局改善辦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縣“全面改薄”領導小組辦公室,經常能看到縣領導或部門領導與工作人員一起研討的場景??h“全面改薄”領導小組辦公室針對每一個建設項目列表擬定工作計劃,倒計時督辦任務。對項目推進較慢的企業和單位,除了現場診斷提出整改意見外,還下發通知督促責任人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跟進督導。
針對教育項目,武宣縣做到有問題不放過、反饋不留情、整改不敷衍,過程和結果不定期在武宣縣電視臺、武宣縣政府網等媒體進行通報。潘振局長表示,這樣做,既嚴明了工作紀律和工作作風,又加快了項目實施進度,提高了開工率、完工率和資金到位率。
截至目前,武宣縣通過大力推進教育項目,全縣新建校舍面積135 397平方米,改造校舍4 700平方米,建設改造學校運動場地84 210平方米,全縣初中、小學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分別為5.59平方米、4.44平方米,生均運動場地分別為9.46平方米、8.89平方米,各校辦學基本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學校變漂亮了,學生、老師、家長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