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菊芬,周敏惠,伍朝君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研究
余菊芬,周敏惠,伍朝君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目的 了解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現狀,探討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方法 采用主觀幸福感量表和簡易應對方式量表對四川省5所高職院校的在校高職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1)調查對象總幸福感均分為(3.39±0.34)分,得分最高的2個維度分別是社會性行為(3.89±0.61)分和生活滿意(3.65±0.62)分,得分未到理論平均數的維度分別是家庭滿意(2.93±0.83)分、人際關系(2.98±0.63)分和消極情緒(2.63±0.97)分。(2)來自城鎮的護生總幸福感、生活滿意、家庭滿意和自我滿意維度得分均高于來自農村的護生(P<0.01或P<0.05),不同性別、不同學制、不同生活費用和是否獨生子女的護生總幸福感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只是某些維度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3)積極應對與總幸福感及某些維度呈顯著正相關(P<0.01),與消極情緒維度呈顯著負相關(P<0.01);消極應對與總體幸福感及某些維度呈顯著正相關(P<0.01或P<0.05)。結論 高職護生的總體幸福感處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建議管理者應訓練護生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應對方式來提高主觀幸福感。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應對方式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對生活質量進行的總體評價,是反映某一社會中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心理學參數[1]。應對方式是個體擺脫精神緊張的自我心理適應和心理支持機制,可簡單理解為人們為應對內外環境要求及有關的情緒困擾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同時,作為應激與心理健康的中介變量,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對個體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2]。高職護生作為未來的白衣天使,正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其心理素質不僅影響自身發展,還影響他們為人類提供健康服務的質量。因此,了解護生的主觀幸福感現狀及應對方式,為提高其幸福感提供思路,從而有助于其身心健康發展,有助于提高他們今后的護理服務質量,現介紹如下。
1.1 調查對象
2013年5月至11月對四川省5所高職院校在校護理專業學生采取按比例分層方法隨機抽取1 170名護生進行問卷調查,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被調查護生以匿名方式完成問卷。共發放問卷1 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 15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8.38%。1 151名護生年齡16~25歲,平均年齡(19.31±1.02)歲;女生1 102名,男生49名;三年制護生(通過高考的護生)1 025名,五年制護生(通過中考的護生)126名;獨生子女546名,非獨生子女605名;城鎮護生326名,農村護生825名。
1.2 調查工具
(1)個人資料問卷。由研究者在參閱文獻后自行設計,主要記錄被試者的人口學統計數據,如年齡、性別、學制、年級、是否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和每月生活費等。(2)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由吉楠[3]編制,該量表由41個條目組成,分為8個維度,以5點計分法計分:1(完全不符合)~5分(完全符合)。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8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間,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0.937,重測信度為0.864,編制者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數量表》為效標,計算出它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r=0.680,P<0.01,證明效標效度較好,同時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證明該量表結構效度較好。(3)簡易應對方式量表。由解亞寧[4]編制,該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分為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2個維度,以4點計分法計分: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和經常采用(相應評分為0分、1分、2分、3分)。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0.90,積極與消極應對分量表的α系數分別為0.89和0.78,重測信度為0.89。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整體而言,護生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平均得分為3.39分,大于理論平均數3.00,標準差為0.34,表明護生對生活質量的總體評價處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就各因素來看,得分最高的2個維度分別是社會性行為和生活滿意,得分未到理論平均數的維度分別是家庭滿意、人際關系、消極情緒。
表1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情況(±s,分)

表1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情況(±s,分)
項目自我滿意消極情緒生活滿意社會性行為精力積極情緒人際關系家庭滿意總幸福感得分3.49±0.44 2.63±0.97 3.65±0.62 3.89±0.61 3.56±0.78 3.26±0.53 2.98±0.63 2.93±0.83 3.39±0.34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比較(見表2)
由表2可知,來自城鎮的護生總幸福感、生活滿意、家庭滿意和自我滿意維度得分均高于來自農村的護生(P<0.01或P<0.05),而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不同學制和不同生活費用的護生總幸福感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只是某些維度上得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多重比較結果顯示,在積極情緒維度方面,每月生活費用在1200元及以上的護生得分高于1200元以下的護生(P<0.05),在家庭滿意維度方面,每月生活費用800元及以上的護生得分高于800元以下的護生(P<0.01)。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比較(±s,分)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生主觀幸福感得分比較(±s,分)
注:生活費用1表示<600元/月,2表示600~799元/月,3表示800~999元/月,4表示1 000~1 199元/月,5表示≥1 200元/月
項目性別自我滿意消極情緒生活滿意 社會性行為精力積極情緒 人際關系家庭滿意總幸福感男女tP 3.55±0.46 3.49±0.44 0.979>0.05獨生子女是否tP學制3.51±0.44 3.47±0.44 1.400>0.05 2.67±1.03 2.62±0.97 0.301>0.05 2.58±1.02 2.67±0.93 -1.455>0.05 3.67±0.65 3.65±0.62 0.240>0.05 3.69±0.63 3.62±0.61 1.847<0.05 3.57±0.73 3.91±0.60 -3.871<0.01 3.91±0.63 3.88±0.59 0.819>0.05 3.51±0.92 3.57±0.77 -0.541>0.05 3.56±0.80 3.57±0.75 -0.250>0.05 3.27±0.58 3.26±0.53 0.236>0.05 3.28±0.53 3.23±0.54 1.608>0.05 2.98±0.83 2.97±0.62 0.082>0.05 2.94±0.64 3.00±0.62 -1.877>0.05 3.14±1.05 2.93±0.82 1.391>0.05 3.03±0.83 2.85±0.82 3.798<0.01 3.38±0.34 3.39±0.35 -0.133>0.05 3.40±0.35 3.38±0.34 1.461>0.05 3年5年tP 3.48±0.44 3.55±0.44 -1.725>0.05 2.64±0.97 2.49±0.96 1.617>0.05 3.64±0.62 3.76±0.65 -2.128<0.05 3.89±0.60 3.88±0.62 0.230>0.05 3.56±0.77 3.61±0.85 -0.768>0.05 3.24±0.53 3.35±0.55 -2.102<0.05 2.97±0.63 3.02±0.63 -0.881>0.05 2.94±0.83 2.88±0.84 0.777>0.05 3.39±0.34 3.43±0.37 -1.394>0.05居住地城鎮農村tP生活費用1(n=253)2(n=460)3(n=252)4(n=135)5(n=51)FP 3.54±0.44 3.47±0.44 2.668<0.01 3.49±0.46 3.47±0.43 3.51±0.41 3.49±0.45 3.54±0.52 0.439>0.05 2.61±0.99 2.63±0.96 -0.372>0.05 2.66±0.96 2.64±0.96 2.65±0.98 2.54±1.00 2.48±1.10 -0.717>0.05 3.73±0.65 3.62±0.61 2.548<0.05 3.68±0.62 3.59±0.64 3.71±0.53 3.69±0.64 3.68±0.74 2.014>0.05 3.85±0.62 3.91±0.60 -1.426>0.05 3.96±0.59 3.88±0.61 3.93±0.54 3.79±0.67 3.78±0.74 2.319>0.05 3.52±0.82 3.58±0.76 -1.313>0.05 3.60±0.78 3.59±0.75 3.55±0.73 3.46±0.85 3.46±0.96 1.083>0.05 3.29±0.52 3.24±0.54 1.337>0.05 3.28±0.58 3.27±0.53 3.21±0.51 3.17±0.46 3.44±0.60 3.154<0.05 2.95±0.67 2.98±0.61 -0.785>0.05 3.00±0.66 2.99±0.61 3.02±0.61 2.85±0.61 2.87±0.78 2.212>0.05 3.18±0.84 2.84±0.80 6.424<0.01 2.64±0.84 2.82±0.78 3.15±0.73 3.33±0.80 3.30±0.96 26.507<0.01 3.43±0.33 3.38±0.35 2.202<0.05 3.39±0.38 3.37±0.34 3.42±0.30 3.37±0.36 3.41±0.41 1.009>0.05
2.3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關系比較(見表3)
3.1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表3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關系比較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內涵的不斷拓展,主觀幸福感成為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系及社會支持是使自我體驗到幸福最重要的決定因素[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高職護生的總體幸福感處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得分最高的2個維度分別是社會性行為和生活滿意,得分未到理論平均數的維度分別是家庭滿意、人際關系和消極情緒。社會性行為維度與個人的社會性行為有關,如關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群,愿意為社會的美好而努力奮斗等。生活滿意維度涉及個人對自己生活做出滿意判斷的程度,如對自己的生活滿意、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消極情緒維度主要指個人的負性心理,如感到孤獨、寂寞、沮喪、悲傷等,其得分越高,消極情緒越嚴重,主觀幸福感越低,所以測得的分數越低,說明主觀幸福感越強。家庭滿意維度涉及個人對自己的家庭做出滿意判斷的程度,主要與家庭的經濟情況有關。人際關系涉及個人對人際交往的態度、對同他人關系的認知等,這些可能與護生所學專業有一定的關系。護理的服務對象是人,對護士素質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富有愛心,要應用專業知識幫助他人滿足身心需要,協助個體預防疾病、恢復健康和減輕痛苦等。同時,護士應具備較強的身心素質才能更好地為服務對象服務,要學習與人的健康有關的各種知識,如心理學知識,知道積極心理對健康的重要性等,加之大專(高職)層次的護理專業相對其他專業而言,就業壓力要小得多,就業形勢要好些,而且出國(深造)機會也較多。但與此同時,由于社會的偏見、當前的不良醫療環境等導致人們對于護理的認識存在一些偏見,不太尊重護理人員,從而致使家庭經濟狀況好、無需擔心就業的學生不填報護理專業,而就讀護理專業的往往是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差或一般的學生,這些使得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的社會性行為和生活滿意維度得分較高,家庭滿意和人際關系維度得分較低。
3.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生主觀幸福感情況
來自城鎮的護生總幸福感、生活滿意、家庭滿意和自我滿意維度得分均高于來自農村的護生(P<0.01或P<0.05)。這與陳小異等[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近年來,雖然中國城鄉差異正在逐漸縮小,但部分農村的經濟水平仍然比較落后,城鎮護生進入學校后,一方面環境差別不大,另一方面經濟狀況較好,這會使他們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優越感。相反,來自農村的護生,由于與原有的生活環境有明顯的差異,加上較大的經濟壓力,會使他們更多地體驗到自卑和不滿意。
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不同學制和不同生活費用護生總幸福感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性別方面的研究結果與劉洋等[7-8]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但在社會性行為維度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P<0.01),這可能與護理專業的特性和傳統賦予男女的社會角色及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有關,因為從得分上可以看出(男生3.57分,高于理論平均數),男生有關心、幫助需要幫助人群之心,也有為社會的美好而努力奮斗的意愿等,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男性在家庭和社會中應承擔更多的責任,使得他們對自身有較高的期望,相反女生則比較容易滿足目前狀態。是否為獨生子女在生活滿意和家庭滿意2個維度上得分比較,獨生子女高于非獨生子女(P<0.01或P<0.05),與何曉麗等[9]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生活狀況相對較好,受到家庭的關注和關愛相對較多,體驗到的愛和尊重更多。在學制方面,生活滿意和積極情緒2個維度上得分比較,五年制護生高于三年制護生(P<0.05),五年制護生是通過中考直接進入高職護理大專學習的,他們相對于通過高考的三年制護生來說,年齡稍小,對生活充滿熱情、對未來滿懷希望、對人和事的看法也傾向樂觀,而且與目前正在讀高中的學生相比,學校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較為寬松和諧,學習壓力也較小,因此更能體會到積極情緒和生活滿意方面的幸福感。每月生活費用在1 200元及以上的護生積極情緒維度得分高于1 200元以下的護生(P<0.05),每月生活費用800元及以上的護生家庭滿意維度得分高于800元以下的護生(P<0.01)。每月生活費用低的護生往往家庭經濟條件相對要差些,但他們所面對的環境壓力和誘惑與其他護生卻是相同的,加上現在學校評價體系呈現多元化,經濟的壓力限制了他們從各方面不斷發展自己和提升完善自己,從而影響了他們這方面的主觀幸福感。
3.3 高職護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關系
從表3可以看出,積極應對與總幸福感、自我滿意、生活滿意、社會性行為、精力、積極情緒和家庭滿意7個維度呈顯著正相關(P<0.01),與消極情緒維度呈顯著負相關(P<0.01),與人際關系維度相關性不顯著(P>0.05);而消極應對與總幸福感、自我滿意、消極情緒、積極情緒、人際關系和家庭滿意6個維度呈顯著正相關(P<0.01或P<0.05),與生活滿意、社會性行為和精力3個維度相關性不顯著(P>0.05),這與以往的研究[2,10-12]不完全一致。袁晨[10]的研究顯示,自我滿意和社會性行為與積極應對方式之間呈顯著正相關(P<0.05),而消極情緒和人際關系與積極應對方式之間呈顯著負相關(P<0.05);佟月華等[11-12]的研究顯示,積極應對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而消極應對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P<0.05)。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的是,積極應對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這表明越是經常性地使用積極的應對方式,越能夠更多地體驗到主觀幸福感,更少地體驗到消極情緒。同樣,主觀幸福感較強烈的人、消極情緒少的人更愿意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兩者是相互影響的。但本研究結果同時也顯示消極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這說明消極的應對方式并不是一定會產生消極的后果,相反有些消極的應對方式如在竭盡全力仍然未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時接受現實、自己安慰自己等有著緩解挫折打擊的作用,有時的確可以使人放松,心情變得愉快。這印證了解亞寧[4]的觀點,即所謂積極和消極是相對的,并不是積極的應對方式就一定有積極的后果,或者消極的應對方式就產生消極的后果,不同應對方式在不同時間和情景、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結果。這提示護生應倡導積極應對方式面對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瓶頸和困難等,但不應鼓勵任何時候、任何場景和處理任何事都必須采用積極應對方式,應根據不同情況而定,有時適當采用消極應對方式可能更能使人擁有幸福感。
[1]易淑明.本科護生主觀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1):2485-2488.
[2]彭小紅,鄭誼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Z1):752-758.
[3]吉楠.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制及應用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6.
[4]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6(2):114-115.
[5]趙蕊,張燕,左春慧.護士人格、應對方式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7):15-19.
[6]陳小異,李明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3):178-183.
[7]劉洋.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應對方式、自我效能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4):308-310.
[8]盧穎,梅美娥.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學園,2014(7):4-5.
[9]何曉麗,張艷,徐曉.大學生述情障礙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5):534-536.
[10]袁晨.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4(5):5.
[11]佟月華.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及主觀幸福感的相關研究[J].中國學校衛生,2004,25(4):396-397.
[12]徐競,王蕾,勵業.高職院校貧困生生活事件與應對方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2,32(2):125-128.
G526.5
B
1671-1246(2015)08-0124-03
四川省教育廳資助項目(13SA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