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71家醫院消化內鏡應用情況調查
*通信作者 E-mail:gzxlb@sina.com
網絡出版時間:2015-09-11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5012.R.20150911.2331.078.html
許良璧, 車筑平*, 李大歡, 張偉光, 劉婭琳, 王麗娟
(貴州醫科大學附院 消化內科, 貴州 貴陽550004)
[摘要]目的: 通過對貴州省71家醫院消化內鏡應用情況調查,為完善和實施貴州省消化內鏡質量管理體系打下基礎。方法: 對貴州省71家3級和2級醫院問卷和電話調查,統計消化內鏡醫護人員配置、消化內鏡室工作量及開展項目、內鏡設施及消毒情況。結果: 被調查的71家醫院,均開展胃鏡檢查,其中80%能進行結腸鏡檢查,少數醫院能開展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超聲內鏡(5.6%)和小腸鏡(4%)檢查; 被調查醫院均有內鏡室,35.2%內鏡室為獨立的自行管理模式,其余大多數歸消化內科管理;平均每家醫院擁有內鏡醫生3.5人,專職內鏡護士2人,3級醫院內鏡醫生數量多于2級醫院,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醫生集中在3級醫院;大部分醫院的內鏡室面積<100 cm2,內鏡主機數量<3臺,僅有3家醫院能同時開展色素內鏡及放大內鏡檢查,僅1家內鏡中心配有X光機,全部3級醫院及92.1%2級醫院將胃腸鏡檢查分開(分時段進行);被調查醫院均有獨立的內鏡清洗消毒室,多數醫院的內鏡清洗消毒完全由護士完成。結論: 貴州省71家醫院存在內鏡室面積過小、醫護人員過少、技術設備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貴州; 內窺鏡檢查,消化系統; 調查; 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R443.7
Application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71 Hospitals in Guizhou Province
XU Liangbi, CHE Zhuping, LI Dahuan, ZHANG Weiguang, LIU Yalin, WANG Lijuan
(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GuizhouMedicalUniversity,Guiyang550004,Guizhou,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application condition of digestive endoscopy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and implementing digestive endoscop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Methods: Questionnaires and telephone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in 71 hospitals including 33 three grade hospitals and 38 two grade hospitals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medical personnel and workload of the endoscope room and endoscope projects, endoscope facility, and endoscope disinfec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Upper digestive endoscopy was done in 71 hospitals (100%). Colonoscopy was carried out in 57 hospitals (80%). ERCP,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5.6%) and small intestinal endoscope (4%) were carried out in a few hospitals. All the 71 hospitals had endoscope room, 35.2% of endoscope rooms implemented independent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rest of them were managed by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There were average 3.5 endoscope doctors and 2 full-time endoscope nurses in each hospital. Endoscope doctors in three grade hospitals was more than those in two grade hospitals, almost all the master's degree or above endoscopy doctors were in the tertiary hospitals. The area of endoscope room of most hospitals was less than 100 m2, and the number of endoscope host was less than 3.Pigment endoscopy and magnifying endoscopy were only carried out in 3 hospitals at the same time. Only one hospital was equipped with X ray machine in endoscope room. All the tertiary hospitals and 92.1% two grade hospitals separated endoscope check up and treatment. All of the hospital had an independent endoscopic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room, and in most hospital endoscopic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the nurses completely. Conclusions: There are problems of endoscope room of hospitals in Guizhou province,such as small size of endoscope room, lack of medical personnel, lack of technical equipment and so on.
[Key words] Guizhou;endoscopy,digestive system; survey; quality control
消化內鏡是目前診治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直觀的檢查手段,在許多消化道疾病診斷時被視為金標準。近年來,我國消化內鏡診治技術發展迅速,很多消化內鏡診治項目已普及到基層醫療單位,國內部分省市曾開展對消化內鏡應用情況調查[1-3],2010年解放軍總院曾牽頭完成全國169家醫院的消化內鏡應用情況調查[4],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也于2014年完成全國消化內鏡應用情況的調查。但貴州省消化內鏡應用情況,既往無相關資料。為了解貴州省消化內鏡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與國內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本研究對貴州省71家消化內鏡室(中心)進行相關調查,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調查的內容
消化內鏡開展的項目包括胃鏡、腸鏡及內鏡下治療開展的情況;內鏡室的人員情況調查包括醫生、護士的人員配備、工作量、學歷情況、內鏡室的歸屬管理情況以及內鏡室的硬件配備情況(內鏡室的面積、檢查主機臺數、器械數量以及內鏡的清洗消毒情況)。
1.2調查方法
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與電話調查相結合。2013年8月貴州省消化內鏡學術年會期間發放問卷150份,回收問卷共117份,其中有效問卷共98份,所涉及的醫院共計51家,其中2級醫院24家,3級醫院27家。問卷調查結束后,于2013年9月對參與學術年會的71家醫院(包括前述51家)的內鏡室負責人或高年資醫生及護士長進行電話調查,所涉及的內容與問卷相同。該次研究的有效問卷為71份,3級醫院33家,2級醫院38家。
2結果
2.1消化內鏡檢查和治療項目
參與調查的71家醫院均開展胃鏡檢查,80%受調查醫院能進行結腸鏡檢查。只有少數醫院內開展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超聲內鏡及小腸鏡檢查。內鏡治療方面,開展得最多的是內鏡下異物取出,絕大多數3級醫院能完成內鏡下息肉高頻電切術及非靜脈曲張的內鏡下止血,目前尚未開展超聲內鏡下細針穿刺(EUS+FNA)檢查或治療工作。見表1和表2。

表1 貴州省71家醫院內鏡室開展的檢查項目

表2 貴州省71家醫院內鏡室開展的治療項目
2.2人員情況
受調查的71家醫院均有內鏡室,35.2%內鏡室為獨立的自行管理模式,其余內鏡室歸消化內科管理,在極少數2級醫院中,內鏡室的管理歸門診或功能科。平均每家醫院擁有內鏡醫生3.5人,專職內鏡護士2人,3級醫院的內鏡醫生(5.1%)多于2級(2.2%)醫院。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獲得學位)醫生共60人(24%),均集中在3級醫院。見表3。
2.3內鏡室工作量
受調查的71家醫院均能進行胃鏡檢查,胃鏡量為346 000人次/年;能開展結腸鏡的醫院57家,87 000人次/年。見表3。

表3 貴州省71家醫院內鏡室歸屬、人員及工作量
2.4內鏡室硬件配備
2.4.1內鏡室面積3級醫院中,面積<50 cm2占12.1% ,50~100 cm2占30.3%,100~200 cm2占30.3%,200~500 cm2占18.2%,>500 cm2占9.1%;2級醫院中,面積<50 cm2占34.2% ,50~100 cm2占36.8%,100~200 cm2占21.1%,200~500 cm2占7.9%,>500 cm2為0家。
2.4.2內鏡主機 3級醫院中,有3家(9%)僅有1臺內鏡主機,擁有2~3臺內鏡主機的最多(58%),1家擁有9臺內鏡主機(3%);2級醫院中內鏡主機最多的是3臺,僅1家(2.6%)。見表4。
2.4.3色素內鏡(包括NBI)及放大內鏡 有11家醫院開展內鏡下噴射色素,主要噴灑物為靛胭脂(南京微創公司),盧戈氏碘噴灑僅在個別醫院使用。僅有3家醫院同時有NBI及放大內鏡。見表4。
2.4.4X光機 參與本次調查的71家醫院中僅有一家內鏡中心有X光機。
2.4.5胃鏡檢查與治療調查中全部3級醫院及92.1% 2級醫院,將胃腸鏡檢查或治療分開,或分時段進行。

表4 貴州省71家醫院內鏡室消化內鏡配備
2.5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情況
71家醫院均有獨立的內鏡清洗消毒室,2家2級醫院(3%)未將胃腸鏡檢查分開(分時段進行)。多數醫院的內鏡清洗消毒完全由護士完成(87%),有6家3級醫院的內鏡清洗消毒由護士及經過培訓的輔助工共同完成,僅有1家2級醫院的內鏡清洗消毒由內鏡醫生完成。

表5 貴州省71家醫院內鏡室消化
3討論
貴州省消化內鏡診斷開展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本次調查所涵蓋的醫院廣泛,具有代表性,包括了貴州省目前最大的3所3級甲等教學醫院、貴州省人民醫院以及貴州省內4個地級市、2個地區以及3個自治州的醫院。本次調查未將貴州省內1級醫院納入,主要是貴州經濟發展較為滯后,1級醫院消化內鏡基本未能開展。
從本次調查結果可見,所有被調查的醫院的內鏡室均能完成胃鏡檢查,80%的醫院能完成腸鏡檢查,其中全部3級醫院均能進行腸鏡檢查,無痛胃腸鏡檢查開展率達77.5%,較全國平均水平高(65.1%)[5]。目前從內鏡室的基礎設施及硬件配備情況來看,已有一些3級甲等教學醫院的內鏡中心的硬件配備達到國內一流的內鏡中心的水平,擁有X光機,可以在內鏡中心完成ERCP及內鏡下食管、膽道、胰腺的支架放置。從內鏡下治療的開展情況來看,內鏡下取異物(84.5%)、息肉切除術(57.7%)及非靜脈曲張的內鏡下止血(53.5%)是開展得較多的3種治療。一些難度較大或風險較高的手術,如ESD手術、膽胰管支架放置、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套扎、硬化劑或胃底組織粘合劑注射治療等,也已較為熟練的開展,但主要集中在貴陽醫學院附院、遵義醫學院附院及貴州省人民醫院。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為全國經濟欠發達省的貴州,內鏡設備的配備及消化內鏡診療開展情況也有可喜的進步。在一些自治州及地市級3級醫院以及1家2甲醫院,能進行ERCP檢查及能進行膽管碎石、取石以及鼻膽管引流術,有2家2甲醫院能完成內鏡下食管狹窄的擴張或支架放置,有9家2甲醫院能進行急診內鏡下非靜脈曲張止血治療。
鄒瓊[6]報道, 經內鏡檢查引起的醫院感染0.8%。由此可見規范內鏡清洗、消毒, 有利于杜絕醫院感染。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我省消化內鏡的清洗消毒均執行衛生部頒布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2004版)。本次調查中所有醫院均有單獨的內鏡清洗消毒室,比陜西省相關的調查結果好[2]。本次調查中,使用5槽式清洗消毒法和自動清洗消毒機的內鏡室(中心),均使用2%戊二醛消毒,29.5%的醫院使用自動清洗消毒機或(和)酸化電位水,無使用點爾康等消毒劑作為內鏡消毒。各家醫院平均每日所完成的內鏡檢查、治療人次,與所擁有的內鏡數基本吻合。但消化內鏡清洗消毒是一個嚴謹細致的工作,僅從書面的調查很難了解到消化內鏡清洗消毒的質量控制結果,這需要進行仔細全面的現場調查。
從人員調查情況來看,92.5%的內鏡醫生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無中專學歷的內鏡醫生。所有的內鏡醫生均有職業醫生資格,僅有極個別的醫院,有未取得職醫資格的見習醫生進行內鏡學習,且均有老師帶教,尤其是在基層的2級醫院,所有受訪的醫院均為有職醫資格者進行內鏡操作。
但是,貴州省的消化內鏡技術開展與全國還有很大差距。內鏡下基礎治療如息肉切除術(57.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9.6%)[7]。只有極少數(7%)醫院能完成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套扎、硬化劑或胃底組織粘合劑注射治療,其中胃底組織粘合劑僅在2家醫院開展。這一結果甚至明顯低于13年前在上海開展的調查[3]。目前貴州省無一家醫院開展超聲內鏡下穿刺技術,超聲內鏡下介入治療基本未開展。由于工作量較大,每個患者檢查時間短;NBI及放大內鏡僅有較少醫院有,內鏡下噴灑色素獲得途徑不夠通暢;使得貴州省食管、胃腸道早癌診斷水平較低。另外,由內鏡中心開展ERCP的醫院很少(16.9%),也有一些醫院的ERCP手術由外科醫生完成,消化內鏡醫生不再參與。我省的ERCP治療絕大多數為膽管結石的取石術,胰腺疾病的治療及惡性膽胰疾病的治療相對較少。仍有部分2級醫院(14.1%)無病理科,病理標本要送至院外,5.6%2級醫院未開展內鏡下活檢。
分析上述問題原因包括以下幾點。(1)貴州省經濟發展滯后,內鏡所需的設備費用高昂,限制其開展;(2)人員配備不足,部分基層2級甚至極個別3級醫院,僅有一個內鏡醫生,很難有機會外出進修,學習,影響技術發展;(3)工作量過大,調查中發現,在貴州省一些大型規模的內鏡中心,由于病人量過大,醫生疲于完成基本的內鏡檢查和基礎治療工作,對于更高水平的內鏡技術無暇學習專研。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發展,貴州省消化內鏡的硬件及基礎設施配備有明顯改善。2013年貴州省消化內鏡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制定消化內鏡質量控制標,其中包括內鏡清洗消毒的監督、檢測及管理,
診療操作規范的制定并監督實施,加強相關操作人員的培訓、考核等一系列工作。隨著上述質控工作的實施開展,相信未來貴州省的消化內鏡開展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4參考文獻
熊元治,楊桂英,馬穎才,等.青海省消化內鏡調查報告[J].青海醫藥雜志, 2003(12):59-61.
郭雪艷,朱云清,劉責生,等. 陜西省消化內鏡現況調查分析[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2(1):40-41.
許國銘,方裕強,李兆中,等.上海市消化內鏡調查報告[J].中華消化雜志, 2001(9):519-521.
Zhang XL,Lu ZS,Tang P,et al.Curr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in China[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19):2950-2955.
張修禮,唐乎孔,金艷,等.國內無痛胃鏡開展近況調查[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2(6):316-318.
鄒瓊. 內鏡清洗消毒效果的檢測分析[ J ] . 實用醫技雜志, 2009(3):173-175.
張修禮,孔金艷,唐平,等. 我國消化內鏡傳統診治項目開展現狀與分析:169家醫院調查報告[J].中華消化雜志, 2012(6):365-368.
(2015-06-03收稿,2015-08-15修回)
中文編輯: 文箐潁; 英文編輯: 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