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芐丁異丙隆WP防除機插秧大田雜草試驗
符建美,韓勇,謝金玲
(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江蘇射陽224353)
摘要:采用藥拌土法對機插秧大田進行雜草封閉。試驗結果表明,50%芐丁異丙隆可濕性粉劑用量在70g/667m2時,對三棱草和稗草起到很好的封閉效果,持效期達15d。
關鍵詞:機插秧;三棱草;稗草;控草效果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簡介:符建美(1972-),女,助理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E-mail:hanyong20133@163.com。
機插秧是政府大力推廣的輕型水稻栽培技術[1]。江蘇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臨海分公司(以下簡稱臨海分公司)近幾年每年機插秧面積有3300hm2左右,而機插秧田三棱草和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惡性雜草發生較為嚴重,防除這些惡性雜草是保證水稻高產的重要工作。50%芐丁異丙隆是用于水旱直播稻田的復配除草劑,能有效防除多種一年生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2]。為了驗證50%芐丁異丙隆可濕性粉劑在機插秧水稻田的控草效果,進一步研究該藥劑在臨海分公司的使用技術,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2012年在臨海農場安排試驗和大面積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1材料與方法
供試作物為水稻,品種是CY-1,栽插方式是洋馬插秧機機械插秧。

1.2.1供試藥劑。試驗藥劑: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公司提供);對照藥劑:50%苯噻芐WP(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該藥劑在本地區一直使用且效果較好。
1.2.2試驗處理。試驗共設5個小區處理:T1,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50g/667m2;T2,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60g/667m2;T3,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70g/667m2;T4,50%苯噻芐WP60g/667m2;T5,CK,空白,不用藥。大劑量破壞小區: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150g/667m2。
1.2.3小區設計。小區試驗設3個重復,共15個小區,每小區面積66.67m2,隨機區組排列,各小區單獨排灌,小區間筑埂防竄水。大劑量破壞試驗小區不設重復,處理區面積30m2。
試驗地設在臨海分公司農科所5號田,沙壤潮鹽土,有機質含量1.5%,前茬大麥。2012年5月處理29.92%的校正防效(表2)。

表2 各處理對千金子防效調查
3結語
稗草、千金子已成為機插秧水稻田的主要雜草,20%二氯喹啉草酮SC作為新型農藥,使用200mL/667m2對稗草效果極好,可示范推廣;但對千金子的防效極不理想。對稗草與千金子均較多的田塊,防治中建議使用20%二氯喹啉草酮SC200mL/667m2加入20%氰氟草酯EC50mL/667m2,可達較好的防治效果。
25日落谷,6月13日采用手推式6行插秧機栽插,栽秧時葉齡是4葉1心。6月20日(即栽秧活棵后7d)以藥拌土方式人工均勻撒施藥劑,當日完成。施藥時水稻葉齡4.7葉。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試驗于6月20日下午施藥,當日天氣晴好,平均氣溫為24.4℃,最高氣溫為28.7℃,最低氣溫為19.9℃,日照11.3h。6月28日進入梅雨季節。施藥后20d,日平均氣溫為25.0℃,平均日照4.8h,雨日16d,雨量169.9mm。試驗期間未出現極端惡劣天氣,總體上有利于試驗的進行。其他管理措施按當地高產要求實施。
1.4.1安全性調查。藥后5、10、15d目測調查水稻是否有藥害,如有記錄藥害病狀及等級(注明分級標準)以及恢復情況,收獲前測產。
1.4.2防效調查。雜草的調查方法和次數:①藥后15d調查,每小區隨機定3點,每點1m2,調查主要雜草數量;②藥后40d,第2次調查各小區定點內各種主要雜草數,并計算其雜草株防效;③藥后40d拔取各小區定點內的殘留雜草,剪去根部,測定其地上部鮮重,并計算其地上部的鮮重防效。
1.4.3試驗數據統計方法。
①雜草校正株防效(%)=[1-(對照區藥前株數×處理區藥后株數)/(對照區藥后株數×處理區藥前株數)]×100。
②雜草鮮重防效(%)=[(對照區雜草地上部鮮重-處理區雜草地上部鮮重)/對照區雜草地上部鮮重]×100。
將兩種雜草防效進行綜合分析計算得到綜合防效。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SPSS 13.0等軟件系統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2結果與分析
藥后5、10、15d觀察,各小區試驗水稻均無藥害產生,各處理區水稻生長正常,葉色、長勢與空白對照無差異;大劑量破壞性試驗小區,在藥后10d目測,發現水稻葉色明顯偏淡,且僵苗不發。藥后30d恢復正常,抽穗時未見異常。
由表1可知,藥后15d,以T3處理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70g/667m2,株防效最好,達88.59%,其次是對照藥劑T4處理50%苯噻芐WP 60g/667m2,株防效為87.36%,最差的是T1處理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50g/667m2,株防效為67.36%。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表1 各藥劑處理對三棱草的防除效果
藥后40d,三棱草的株防效仍以T3處理和對照藥劑T4處理比較好,分別為52.42%和50.00%,試驗藥劑T1處理和T2處理的株防效比較差,僅23.39%和33.06%。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三棱草的鮮重防效與株防效是一致的,試驗藥劑T3處理和對照藥劑T4處理的鮮重防效較好,分別是60.84%和58.33%。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由表2可知,藥后15d,以對照藥劑T4處理50%苯噻芐WP 60g/667m2的株防效最好,為91.67%,其次是試驗藥劑T3處理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70g/667m2,株防效是89.58%。T1處理防效最低,僅62.50%。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表2 各藥劑處理對稗草的防除效果
藥后40d,藥劑處理對稗草的防除效果大幅下降,防效最高的T3處理和T4處理的株防效也都只有40.63%,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藥后40d鮮重防效,藥劑T3處理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70g/667m2的鮮重防效最高,達到51.41%,其次是對照藥劑T4處理50%苯噻芐WP 60g/667m2的鮮重防效達到50.42%,其它處理的防效均較差。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由表3可知,藥后15d株防效,以T3處理和T4處理最好,均為89.09%,T2處理稍低為74.55%,而T1處理只有65.45%。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表3 各藥劑處理對稗草和三棱草綜合防效分析
藥后40d株防效,各處理防效均在50%以下,T3處理和T4處理株防效稍高,分別為47.27%和45.91%,T1處理和T2處理防效都很差。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藥后40d鮮重防效,各處理防效均不理想,T3處理最高,達55.95%,其次是T4處理,防效為54.22%,T1處理防效最低。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達顯著。
由表4可知,藥劑處理區的產量比空白對照(CK)產量略高,但各藥劑處理與空白對照的差異沒達到顯著水平。

表4 各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3小結
(1)以T3處理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70g/667m2對水稻三棱草和稗草的封閉效果較好,且藥效期能達到15d左右,但藥后40d嚴重下降,幾乎無封閉效果。(2)試驗藥劑50%芐丁異丙隆WP(速杰)用量在70g/667m2以下時,對水稻無藥害現象產生,對水稻生長表現安全。
參考文獻:
[1]朱德峰,陳惠哲.水稻機插秧發展與糧食安全[J].中國稻米,2009,15(6):4-7.
[2]李明,李華.50%芐丁異丙隆WP防除水稻機插秧田雜草藥效試驗[J].現代農藥,2013,1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