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星
〔摘要〕纖維藝術是最具個性特征的藝術形式,其現代纖維藝術是綜合性、多元性與基礎性的藝術學科,其內涵豐富,風格獨特,具有視覺美和觸覺美的藝術魅力,能夠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關鍵詞〕纖維藝術材料與技法藝術設計領域設計教育
纖維藝術源于西方古老的壁毯藝術,它在發展過程中又融合了世界各國優秀的傳統紡織文化,吸納了現代藝術觀念,它是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形式。什么是現代纖維藝術?學術上的解釋是指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以天然的動、植物纖維和人工合成纖維為材料,通過編、結、纏、繞、貼、捆、扎、縫、染等多種技法制作的材料構成體,即可以表現平面的,也可以表現立體的及空間的藝術形式。
現代纖維藝術孕育于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20世紀初,包豪斯為纖維藝術設計注入了融合藝術與技術的新理念,同時纖維藝術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也經歷著由傳統文化向現代文化的演化。纖維藝術是最具個性特征的藝術形式,其藝術形態的多元化、藝術風格的多樣性、材料表現的綜合性等構成了現代纖維藝術的基本特征。探索現代纖維藝術的功能與價值已經成為現今纖維藝術家和藝術教育所關注的重要課題。在多年的纖維藝術教學中,我也將這一重要課題定為教學研究的主旋律,通過藝術創作、教學實踐和精品課程開發等形式,逐步認識到纖維藝術不僅是一個可以獨立創意的藝術門類,同時纖維藝術的技法和表現形式也是藝術設計多個專業領域中的基礎性技術,可以讓設計師們通過認識材料,學會工藝技法來為設計服務。
一、纖維藝術的表現形式
纖維藝術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它所呈現出來的藝術效果具備了很高的感染力。追溯歷史纖維藝術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三個時期:一是運用傳統的編織栽絨等工藝,追求寫實畫面的壁毯效果的“平面藝術”時期;二是突破傳統壁毯概念,追求纖維材料表現形式由平面到立體化的“軟雕塑”時期;三是把光與影運用到設計中去,追求作品與環境的融合統一,體現空間塑造的多元化藝術價值的“裝置藝術”時期。
在這里,我引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林樂成教授的一段話來詮釋“,從廣義上來說,纖維藝術表現有兩個層面上的特點:第一它是“高雅的藝術”,比如古老的地毯,體現了織物與繪畫的結合,讓繪畫變成了織物、建筑、裝飾與陳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時候他成為裝飾的藝術;在公共藝術當中纖維藝術被建筑師、室內設計師認可,因為它最容易和建筑融合,同時能夠改變由硬材料做出來的建筑空間的冰冷感,纖維藝術有溫暖人心的功能。第二它是“大眾的藝術”,把纖維藝術做成一個高雅的藝術作品或者成為大型建筑空間中的公共藝術、裝飾藝術裝置,他可以獨立去發展,但他的受眾面非常有限。面向大眾的纖維藝術往往大量使用軟質的綜合材料,這些軟質的材料都是很廉價的材料,都是在生活中隨時能找到的、看得見的東西,它可以用來制作服裝鞋帽、佩飾、生活日用品、小工藝品等”,可見纖維藝術無論是高雅的還是大眾的,其藝術表現都離不開為人服務。
現代纖維藝術的表現效果一直都是藝術性與實用性并存的,纖維藝術的技術可以為室內外環境裝飾服務,也可以是藝術家借以抒發情懷、表達理念的藝術媒介,它既是高雅的純藝術,也是實用藝術。
二、現代的纖維材料與工藝特點
現代纖維藝術被稱為材料的藝術,材料成為纖維藝術家們關注的焦點,主要的原因是纖維藝術在演化進程中藝術家們把藝術創作和表現技法的重點放在了所用材料本身質感上,纖維材料的材質、肌理、形態、質樸的色彩構成了其特有的材質層次以及極富個性的視覺觸覺魅力,具有其它藝術形式無法比擬的審美特征,這種美的特征促使藝術家們在欣賞纖維藝術形式美的同時也重新開始研究材料的價值。
1、纖維材料:現代科技的融入豐富了纖維材料的種類,推動了纖維藝術更為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目前纖維藝術材料可分為:(1)、天然纖維材料,如棉、麻、毛、絨、竹、藤、棕、植物的桿、莖、韌皮、葉、蠶絲、毛發及鬃等。這些傳統的纖維材料,有的溫暖輕柔,有的樸實深厚,富有極強的親和力。(2)、人造合成的纖維材料,如尼龍、滌綸、丙綸、氨綸、氟綸等,還有新型的金屬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陶瓷纖維、泡沫塑料等材料,這些纖維材料各有特性,補充了天然纖維材料的不足,許多人造合成的纖維,在性能和觀感上都有天然纖維所不及的品質。比如黏膠纖維手感柔軟、光澤明亮、易染色、防蛀;滌綸纖維抗皺、耐熱、光滑。
2、纖維工藝技法:纖維藝術豐富的工藝技法與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纖維材料工藝的多元化貫穿于纖維藝術作品創作的全過程,藝術家們可以運用不同的技法把同一種纖維材料展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其傳統技法包括經緯編織、刺繡、扎結、捆綁,也有將纖維材料進行排列、粘貼和懸掛等的效果處理;根據材料自身的特性,也可運用縫綴、纏繞、拼接等綜合技法深度挖掘出材料潛力;現代纖維技法中增加采用破碎、填充、懸垂、包裹、焊接等創新技法,用于表現材質組合不同的視覺美。裝置藝術甚至會把現代的聲、光等新科技運用到現代纖維藝術作品的設計制作中。
三、現代纖維藝術與設計運用
現代纖維藝術在中國的起步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直到2000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正式成立了纖維藝術工作室,才開啟纖維藝術教學科研和學術交流工作,此后纖維藝術于國人已不再是藝術名詞,現代纖維藝術成為了獨立的藝術門類,得到了社會認可和喜愛。
現今許多藝術院校設置了纖維藝術專業或課程,教學主要集中于將纖維材料進行藝術創作的范疇,注重表現獨立創意的纖維作品。纖維藝術作為藝術及設計的基礎性學科來教學的范圍很小。其實作為藝術設計領域,纖維技術的運用也是相當重要的,但是藝術院校只有紡織專業、服裝專業、環藝專業等少部分設計類專業中開設有該課程,纖維材料技術在藝術設計領域沒有得到很好運用。
藝術設計領域專業多而廣泛,服務于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包括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家具設計、平面設計、首飾設計、舞美設計等等。在這些專業中都需要了解和運用各種材料來為設計創作服務,如:在家具設計中,會涉及到的竹、藤、棕、蔴、塑料、化纖等材質的運用,在造型上需要編、捆、纏、扎等方法,都屬于纖維藝術設計的范疇,設計師懂得纖維材料與構成技法的運用會使得現代家具設計更加豐富多彩;在舞美設計中,隨時都會使用到的屏風、隔斷、布景等道具,在場景效果上還需加入聲光在空間中的和諧效果,其舞美的設計創意幾乎都是現代纖維藝術的形式,如果設計師具備纖維藝術化的能力,就會通過對材質質感的敏銳認識更好地去創作設計;工業設計中,工業產品的設計往往顯得生冷,如果在造型設計上配以纖維的材料進行美化,就可以提升產品的親和力和溫暖感;在首飾設計中纖維藝術技法是可以廣泛運用的,現在除了金銀珠寶玉器等的設計打造外,最時尚和流行的還有編織布藝、皮革及合成纖維等的創新設計,可見纖維藝術作為設計基礎于藝術設計領域的許多專業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藝術教學不能忽視。
四、現代纖維藝術的發展之我見
現代纖維藝術是綜合性、多元性與基礎性的藝術學科,其內涵豐富,風格獨特,具有視覺美和觸覺美的藝術魅力,能夠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縱觀目前的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很少有在專業課程中開設纖維技法這一類的課程,所以纖維藝術的實用性價值就一直停留在民間工匠層面,一直得不到提高和有價值的推廣運用,也或許是因為市場在該領域中缺少綜合型的藝術設計人才?
近年來,通過教學實驗,我認為纖維藝術作為對纖維材料工藝的學習運用的基礎課程,可為80%藝術設計領域相關專業服務。我們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在平面設計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中增設了纖維藝術課程,針對專業特點開展纖維基礎課教學,通過對纖維材料特點和工藝技法的訓練,使學生在后期的設計創意中打開了設計思路增加了多樣性的設計靈感。
為了進一步推動纖維藝術在發展,藝術院校應普及現代纖維材料基礎課程的教學,教學內容可具體到不同的藝術領域,一方面要重點培養纖維藝術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研究型人才,將傳統的、世界的、本民族的纖維工藝技術認真調研進行開發;二是根據藝術設計的各專業需要,培養具有懂得纖維材料運用及工藝技法表現的人才,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設計能力搭建起將高雅的纖維藝術通過設計語言和設計品的承載送到大眾身邊去。學校教育一定要為培養這樣的設計師做好準備。
(責任編輯曉芳)
參考文獻:
[1]2006年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的林樂成、王凱編寫的中國高校通用設計教材叢書:《纖維藝術》;
[2]百度百科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