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蔣志洲
2013年3月,全市首個產品缺陷信息監測系統社區工作站在松江區榮樂居委會正式掛牌,拉開了試點工作序幕。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試點工作的推進,既取得了一些成績,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為今后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累積了寶貴經驗。

依托和發揮社區貼近群眾、高效便民的優勢,上海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在前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在,上海正在逐步實現產品質量動態監測網絡,努力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模式,為實施產品安全監管、維護產品安全夯實基礎。
松江區榮樂社區是上海第一個掛牌的試點社區,兩年多來,在松江區質監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榮樂工作站發布產品缺陷和召回信息9批次、收集產品缺陷信息30余條,涉及汽車、玩具、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多項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消費品,收集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召回信息的知曉率都有明顯提高。
根據松江區率先試點的經驗,2014年4月,上海市下發了《關于在部分區(縣)開展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試點工作的通知》,對試點工作進行了再次部署和動員。2014年8月,在虹口區廣中社區事務受理中心舉行“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點授牌儀式”,為虹口、普陀等四個城區的五個試點社區授牌,并對相關社區工作人員進行了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知識培訓,全面推進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各區(縣)已全面啟動此項工作,共設立社區、基層市場監管所監測點逾100個;積極組建志愿者隊伍,參與監測工作人員超過300人;完成《上海市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系統》信息化項目建設,系統試運行以來,累計采集各類相關信息7 000余條。
本市根據歐美發達國家產品傷害監測的一些經驗,探索在醫院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工作。可是,在前期調研中發現,上海是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大,醫療機構門急診普遍工作壓力大,如果在醫療機構、特別是三甲醫院門急診全面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工作,難度較大,醫生根本沒有時間來完成信息收集工作。
所以,上海決定先在二級醫院進行試點。目前,上海已經在松江區中心醫院、泗涇醫院和方塔醫院3家二級醫院的門急診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工作,月均上報產品相關傷害案例超過2 000例,受到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疾控中心的好評。
在推進過程中,發現醫院住院部和社區醫院有較為充分的時間,可以對患者受傷害情況進行較為詳細的了解和詢問,能采集到更為準確和詳細的產品傷害信息,這對及時發現潛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更加有利。因此,積極鼓勵區(縣)大膽創新,探索在住院部和社區醫院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工作。2014年9月,虹口區市場監管局和衛計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在本區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工作的通知》,在虹口區江灣醫院住院部、廣中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歐陽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部部署開展產品傷害監測工作。
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數據是質量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納入上海質量大數據工程內進行統籌考慮和安排。開發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網上報送和數據處理系統,既便于將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進行標準化、格式化,有利于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又方便社區更加快速、簡潔地報送監測數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為此,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委托第三方開發了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網上報送和數據處理系統。在開發設計系統過程中,采用簡潔明了的形式,充分考慮了社區志愿者、區(縣)市場監管局和市質監局的不同需求,提供了召回信息發布功能和豐富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并預留了與醫療機構產品傷害監測數據的接口,成為本市質量大數據工程的重要基礎之一。目前,系統的設計開發已經基本完成,即將在試點區(縣)和社區進行試運行。

目前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基層工作的一些細節仍需盡快改進和完善。如記者在試點社區走訪的時候就發現,能夠主動提供信息的居民人數比較少。據居委會主任介紹,現階段關于產品傷害監測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很多居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家仍習慣于之前的做法——或者自認倒霉,或者打電話到工商部門投訴。這就需要在宣傳工作上加大力度,設計和完善更好的工作機制,將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的理念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居民的心中,使社區志愿者更加理解和自覺參與到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中去,夯實質量安全風險管理的基礎。
其次,在以居委會為信息收集終端的試點社區內,居委會的人力資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人手不足,年齡結構偏大,工作內容培訓不到位等,一個居委會只有七八個人,面向小區2 000多戶居民,工作很難完成。
隨著社會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開展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成為質監部門主動作為、及時消除產品安全風險的一種有效手段。現在,上海的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正在摸索中前行,同時也在不斷地完善。未來,上海社區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工作,必將成為大數據時代質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