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雄信,陸玉培(. 欽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欽州535000;. 欽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欽州535099)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1]。為了解欽州市欽北區手足口病發病特征,為制定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現對2011~2014 年欽州市欽北區報告的手足口病疫情資料分析報道如下。
1.1 資料來源 疫情資料來自《傳染病管理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個案資料來源于手足口病病例現場個案調查表,同期人口資料來源于欽州市欽北區統計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手足口病疫情資料進行分析。
2.1 疫情概況 2011~2014 年,欽北區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2 508 例,其中重癥病例42 例,死亡3 例。年報告發病率在19.90/10 萬~106.92/10 萬,年均發病率為77.18/10 萬。4 年間,除2011 年發病率較低外,該區2012~2014 年手足口病發病率均較高,達76.00/10 萬以上,2014 年發病率最高,達106.92/10 萬,見圖1。

圖1 2011~2014 年欽北區手足口病發病率
2.2 流行特征
2.2.1 發病時間分布 在報告的發病病例中,以4~6、9~10 月份出現高發,分別占總病例數的58.05%(1 456/2 508)和30.42%(763/2 508),有明顯的季節性,見圖2。

圖2 2011~2014 年欽北區手足口病發病時間分布
2.2.2 發病地區分布 全區12 個鎮、街道均有病例報告。發病例數以城區最多,占總病例數的18.26%(458/2 508);發病率以城區最高,達184.40/10 萬,農村地區為68.96/10 萬。
2.2.3 不同人群發病情況
2.2.3.1 年齡分布 手足口病好發年齡為小于5 歲散居和托幼兒童,占總發病數的96.01%(2 408/2 508),尤以1~3 歲散居兒童發病最多,占總發病數的70.49%(1 768/2 508),見圖3。

圖3 2011~2014 年欽北區手足口病發病年齡分布
2.2.3.2 性別分布 調查病例中,男性占65.47%(1 642/2 508),女性占34.53%(866/2 508),男女發病之比為1.90 ∶1。
2.2.3.3 職業分布 以散居兒童最多,占總發病數的91.71%(2 300/2 508),其次為托幼兒童,占總發病數的5.30%(133/2 508),學生占總發病的2.03%(51/2 508),其他行業人群發病較低,僅占總發病數的0.96%(24/2 508)。
2.3 病原學測定 所報告的42 例重癥病例中,腸道病毒71 型(EV71)核酸陽性21 例,柯薩奇病毒A16(Cox-A16)核酸陽性16 例,其他腸道病毒感染5 例。
欽北區2011~2014 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2 508 例,其中重癥病例42 例,死亡3 例,年均報告發病率為77.18/10 萬。4 年間,除2011 年發病率較低外,該區2012~2014 年手足口病發病率均較高,2014 年發病率高達106.92/10 萬,遠遠高于該區以往年份發病水平[2],但低于胡允凱等[3]報道的安徽阜陽市同期發病水平。表明欽北區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趨勢,疫情強度高于以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依然嚴峻,切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報告手足口病于每年4~6、9~10 月份出現高發,呈春、秋季雙峰特點,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與浙江地區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基本一致[4]。因此,衛生部門應結合該病的流行季節,有針對性地開展病原學監測及預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雖屬丙類傳染病,但其傳播途徑多、傳染性強,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欽北區手足口病的發病主要以小于5 歲兒童為主,尤以1~3 歲散居兒童居多,與國內有關文獻報道一致[5],可能與該年齡段兒童免疫力低,或成人多呈健康帶毒或隱性感染有關。而該年齡段兒童主要集中在社區家庭和托幼機構,因此,做好嬰幼兒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宣教,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
本次調查結果發現,城區發病率遠遠高于農村地區,與國內相關研究一致[6]??赡芘c城區人口密集、流動人口多、托幼機構數量多、嬰幼兒受感染機會較多有關。
由于至今仍無安全有效的疫苗來預防該病,且缺乏特異性的藥物治療,故采取綜合預防措施至關重要[7]。針對欽北區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作者提出如下建議。(1)廣泛開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提高群眾尤其是嬰幼兒家長對手足口病的認識,倡導其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2)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尤其應提高其早期識別和救治重癥病例的能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最大程度地避免死亡病例發生。(3)加強對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預檢分診點和醫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防止醫院內交叉感染。(4)加強對托幼機構等兒童集中單位的管理,開展晨檢、午檢,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早隔離治療,并對門把手、兒童玩具、餐具、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進行預防性清洗消毒。
[1] 陳新峰. 疾病預防控制“三基”[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91-94.
[2] 潘朝慶,黃齊華,黃良安,等.2008-2011 年欽州市欽北區手足口病流行狀況[J]. 職業與健康,2013,29(6):731-732.
[3] 胡允凱,孫良,宋秀萍,等. 安徽省阜陽市2011-2013 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8):3286-3288.
[4] 石守江,應海霞. 浙江地區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醫藥指南,2011,9(14):93-94.
[5] 吳亦棟,尚世強,陳志敏,等. 手足口病病原體流行特征分析及臨床意義[J]. 中華兒科雜志,2010,48(7):535-539.
[6] 李天芳.蘭州市七里河區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2):121-122.
[7] 李苑,詹志強,余光清,等. 深圳市寶安區2006-2009 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學分析[J]. 亞熱帶醫學,2010,10(10):1234-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