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眼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實際,運用生態外語教學觀的基本觀點,分析了當前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并就如何建立良好的自主學習生態環境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自主學習 生態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9-0033-02
生態語言學是基于生態學和語言學的一門新興學科。生態語言學的出現,為二語習得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視角。立足于當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實際,在借鑒生態語言學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的基礎上構建生態化自主學習環境能有效地提高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效果。
一 生態外語教學觀的基本觀點
生態外語教學觀的基本理論基礎是生態語言學。生態語言學主要是通過對語言生態因素的研究和分析,揭示語言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在生態語言學的觀點、思維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生態外語教學觀著眼于對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其基本觀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重視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對語言學習的影響,重視學習者和環境因素的良性互動;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重視外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的多種因素,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密不可分;生態外語課堂教學觀指導下的外語課堂教學具備高度的能動性,能夠實現師生共同學習體的可持續性發展。在生態外語教學觀指導下的外語教學既能幫助學習者掌握外語基本知識和提高語言應用水平,也能使學習者各方面潛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豐富。
二 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問題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外語教學理念的“國際化”、多媒體教學的“正常化”以及教學環境的“生態化”提出了相應的具體要求,并且,生態化大學外語課程改革是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重要部分。隨著新課程教學要求的頒布與實施,許多高校開始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網絡自主學習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大學英語教學在時空兩方面得到延伸,促進了個性化教學的開展、教學信息的反饋和師生互動。網絡自主學習為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環境,并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學習系統。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逐漸地暴露出來。
1.學生的學習策略對自主學習的影響
生態外語教學觀重視外界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網絡自主學習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外界學習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從實踐來看,學生的學習策略與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之間的矛盾表現在:(1)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面對網絡平臺時無所適從,對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極低,學生的自主學習只局限于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無法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自主學習流于形式。(2)學生缺少積極的自主學習動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更重視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這就導致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不能主動反思和評價自己的英語學習進展狀況,學習目標過于功利化。(3)學生缺少合理的網絡自主學習策略,面對龐大的信息資源,學生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學什么、怎么學,沒有主動解決問題和獨立探索的意識,很難實現個性化學習。
2.教師的角色轉換對自主學習的影響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有些教師難以完成從知識傳輸者到學習指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轉變。部分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只需要規定學生的學習任務,卻很少給予指導和監督,從而導致學生自主學習放任自流,無助于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另外,部分英語教師的現代化網絡教學技能匱乏,教師對于網絡的使用方式單一,無法得心應手地應用新的多媒體技術,缺乏新的網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下相應的設計和創新能力。這些矛盾對教學生態環境平衡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導致開放式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
3.自主學習軟硬件環境對自主學習的影響
自主學習的軟硬件設施在一定程度會影響網絡自主學習的效果。在軟件方面,目前,各高校都購置或自主開發并安裝了一些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軟件,但仍然有很多局限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甚至只是把自主學習當成任務被動地應付了事;硬件方面,自主學習網絡環境的構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很多學校的自主學習網絡教室有限,學生又無法通過外網在宿舍登錄自主學習平臺,這樣就無法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免費上機機會和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網絡故障,也會打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三 改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環境的對策
1.培養學生學習策略,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平衡學生和自主學習環境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學習策略,使學生能夠從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中逐漸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并運用具體的自主學習策略,讓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習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言學習的實踐中去,掌握自主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語言技能。其次,改變以往的教學評估方式,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成績動機對自主學習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教學評估中要加強形成性評估的比例,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進行觀察、監督和評估,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再次,允許學生對自主學習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權,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統一規定學習內容,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法各有不同,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實現個性化學習。
2.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重視師資培養
教師與自主學習環境的良性互動有利于教學生態的協調和平衡。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需要。一方面,開放式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做的是積極參與并有效監督學生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學習策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自主學習并不等于教師完全放手,對學習過程毫不干涉。相反,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要求教師發揮監督者和指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制訂短期和長期的自主學習計劃,針對學習效果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和個性化的指導,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教學網絡平臺補充新的資源,從而優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生態系統。此外,自主學習模式要求教師提高網絡應用水平,各高校應重視大學英語師資培訓,提升教師職業素養,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3.優化軟硬件設施,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完善的教學軟硬件設施基礎上的。一方面,各高校應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設施,充分利用自主學習教室和校園網,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上機學習機會,并注意對硬件設備的及時維護和更新。另一方面,應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源,派專業人員研發自主學習軟件,充實學習資源庫,建立自主學習平臺,實現學習軟件的多樣化。配備好的軟硬件設施就等于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接近真實的語言輸入環境,這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極為有利的。
四 結束語
自主學習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的成敗至關重要。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平臺和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在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下的外語學習需要樹立生態觀,形成生態意識,并體現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中。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正經歷著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的重要過程,在學習者、教師和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之間構建完整的、動態的生態平衡將會加速這一轉變過程,從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讓外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陳堅林、谷志忠.要求更完善,方向更明晰——對07版《大學外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新解讀[J].外語電化教學,2008(1)
[4]紀小軍.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5]劉國兵.中國英語研究的生態語言學視角[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3)
[6]余青蘭.網絡多媒體自主學習環境下的生態化外語課堂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