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專業教學,建筑工程制圖與識圖又是建筑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針對當代中職職業領域的專業課教學,我們應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幫助學生理論與實際技能的有效銜接,爭取實現學生學習和就業的“零距離”接軌。
【關鍵詞】教學改革 工程制圖 投影規律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9-0056-02
一 中職教學的培養目標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說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要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職業教育主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中等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應在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本專業領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具有較寬的專業理論和較強的技術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
二 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學內容不同步
文化課、專業課、專業基礎課課程安排不同步,各相關知識點不同步,制圖教學需要三視投影圖與軸測圖、立體圖相互轉化,而這門課程的基礎則是數學的投影及立體幾何。但由于學生的基本立體空間概念模糊,這一轉化過程顯得寸步難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
2.傳統理論教學為主
在土木工程識圖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土木工程識圖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通常單純地講授,紙上談兵,枯燥乏味,學生完全不明白課程學完具體是做什么用的,且在培養和啟發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上,教學內容多以靜態為主,學生難以構成完整的空間概念,使土木工程識圖的內容顯得抽象、枯燥。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基礎比較弱的中職學生來說,因為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而不能轉換二三維圖形,導致其喪失學習土木工程識圖的信心,從而惡性循環致使課程學習無法繼續。
3.實踐教學的師資薄弱
當前我國中職學校教師大都是高校畢業生,這些教師從學校到學校、從課堂到課堂,基本沒有機會接觸社會、企業;這些教師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培養模式下,缺乏足夠的工程實踐訓練,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理論與實踐的脫離,靠他們指導學生去動手實踐,就不能有的放矢。另外,我國職業學校教師的價值取向仍然是重理論輕實踐,學校的考核制度、評價制度對實踐教學能力沒有相應的要求和明確的評判標準,不利于調動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有效提高。
4.考核制度存在缺陷
傳統的工程制圖考核內容依附于教材,只考卷面上統一的、陳舊的知識理論,學生以接受、記憶為主,考核方式傳統單一;考核模式忽視了職業教育的教學特征,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考試內容凸顯不出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性;考核模式不能充分突顯建筑專業的專業特色,脫離了實際的工作環境;不能很好地與實際環境接軌,不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
三 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1.教學內容的改革
針對目前混亂的專業課程教學,學校教務處應出面編排合理的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文化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課時進度計劃,協調各聯系學科的進度計劃,切實加強各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有效地將各學科知識緊密聯系。
2.教學方法的改革
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大直觀性。制圖是建筑工程教學的一項基本技能,對于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實際教學中,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枯燥無味的設備、建筑構件設置成動畫,展示內部結構,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獲取。例如組合體相貫、截交等問題,學生難以想象相貫線、截交線的形狀,我們則可以在CAD制圖工具的三維模式下,以兩個柱體為例,采用相切、相貫的方式,在三維實體的顯示下,相貫線、截交線的形狀被直觀地顯現出來,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接受起來就很容易。針對組合體,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對組合體點、線、面、體等不同要素設置不同的顏色來加強講授內容的表達。另外,對于建筑工程平、立、剖面圖,還可以在立剖的三維模式下進行組合,從組合的實物模型更清楚地分析平、立、剖面的形成,熟悉門、窗、樓梯及細部定位,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學好本課程的信心。
其次,采用講練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講練結合是消化專業理論的有效方法,點、線、面是構成幾何形體的最基本幾何要素。為了讓學生準確地表達和閱讀工程圖樣,必須要求掌握點、線、面的投影規律。我們可以通過課堂、課下多觀察、多思考,以身邊的建筑物、生活用品、設施設備等為例來了解立體形體表面的點、線、面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邊觀察邊分析。例如以粉筆盒為例,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八點、十二線及八面的構成體系,讓學生在三面投影圖上繪制展現八點、十二線及八面的投影規律。由講解分析學生繪制的點、線、面投影規律來總結歸納“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三面投影規律。以此來訓練學生由空間到平面、平面到空間的思維,啟發學生自身的幾何想象力,從而提高其空間想象能力。
另外,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也是消化、鞏固理論,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實踐教學我是通過從自制模型及識圖與制圖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的。自制模型能更好地熟悉組合體組成過程,它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立體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正投影知識。軸測圖在工程制圖中的應用也相當廣泛,鼓勵學生根據需要自制模型則是理解軸測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制作模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細致地理解點、線、面的構成規律,面面的實物立體相交,模型的組合過程幫助學生熟悉組合體的疊加、切割、混合等組合過程,這對理解軸測原理及組合體投影圖的識讀有很大的幫助。以點、線、面投影理論為基礎,制作過程要注重把各個面聯系起來,理解軸測圖的可見性。利用模型的組合過程來判斷基本形體點、線、面投影的重合性,以及模型長、寬、高三個方面的投影關系,有效地理解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投影原理。模型制作這一措施能明顯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構思能力。
識圖與制圖練習的密切配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鞏固理論及提高技能,制圖是根據立體實物來繪制實物的三面正投影圖,識圖則是根據三面投影圖來構思實物的立體形狀,識圖與制圖過程就是立體與平面相互轉化的過程。根據中職生的自身特點,前期的制圖可以由抄繪來完成識圖與制圖的過度轉化,學生由抄繪來熟悉圖紙,通過熟悉圖紙來認識圖紙,提高自己的識圖能力,最終達到制圖的目的,我的通常做法是給學生展示成套的建筑房屋圖紙,結合圖紙通過授課、小組討論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基本制圖與識圖常識,通過反復描圖與識圖來加深學生的技能水平。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教育是以提高中職生實踐動手能力為主要目標,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理論,更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實踐經驗,因此,學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教師的培養和隊伍建設。(1)加強對實踐教師的培養,通過政策引導、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2)鼓勵教師積極深入企業,參與企業實踐工作,“紙上得來終覺淺”,教師只有經過企業化的培訓,才能親身感受實踐的經驗積累。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一定要走出去,要深入生產和服務一線,扎扎實實地學習行業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這是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必要途徑。(3)學校應認真組織各項教師技能比賽活動,并鼓勵教師積極報名參加,引導教師努力鉆研教學業務,以賽促教,提升教師的實際動手能力。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其專業知識才能跟上時代進步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滿足學生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
4.改革考核模式
我們中職畢業生要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我們需要靠技能去適應社會生存,改變傳統的考核機制,靈活采用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制圖技能進行考核,這對培養學生技能、促進學生就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職制圖課程考核必須以“能力為導向”,具體考核實施方式如下:理論成績50%;實踐成績50%。理論成績則以基本概念及工程識圖為主、采取以卷面考試的形式來進行測評,而實際操作則以考察創新及實操技能為主,以完成成果及完成質量質量來進行測評。
參考文獻
[1]吳舒琛、王獻文主編.土木工程識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賈洪斌、雷光明、王德芳主編.土木工程制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