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很熱門,學前教育是指對進入小學之前的學生們進行知識管理,對小學生們行為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禮儀的教育和管理的過程。本文分析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現狀、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此來探討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學生職業技能 學前教育專業 教育事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9-0062-0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也在不斷轉型中,國家倡導教育事業要注重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經驗相結合的良性發展。近幾年來,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發展很迅速,報考本專業的學生不斷增多,但在管理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提升本專業學生職業技能,正確恰當地運用學前教育管理理念,發揮學前教育管理自身的優點,更好地適應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傳播與發展,促進高職高專教育事業全面健康可持續地發展,方能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
一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現狀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行業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同時,教育事業的發展十分快速,并且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多領域、多行業的拓展。但是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出現,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停留于空講理論,職業技能被拋到一邊,與此同時,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并沒有完全普及開來,很多團體隊伍沒有充分地意識到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性,所以,普及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這一理念勢在必行,以此,才能促進高職高專教育業的有序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二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1.提升本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理念普及力度不大
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很欠缺,這是對高職高專學生們綜合素質發展的一個限制,同時學生職業技能教學的發展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普及,甚至有些領導管理階層也沒有意識到學生職業技能具備的重要性,這不僅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在限制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力,這樣才會促進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健康發展。
2.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人員的素質偏低
學前教育教師既需要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相應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又要對教育管理領域、對教學方法領域都有所要求,故是符合教育業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還沒有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人員的綜合素質有所要求,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人員組成復雜,缺乏足夠的有關學前教育管理方面的實際操作經驗,缺乏應有的學前教育管理理論知識、教學經驗,很難真正有效地承擔起高職高專學前教育相關項目的管理工作,同時,也不利于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
3.高職高專學校圖書館等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發展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過程中,圖書館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除了學校的教育外,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這不僅考驗了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考驗了自身的控制能力。高職高專的圖書館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很不利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們的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的提高的,同時,也限制了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良性發展及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求,抑制了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也不利于學習型社會的建設。
三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發展問題的解決措施
1.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理念的宣傳力度
現在的教育中,大多數只是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理念的普及很欠缺,所以要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理念的宣傳力度,這樣才會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提升加以重視,有利于提高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競爭力,促進高職高專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以此帶動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2.加強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教育人員的綜合素質建設
要加強學前教育人員綜合素質的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內在的優點,促進高職高專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而帶動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良性發展。
3.完善圖書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一些高等專科院校的圖書館只是擺設,里面的書籍或是設備根本不完善,這樣不僅是浪費教育資源,也是對學生們教育的不負責,完善圖書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讓圖書館不僅僅是大學生們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也讓高職高專的學生們享受到這種教育資源,這樣才會提高高職高專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讓高職高專的學生們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中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這樣才有利于高職高專的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利于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職業技能。
四 結束語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教育事業中,要注重對高職高專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育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水平,為國家的宏觀調控做出貢獻,以此來更好地完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