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就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要鼓勵幼兒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注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為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發展幼兒創造性的才能。
【關鍵詞】創造能力 培養 自主學習 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9-0116-02
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幼兒成為能力全面、人格完善、個性鮮明、全面發展的人奠定堅實的基礎。而創造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質,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關系到國家興亡、民族振興。21世紀是一個以創造性為特征的世紀。在新世紀里,高科技得到迅猛發展,知識經濟也在蓬勃的發展,人的創造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幼兒時期是創造能力發展的關鍵期。3~6歲的幼兒好奇、好問、好動、好模仿、好探索;思維十分活躍,想象豐富、大膽;可塑性強,是智力迅速發展的關鍵期。能否抓住這關鍵期開發智力,將關系著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人的創造能力是在生活實踐中培養起的,特別是在學校的學習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那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呢?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 鼓勵幼兒自主學習
幼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愿和個性,有自己的種種需要的權利。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求知是人類的本性。”《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教育要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要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要讓幼兒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以實現幼兒的主動發展。
例如,在組織幼兒參加科學小實驗游戲——“有趣的沉浮現象”中,讓幼兒把泡沫板、小石塊、小釘子、橡皮泥、塑料勺子、鐵勺子等物品放到水里,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生。有的小朋友說:“看到泡沫板、橡皮泥和塑料勺子浮在水面上。”有的小朋友會問:“老師,泡沫板這么大,怎么會掉不下去呢?”有的小朋友就會說:“泡沫板很輕,所以浮在水面上。”幼兒七嘴八舌紛紛議論起來,幼兒在小實驗過程中,興趣很濃,主動進行實踐和討論,這就是主動學習的體驗。
又如:在大班一次科學活動時,教師讓幼兒學習嘗試怎樣使物體移動。通過教師的鼓勵,幼兒的嘗試,他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有的幼兒用手推,有的幼兒用腳踢,有的幼兒用嘴吹,還有的幼兒想出了更獨特的方法用磁鐵吸……就連平時大家都覺得“笨”的小朋友也想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方法:用水沖。教師對這個想法予以表揚,并且當場演示,結果真的成功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位小朋友更加開心了。這次幼兒主動地探索學習,他們除了獲得了物體怎樣能移動的經驗外,還產生了對這類現象的興趣,學習了探究的方法,學會了表達交流的方法,更是一次成功的體驗。他們從中體會到了創造的喜悅,從而也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了發展。
幼兒的思維正處于形成、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定式少,有利于形成創造性思維,進行自主性創造性學習。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是鼓勵并幫助幼兒主動地學習,使他們獲得有益于終身發展的樂學、會學的體驗。培養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其目的在于發展幼兒不斷學習的動力。有句諺語說:“不好的教師是在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叫學生去發展真理。”
二 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造的基礎和先導,因為沒有想象便不能進行創造。想象力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級心理功能。有了想象力,人類不僅能認識當前的事物,而且能認識過去的和未來的事物。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但想象力又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以感知的材料和知識經驗為基礎的。一個缺乏知識和經驗的人,是不會有豐富的想象力的。為了有效地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賞詩歌《春天的顏色》時,教師可以問:“春天是什么顏色的?”有的幼兒說:“春天是綠色的”;有的說:“春天是黃色的”;有的說:“春天是紅色的”;還有的說:“春天是藍色的”。教師接著問:“春天的這些顏色像什么?”有的說:“綠色的像小草,紅色的像玫瑰花,黃色的像菊花”;還有的說:“藍色的像天空”。這樣通過老師的提問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豐富了幼兒對春天的認識。又如詩歌《雪地上的小畫家》,教師可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了解冬天的雪花一片一片地落在屋頂上、樹上、草地上,把大地掩蓋成白茫茫的一片;又通過多媒體演示雪地上的不同形狀的小腳印,讓幼兒發揮想象力,說說這些腳印像什么?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如:小雞的腳印,有的說像竹葉,有的說像小草,有的說像一座小山;出現小鴨的腳印時,有的說像扇子,有的說像樹葉,有的說像一朵美麗的花等;出現小貓的腳印時,有的說像梅花等。這樣的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生活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為了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我們應當接受幼兒那些“胡思亂想”的念頭,容忍那些“搗亂破壞”的行為,發現和支持那些幼兒的超常規行為,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越強烈,想象能力也就越強,想象的內容也就越豐富。幼兒喜歡問這問那,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這是想象力豐富的表現,教師應當理解、支持、保護、鼓勵。
三 培養幼兒的創造思維能力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說:“思維——這是打開一切寶庫的鑰匙。”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思維。創造思維是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加以構思,以新的方式解決問題,能根據問題的要求,使用一種新的、非同尋常的方法去尋求答案。創造思維人人都有,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東西,只要有意識地培養發散性的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主動性水平,就能逐漸發展創造性的才能。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小貢獻的話,那不是由于別的,都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我的成就應當歸功于精心的思索。”創造思維的形成和發展,需要教師的培養。對幼兒來說,首先要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在創造性思維能力達到一定程度時,才可能產生創造性行為。
例如,數學活動,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活動,幼兒往往對抽象的數字不感興趣,在活動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來制作學具,設計活動,促使幼兒動腦筋,打開思路,啟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因此在設計數學活動時,往往把計算題畫成一幅生動有趣的故事圖片。在幼兒學習7的加減時,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生動的圖片進行學習。如圖片上畫著3個小朋友在拍皮球,4個小朋友跳繩,請問圖片上一共有多少人參加體育活動?又如,草地上有花和蝴蝶的圖片,圖片上總共畫7朵花,從顏色上分,紅的2朵,黃的5朵;有7只蝴蝶,有1只黃蝴蝶,有6只花蝴蝶。根據圖意,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編出不同形式的應用題。
又如,教師在教學9的加減時,可以側重鼓勵幼兒大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創造性的自編應用題。有的幼兒編:“星期天,我家上午來6個客人,下午又來3個客人,我家一共來幾個客人?”有的幼兒編:“小河里有9條魚在玩兒游戲,后來游走了2條魚,問小河里還剩下幾條魚?”有的幼兒編:“樹上有5只小鳥在唱歌,讓遠處的小鳥聽到了,一會兒又飛來了4只,現在一共有幾只?”
通過自編應用題的活動,促使幼兒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后,有不少幼兒還說:“老師,我還想編減法應用題呢!”有的說:“我還沒有編加法應用題呢!”在編應用題的活動中,我著重鼓勵和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去尋求答案。這樣做既保護了幼兒靈活的思維,又豐富了他們的自由想象,鼓勵幼兒根據問題的要求,使用新的方法,篩選出一個最優化的解決方案。
總之,創造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能力。一個孩子將來有多大成就,關鍵就在于他的創造能力如何。而創造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賴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培養。但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1)教師應鼓勵幼兒對每一個問題經過反復思考,并且想出不同的解決方法來;(2)積極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并大膽地發表意見;(3)給幼兒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使幼兒有實踐和試驗的機會。例如進行科學小實驗、畫想象畫、仿編詩歌和看圖編應用題等,這些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很有好處。
創造能力是未來人才最重要的素質,這種素質必須從小培養。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也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需要。因此,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是祖國和時代賦予教師的光榮任務。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