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經驗來探討教研活動預案制訂的一些基本原則、教研活動主題選取以及活動開展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為其他教研活動的組織者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護理專業臨床組 教研活動規劃 預案基本原則 主題選取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7-0073-02
護理專業臨床組整體教研水平提升,除了與每位教師的責任心、愛心以及奉獻精神密不可分外,與整個護理專業臨床組管理團隊的辛苦工作以及優質化管理也是緊密相關的。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護理專業臨床組管理團隊要開展好活動,就必須有預案(即教研活動規劃,下文預案同)。筆者從事本校護理專業臨床組管理工作多年,結合近些年的經驗,談一下如何制訂預案。
一 預案制訂的基本原則
1.制訂的時間
目前我國大多數的職業院校還是在實行一年兩學期制,每一學期結束前和開始前一段時間都是制訂下學期或者下年度計劃的黃金時間。選擇期末制定,是因為一學期或者一學年剛要結束,對已經開展過的活動印象深刻,存在的不足和成功的經驗都非常直觀具體,這為即將開始的學期或者學年活動的制訂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參考價值。選擇開學前一段時間制定計劃,是因為全體臨床組成員都在做著開學的準備,不會因為上課而占據開會的時間,能夠集中在一起進行討論,可以對制訂的預案進行反復討論和修改。預案的制訂不是一勞永逸的,制定者還要適時地對預案進行修訂和細化,而這一工作,常常是伴隨著整個預案活動開展過程進行的。
2.制訂的方式
管理者可以參照學校活動規劃的情況,制訂一個大的活動框架,具體項目的制訂不能夠閉門造車,必須依靠全體組內成員的共同參與策劃。因為護理專業臨床組的課程有內、外、婦、兒科、急救、老年護理等等,而每一位管理者對這些課程的理解都是有限的。為了讓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活動中來,管理者可以給較多的老師下達任務,協商出活動的方向,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角。
3.制訂的側重點
高校教師的工作包括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不同的大學可能有不同的側重方向。每一個學期推出一個重點教研活動系列(所謂教研活動系列就是指需要幾次活動才能夠順利完成的項目),有利于全體成員深化對某一項目的理解或者是參與到某一項目的建設中,例如:如何申請課題,如何寫論文,如何編寫教材等等。
二 預案的主題選取
結合筆者多年的活動組織經驗,本著以履行高校教師的工作職責、提高教師理論和實踐能力以及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選題原則,特將個人的經驗闡述如下:
1.集中備課
集中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活動,很多學校都有開展。筆者所在的臨床組主要采用兩種方式:(1)全體組內成員集中備課,主要是對一些共性的教學方法、教學前的準備、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改進和教學評價進行集中探討;(2)以具體課程為中心,將臨床組帶同一門課的教師再次進行分組,深入地討論該如何從總體上把握該門課程,具體的章節該如何進行講解,教學中碰到哪些具體的問題需要怎樣解決,如何使授課更具有個性,如何共享教案和PPT,如何進行課堂的管理,如何修訂教材等等。集中備課要想發揮良好的效果,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必須調動每一位教師的積極性,必須實實在在地深入教學的具體細節和實質進行研究,也必須通過教學的檢驗反饋來循環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切忌所有教學內容只備一次課。因為在講課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思考,也可能有的內容可以轉換角度重新思考,教師只有習慣循環背課,才能更好地駕馭教學。
2.教學與臨床崗位相結合
醫學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學生的學習達到臨床崗位的要求,能迅速地適應臨床工作環境和給用人單位帶來有價值的勞動。要想培養出合格的學生,教師就必須有過硬的知識和技能。除了通過教師個人的進修來提升能力外,筆者還常常通過舉辦教研活動來幫助組內教師提高教學與臨床崗位結合的能力。開展的活動包括:醫院進修后返校教師做學習成果展示和報告、邀請臨床醫護人員給教師講課和解答疑問以及帶領教師去醫院見習。以上的三種方式,不僅有利于組內教師及時了解臨床的最新動態,有利于迅速提升教師的職業技能,同時也有利于臨床專業實訓項目的選擇、場地和器物的規劃、實訓實施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等等。這種活動筆者每學期一般組織一到兩次。筆者發現,積極參加這些活動的教師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
3.與基礎醫學組進行教學交流
護理專業臨床課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基礎醫學理論做鋪墊支撐。基礎醫學教育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臨床課程的熱情和質量,也關系到臨床教師教學的難易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度。因此,筆者和院系領導也會偶爾組織基礎醫學組與臨床組一起開展教學研討會。一方面,通過研討會來重新商訂各門課程的合理學時分配;另一方面,結合臨床課程的需要,對各門基礎醫學課程的重難點及非重點進行重新規劃,增加臨床課程所需的必備基礎醫學知識的講解,同時減少臨床課程不涉及的基礎醫學知識課時。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臨床組和基礎醫學組的教學都更有效率,學生學習的方向感更強,自習時間更多,學習壓力小且掌握更好。
4.護理教學的“他”視野
護理教育雖有一些自身的特點,但它同樣是教育的一部分,也要遵循教育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原則。因此,筆者也常常考慮讓一些教師輪流參加其他非醫學教研組的活動,或者邀請其他資深非醫學教師來組內作經驗交流,通過這些途徑來激發教師用全新的思維思考該如何組織教學,避免教育者孤芳自賞和抱殘守缺。經過實踐證明,很多組內教師的確在這種交流中有所收獲,教學過程中也明顯體現了新的理念和實踐,部分嘗試也得到了學生積極的回應。
5.帶教研討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教師帶教制度。最理想的帶教方式就是由學識豐富、教學效果良好的教授副教授對低年資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帶教。但是由于高年資教師是學校的稀有資源,而年輕教師基數較大,因此很難做到一對一的帶教。鑒于現實情況,筆者所在的臨床組內多數中級職稱教師也參與帶教,由于帶教教師之間教齡差距較大,教學經驗和受學生歡迎的程度也不太一樣,因此帶教質量參差不齊。因此,筆者也會組織帶教交流活動,讓帶教老師之間,以及帶教者與被帶教者之間進行集中溝通研討,從而促進集體帶教能力的提升。
6.科研講座
除了最基本的教書育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外,很多高校教師還有科學研究的重任。目前,我國很多的高職院校護理專業都是由原來的中職升格而來,缺乏科研底蘊,而新進教師幾乎都是直接來源于學校,對課題研究和論文的寫作都很陌生。筆者所在學院護理系成立時間較短,科研能力明顯不足。鑒于此,筆者應教師要求經常于教研活動期間組織一批有科研經驗的教師到組內講課,活動反響很好。近兩年來,筆者所在的臨床組承接課題和發表論文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舉辦科研活動的重要性。
7.社會服務活動
在當今的高等教育格局中,僅僅滿足于教書和科研,并不是一個完全合格的教育者,社會服務同樣是高校教師的職責。為了發揮臨床組教師的熱量,筆者所在的護理系多次組織教師參與省“紅十字會”舉辦的社會教育活動,向廣大人民群眾傳播急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筆者也在考慮組織系內教師參加義診、健康咨詢以及到養老院給老弱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指導,使教師以另外一種方式服務社會。
三 活動組織的注意事項
筆者早期開展活動也并非一帆風順,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摸索總結,對活動的把握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筆者現將開展活動的一些注意事項陳述如下,以供參考:(1)活動的開展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內容有深度,如果僅僅只是應付學校的檢查而做一些表面的文章,一則會浪費全體組內教師的時間,二則會影響她們以后參加活動的積極性。(2)不組織不開展一些明顯沒有結果的活動。(3)主持人、主講人每次活動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其他教師需要對活動有大致的了解,如:主持人做好活動流程的預演,主講人提前幾周開始準備內容,早期向全體組內教師通知活動的安排時間及主題,讓老師們及早做好思考,準備問題及討論,從而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活動中。(4)要發揮全體組內教師的主人翁精神,不能夠每次都是幾個人主講,而其他教師旁聽。(5)強調活動的目的和基調,鼓勵組內教師參與問題討論,讓活動成為增強教師之間情感的紐帶,切記要避免將討論變成批斗。(6)組織者平時就要有緊急情況備選預案,以備活動的主持人和主講人因緊急事情無法參與活動之需,備選方案可以將準備較充足的后期活動提前開展,也可以提前固定一到兩位教師專門準備項目來應對特殊情況。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