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是當今信息大爆炸時代繼傳統媒體之后發展壯大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新媒體語言規范進行了闡述:新媒體概念以及媒體、信息、語言之間的關系,新媒體語言特點和規范問題,新媒體語言規范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語言 規范問題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7-0131-02
當今世界,媒體無處不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前進和社會的發展,媒體形態也在發生著變化,發生著變革,媒體世界成了一個既有傳統媒體也有新媒體的天地。傳統媒體通常指報刊、廣播、電視等,后來慢慢發展,有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有了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有線網絡等渠道,有了手機、電腦、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就出現了嶄新的媒體形態。
沒有媒體,信息就沒法交流和傳播,而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又需要語言來表達。語言直接影響到媒體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效果,語言也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分的一個基本要素。媒體在發展變化,媒體語言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在網絡發達的當代社會,新媒體語言從形式到內容都得到極大的豐富,人們參與語言探索的積極性空前地高漲,這些對社會語言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新媒體出現以來,新媒體語言缺乏規范,處于無人駕駛的無序狀態,本文擬探討新媒體語言的規范問題。
一 語言特點和語言規范問題
新媒體環境下,新媒體語言發展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以一種不可阻擋的態勢影響著現實的通用語言,對現代語言規則帶來挑戰。新媒體語言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一方面,廣義上講,它是指與各種聯網或網上活動相關的名詞術語;另一方面,它指網絡中人們交際用的語言。后者就是狹義的新媒體語言范疇。新媒體語言與新時代下的各種媒體密不可分。
一方面,新媒體語言有其令人耳目一新的特點,即用詞簡潔明快、形象逼真、幽默風趣、創新性強、飽含靈感的火花等。誠然,語言生活平民化,全民參與造詞,把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出現事件化詞語,即當一個事件發生時或一種社會現象出現時,這事件或現象被用一個新詞高度概括出來,由此信息量高度濃縮化;新詞數量快速增大,這是因為新媒體的應用和普及形成了廣闊的傳播空間,傳播環境層次性更強,自由度更高,新媒體用戶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信息的生產和傳播中去,新詞詞源更加豐富多樣,新詞數量也就大幅度增加;一些新詞來得快去得也快,猶如曇花一現,就很快從人們的口中、筆下、指下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特點反映了新媒體時代的一大語言現象,新媒體語言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語言庫。雖然不能整個地顛覆我們的通用語言,新媒體語言正不無積極地參與到了我們通用的語言活動和發展中。但另一方面,新媒體語言有著顯而易見的既比較青澀和稚嫩、不夠成熟,又新詞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人之間的交際變得更加困難,甚至多少會妨礙語言表達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全民造詞”必定會沖擊通用語言,擾亂現實語言生活,造成不可避免的語言規范問題,具體如下:
其一,新詞語不斷翻新,一些詞語更替很快,根本無穩定性可言。在當今寬松的網絡新媒體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為了省時省力,有時是出于娛樂游戲心理,再加上時尚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新媒體用戶幾乎是無所顧忌地使用或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詞語,生造詞、異體詞、字母詞、數字、圖文符號混合詞、漢字與外文雜糅式表達、各種諧音表達、答非所問的斷裂式會話幾乎隨處可見可聞,并且語言更替快,穩定性欠缺。
其二,一些新媒體詞語具有高度變異性,明顯帶有局域性。其實任何一種新媒體語言都是以局域語言的形式出現的,比如網絡語言就是人們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進行互動交流的語言。這種不同以往的人與人之間的交際空間所使用的新型語體形式實際是一種新型的社會方言。
其三,出現新媒體及其語言以來,新媒體語言因為沒能像傳統媒體那樣得到有效的規范,以至于在新媒體語言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成了人們為所欲為任意發揮的語言形式,即“成了語言的放假甚至是語言的狂歡”。并且新媒體語言在與通用語言的融合過程中出現泛化現象。新媒體語言的不規范性已負面地延伸到了大眾交際領域,這已構成對通用語言規范體系的巨大挑戰。
二 新媒體語言規范對策
信息化時代的新媒體語言規范,不是某個個人的小事,而是一項全民的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在語言規劃中加以體現,通過政府或社會團體有目的、有步驟、有組織的干預和管理,以解決現今新媒體語言交際中的語言規范問題。
1.調整研究視角,樹立科學規范觀
不同語體有不同語法。新媒體常整合影、音、文字等信息并注重互動性。信息時代新媒體的交際環境,催生了新風格的新媒體語言,新風格引發了分析語言的新思路,新思路繼而引發新的分析法,由此帶來新的分析結果。分析的時候,要綜合傳統語言分析法和其他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符號學、文化學、傳播學、統計學等的分析法,還要探究新分析法。總之在研究語言規范的視角上,不可簡單了事也不可故步自封。
2.建立國家新媒體語言研究機構,研究語言規范
迄今為止的新媒體語言規范研究還停留在學術討論上。需要國家建立新媒體語言規范研究機構,發動專業研究人員,在新媒體語言發展規劃中涵蓋新媒體語言規范研究,已快馬加鞭研究并制定我國新媒體語言規范規劃,這樣方能進一步推動新媒體語言的規范工作,使語言生活化更加健康和諧。
3.加強語言文字的法制建設和法制宣傳
要有健康和諧的語言生活,方法很多,使用法律來強制規范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頒布以來,語言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僅需要考慮該法實際實施效果,也要從語言規范的實際需要出發,不斷完善語言文字法律法規,加強各級語言文字部門的管理機構建設,明確對語言規范的統籌指導和監管的職責,加強相關法制法規宣傳。2006年3月1日《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生效,后來教育部出臺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這些法律和規定對新媒體語言的規范起到了積極作用。
4.編纂網絡語言辭書,貫徹規范宗旨,傳播規范效果
到2014年5月,教育部、國家語委已第9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新詞新語一貫是報告考察的重點,報告充分肯定了網絡在催生新詞語上的作用,通過整理每年推出的新詞熱詞,對語言的使用起到了正面引導的作用,貫徹規范宗旨,傳播規范效果。
5.提高新媒體語言聲望,用傳統媒體語言做示范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文字應用系姚喜雙主任曾明確要求規范媒體語言,因為言語交際要加強必須規范語言,大眾傳播要廣泛也需要規范語言,媒體語言需要通用語言為其樹立好榜樣。媒體兼具信息傳播和語言傳播的雙重使命。傳統媒體,一方面因其傳播范圍極其廣泛,另一方面還因為其所具有的不可辯駁的權威性,而使其具有獨具一格、責無旁貸的示范作用。
6.借助學校教育,帶動社會語言規范
需要大力加強學校的通用語言教育,不斷教育學生深入了解所處地的規范的通用語言。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首先,充分重視并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加強規范教育,這可以通過常規性的宣傳來達到效果;其次,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使之體會通用語言之美;最后,教師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規范的新媒體語言,積極指導學生鑒別、使用健康的新媒體語言,以形成正確的語言觀。
三 結束語
新媒體背景下語言規范問題是當今語言生活中為人關注的一大議題。對于新媒體語言,我們應該采取恰如其分的態度和做法,既不能加以歧視,也不能對新媒體語言給社會語言生活帶來的喜人變化漠然置之或視而不見。社會生活需要語言來描述和反映,語言規范也需要與時俱進,在這個新舊規范更替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語言創新的重要性,因為語言創新使語言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語言發展離不開創新,如若否認創新,抵制創新,那等同于把語言的生命力給扼殺掉。對于新媒體語言,語言工作者應堅持變中有穩、穩中有變的辯證原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因勢利導,以確保新媒體語言健康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戴昭銘.規范語言學探索[M].上海:三聯書店,1998
[2]鄒立志.從語言系統本身看網絡語言的規范[J].修辭學習,2007(3)
[3]張伯江.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J].語言科學,2005(6)
[4]李宇明.語言生活需要用法調節[J].語言文字應用,2010(3)
[5]姚喜雙.加強媒體語言研究——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2005(3)
[6]施春宏.網絡語言的語言價值和語言學價值[J].語言文字應用,2010(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