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了解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就業觀特點,并研究出可行性的教育策略,對于培育藥學類大學生就業意識,推動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南京某高校低年級藥學類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對其就業觀特點及教育策略進行了探索及研究。
【關鍵詞】低年級 藥學類 大學生 就業觀 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7-0133-02
大學生就業觀是指大學生作為就業主體對就業目的、意義、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識和態度,這是由就業動機、就業定位、就業選擇、就業途徑及方式等多種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本研究通過對南京某高校低年級藥學類專業本科生就業觀的調查,總結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就業觀特點,提出就業觀所存在問題的解決建議,以期指導藥學類本科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認清當前就業形勢,走上適合自己的崗位。
筆者選取南京某高校藥學類專業大一、大二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形式,從就業理想地區、就業方向、期望薪酬、就業準備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93份。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基本反映出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就業觀的主要特點。
一 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就業觀的主要特點
1.就業意向不再圍著“鐵飯碗”,就業選擇更加多樣化
據數據統計,201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較2014年減少11.5萬人,報名人數和競爭比例都創下5年來最低。隨著近幾年公務員改革力度的加強,曾經的“公務員熱”正在慢慢降溫。此次調查統計數據顯示,58.8%的學生選擇外企、民營企業,41.2%的學生選擇國有企業,而僅有25.2%的學生選擇公務員、行政事業單位。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帶來的多元意識形態,在不斷沖擊著在校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期待一份更加符合自身興趣、能力的工作,就業選擇也更加多樣化。
2.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再是“首選”,就業城市的選擇更加理性
對于“就業理想區域”,73.3%的學生選擇了經濟較發達的二線城市(南京、青島等),26.7%的學生選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在關于“選擇就業地區考慮的因素”中,經濟壓力能否承受、是否有較多的發展機會、城市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是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主要考慮的三個因素,比例分別是48.1%、47.3%、43.5%。雖然就業區域選擇仍然圍繞經濟較活躍的地區,但是在具體就業城市選擇上,學生們能夠理性地分析各項現實因素,并根據自身實際客觀地調整就業理想。他們的理性就業觀如一盞明燈,正確指引著他們的未來職業生涯發展。
3.基層就業不再“遇冷”,就業態度更加寬容
受傳統就業觀念、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因素影響,曾經僅有較少一部分學生會選擇到西部等環境艱苦的基層就業。然而在本次調查統計中,22.9%的學生選擇“愿意,可以在基層崗位堅持工作”,69.5%的學生認為“基層鍛煉時間在5年內可以接受,時間過長可能放棄”。由此可見,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的就業態度更加寬容,就業觀更加趨于理性和務實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校加強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質的培育,學生們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他們能夠主動接觸社會實踐,到艱苦的環境鍛煉自己;二是隨著國內外醫藥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學生們在面對就業壓力時日趨自信與成熟;三是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的就業態度逐漸轉變,更加看重多元化的嘗試與鍛煉。
4.就業準備不再“被動”,就業能力更加全面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為大學一年級及二年級在校學生,關于“您從哪些方面已經開始為就業做準備”,67.2%的學生選擇“刻苦學習,努力提高專業課成績”,緊隨其后的是“加強英語、計算機學習”“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藥學開放性實驗”“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比例分別是51.9%、45.8%、40.5%;27.5%的學生已經“有意識地開始職業生涯規劃”。由此可見,就業準備已從傳統的“畢業季、求職季”提前,逐漸貫穿于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就業能力的培育也更加全面,就業準備愈加積極和活躍。
5.就業意識更加自主,創業意識增強
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就業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越來越明顯,68.2%的學生會通過互聯網等途徑了解藥學類大學生畢業可從事的職業,52.3%的學生期望獲得“從大學入學至大四求職前全程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54.5%的學生期望“有機會參加就業力提升工作坊等活動”。通過就業信息的了解及職業生涯規劃,他們的就業意識主體性增強,對父母的意見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先就業,后擇業”“自己創業”基本成為普遍接受的就業觀念。其中,14.4%的學生考慮畢業后或從現在開始嘗試創業,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在增強。
二 完善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建議
通過對本次調查統計數據的分析研究,筆者認為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的就業觀從總體和主流上看是合理的,大多數學生能夠按照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去看待就業和創業。但是,也必須看到,部分學生的就業心態尚不成熟穩定,就業期待較高。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三輪驅動”,形成合力,切實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
中國現在正處于社會轉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當代大學生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流砥柱,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形成科學的就業觀。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生師生座談時指出:“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大學生形成科學就業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高校就業主管部門和院系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從學生入學日起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做到理性定位、全面規劃、積極應對。倡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需求相結合,個人理想與國家社會理想相結合,努力投身到國家各行各業的建設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全面實現個人價值。
2.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實踐能力培養
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科學的就業觀,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心態去適應嚴峻的就業環境、面對就業壓力、正確看待求職就業遇到的挫折困難,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理性處理社會需求與個人意愿的關系。因此,從走進大學的第一天,大學生就要根據未來的職業目標進行科學的生涯規劃。在客觀地了解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的基礎上,采用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實習等方式全面地探索工作世界,綜合自身特點與目標職業的了解形成科學的職業決策,最終確定職業發展方向。此外,低年級藥學類大學生還需要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等組織的各項實踐活動,有意識地在大學期間積累未來發展所需的專業知識和綜合能力,肩負起社會責任,為未來的就業和事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必然的生存條件和生活方式。21世紀最顯著的時代特征是知識總量迅猛擴張、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信息呈現爆炸式膨脹。知識經濟時代推動和促進學習理念、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革新。大學生畢業離開學校,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在由學生角色轉變為職員角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改善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更新思維方式、培養與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復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終身學習觀念的確立將會幫助學生較快地適應社會環境,更好地成長與發展。醫藥行業發展迅猛,終身學習應成為藥學類大學生的生存狀態和行為習慣,將學習的觀念和行為貫穿于了解自我、提高才智、樹立自信等方面,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就業心態。
參考文獻
[1]王兆珍.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4):176~177
[2]董毅.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探索與舉措[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4):98~100
[3]李軍凱、周克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科學就業觀的確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48~51
[4]謝安國.大學生就業觀調查與就業觀教育新探[J].繼續教育研究,2011(3):88~90
[5]高靜.大學生就業觀的現狀與轉變——以西安高校大學生就業觀為實證分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40~4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