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網絡電視媒體不斷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各種娛樂節目層出不窮,這種娛樂新媒體對孩子的教育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有很多所謂的“神童”,就是因為網絡電視才被人們所熟知。這在無形中使家長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電視使孩子可以一夜成名,在這種可怕的理念影響下,家長更是逼著孩子去參加選秀節目。然而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是孩子的一夜成名?是孩子更加成人化?還是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更有益的影響?在種類繁多的選秀節目盛行的時代,確保孩子能夠擁有一個真正屬于孩子的童年,社會影響和家長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選秀節目;兒童;社會影響;家長教育觀念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085-01
一、引言
近年來,各種娛樂節目不斷充斥著人們的眼球,有關兒童類的選秀節目更是備受青睞。近兩年,親子類的節目“爸爸去哪兒了”“爸爸回來了”,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兒童選秀節目的氣焰。在這類節目主要是一些明星父子或者明星父女參加節目,大家目睹明星們的教育方式。該節目一經播出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節目中出現的明星子女從此也成了大家眼中的小明星。童星越來越受到社會追捧。不少家長傾盡精力、物力、財力,試圖將孩子培養成童星。在家長的威逼利誘下,孩子們忙于各種秀場,童年的時光消耗在各種奔忙中,上演了現代社會的揠苗助長。
二、選秀節目對孩子的影響
(一)選秀節目對孩子的積極影響。選秀節目盛極一時,對于選秀節目給孩子所造成的影響褒貶不一。選秀節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鼓勵孩子敢于展示自己的個性,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一些積極的影響。選秀節目可以當做是學習之余的放松,有助于發展孩子的多方面的興趣,使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每次上臺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挑戰,經過多次鍛煉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從容面對。凡事貴在參與,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充實自我、展示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讓對舞蹈、歌唱、表演等有興趣的孩子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鏡頭感、舞臺感和即興表現力。如果參與到涉及到團隊合作的選秀節目,還能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處于懵懂時期的兒童,他們知道自己參加選秀節目的意義嗎?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那些曾經在選秀節目上走紅的童星就是他們的偶像。天天都在做著一夜成名的美夢。關于“明星夢”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其一,如果實現了自己的“明星夢”,就意味著,他們從此將與眾不同。如果孩子一旦習慣一種被眾人擁護的感覺,然而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會慢慢減弱,這種心理落差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其二,當孩子疲于奔波于各種選秀節目,都沒能取得成功,孩子也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什么不好,漸漸的會否定自己的一切,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很難保證孩子的身心能夠健發展。
三、引發的教育思考
選秀節目愈演愈烈,究其原因,社會的影響不可忽視。可以說現在的社會風氣對于孩子的成長并不好,本來孩子是該享受自己的童年生活,卻在社會各種壓力之下,進行著自己并不了解或者不喜歡的事情,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漸漸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是什么,習慣一種被安排的生活。
為什么會將人分為幼兒、兒童、成年、老年,這就說明不同的年齡階段是有差別的,如果人在童年時期就做著成人應該做的事,不知道是兒童的悲哀還是成人的悲哀。早在80年代國家就提出發展素質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質和個性化發展,然而,現在孩子為了達到這樣一個宏偉目標,天天沒日沒夜的要么學習文化知識,要么參加各種特長班的培訓,兒童的生活比成人的生活還要“充實”。這對于兒童來說真的是成才的唯一道路嗎?
快速發展的社會,各方面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特別是就業壓力不斷增強,家長不自覺的將這種無形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一定要強大,所以才會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恨不得從孩子剛出生就想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
家長的攀比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這種功利化的教育理念,成績優秀的孩子家長總是會沾沾自喜。在一定程度上孩子成了滿足家長虛榮心的“工具”,就拿讓孩子頻繁地的參加各種選秀節目來說,盼望著有朝一日會成為眾人皆知的明星,與其說是孩子的夢想不如說還家長的夢想,孩子的自身的需要似乎永遠不在家長的考慮范圍之內。
四、如何應對這種不正常的社會風氣
(一)國家政策支持。為了有效的改善功利化的教育現狀,國家應從政策上保證教育的公平性。首先,國家應該取消重點學校的設置,將教育資源公開化,所有義務階段的小學全國統一辦學條件,統一辦學標準,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小學國家要加大扶持力度;其次,立法建立教師輪換制度,規定不同地區的學校教師不許定期進行輪換交流,教師不會永遠固定在一所學校,國家教育政策應該傾斜農村、邊遠的學校,讓更多的孩子一開始就能享受更公平的教育資源。
(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作為廣大家長愛孩子就應該多考慮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理所應當的去給孩子安排自己臆想中的生活。處于不同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需要家長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針對兒童期的孩子,家長不必超之過急。
家長對于孩子,應該有適度的期望。實事求是地說,家長眼中的問題有時未必是真問題,不少都是孩子暫時的表現與自己的期望之間的差距而已,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的問題不可武斷下結論,應該稍作分析。對于子女教育來說,父母的期望很重要,但不良的期望也很可怕。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建立在孩子對自身的期望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的,不能無厘頭的對孩子給予過高的期望,否則,過高的期望不僅使孩子累自己也累。家長所要做的只是為孩子做好上學的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和任務意識(聽得懂任務要求、能自始至終完成一項任務),會遵守規則等。這些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將會為孩子后續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勁。
參考文獻:
[1]蔡元培.教育獨立議[M]楊東平.大學精神.上海:文匯出版社2003
[2]劉鐵芳.守望教育.
[3]洪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焦點難點問題(基于600份家庭教育咨詢案例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12
[4]素質教育的推行與建設——改革開放30年實施素質教育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