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為一個素食主義者,每到一個城市,最先尋找的就是素食餐廳。然而尋找的過程并不總是那么順利。素食主義者慣常是人群中的少數,素食餐廳也比較少見,素食文化更是有待于大眾的認同。搜地圖、查資料、打電話……然而最不輕松的不是尋找,而是向別人去解釋,我為什么要吃素食。
關鍵詞:素食;文化;情懷;養生
中圖分類號:TS9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98-02
食物從入口到咽喉僅僅十幾厘米的距離,然而人們就是在這短短的距離間追求美妙獨特的滋味,從而導致大量的殺生,傷害無辜的生命,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
當我問起別人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吃肉?”答案無非是抵抗不了美味的誘惑,或是認為人比動物高出一等。反對素食的聲音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沒營養”和“不好吃”。關于素食能否提供人所需的營養、是否有益健康這一問題,早有科學實驗報告做出多方論證。然而數據之外的最大問題就是素食“好不好吃”這一直觀感受。讓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并沒有吃過用心制作的素食,就得出了“不好吃”這一結論,拒絕了體驗素食的機會。
我無法徹底改變別人的價值觀,我能做的只是邀請更多的人跟我一起體驗素食餐廳、帶動更多的人感受生命的平等與不易,多一些對素食文化的認同,或許能夠做出一些改變。
就這樣帶著小伙伴吃遍了濟南所有的素食餐廳,也嘗試過許多來自其他城市的素食味道,可以說素食帶給我的驚艷與驚喜,絕不亞于任何一種美味。我所見過的素食,色香味一應俱全,充滿了無窮的創意,還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理念。
在走進一家家素食餐廳的旅途中,發生過許多或輕松有趣或打動人心的故事。
一、艱難的找路體驗
位于大明湖附近后宰門街的朵朵開素食館,距離近、評價好,我的素食濟南之旅,第一家決定就是它了。詳細查詢過網絡評價和高德地圖的我,手持導航,卻還是沒找到巷子的入口。頂著正午的烈日往返三次,眼看著地圖上的圖標來來回回,最終還是打了電話才找到了正確的位置。
餐廳坐落在古韻猶存的曲折小巷中,卻有著明快清新的文藝情調。別出心裁的裝修掩映在普通的紅漆木門之后,推開門方知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新世界。
作為糖醋口味的重度愛好者,“咕咾肉”自然是必點菜。糖醋大豆蛋白與糖醋藕塊并不少見,但這糖醋茄子球——可就真真是沒見過了。將茄子挖球,裹上面糊在油中炸至酥脆再迅速撈起的手法,是對素食中一大經典菜色的成功創新,脆而不硬,酥而不軟的口感絕對是一種享受。成為素食主義者后就甚少吃到這么符合心意的菜,這下終于找到了根據地。從第一次吃起,每一次來的原則就是——說什么也要點。
讓我倍感開心的是,其中一個小伙伴說:“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素食,有這樣的美味不吃肉也不后悔。”
獨特地道的口味、文藝清新的布置帶給人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不過這隱蔽的地點,開著手機導航在街上來來回回了半小時,可真是讓人一頓好找。
二、傳統韻味,養生情懷
對于每每因為忙于學習工作而放棄吃素食機會的學生來說,這家就開在洪樓與中心交叉點的好素養素食自助餐廳,簡直就是素食黨的福音。
開業的第二天,一下課就滿懷期待地沖向了這家餐廳。走上二樓的第一眼只能用“驚艷”二字形容。極具傳統韻味的裝修風格帶給人不一樣的就餐體驗。古色古香的木質桌椅、大紅椅墊與金邊筷子……處處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優雅與講究。
能將素食做成自助形式本身就是一種創意,餐廳內的所有菜肴更是無一不體現著用心。在這家餐廳,素食點心、鮮蔬菜汁、養生湯粥……一大半都是從未見過的菜肴,可謂是物美價廉、良心品質,百吃不厭,流連忘返。
餐廳最大的亮點在于義工制度與服務態度。每次就餐聽到最多的話語就是“感恩您”,簡單的三個字讓人不自覺地心情愉悅,也更想為素食文化做出一些貢獻。在自發的義工中,我見過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見過稚嫩的小孩子,最多的是心懷善意、支持素食的青年。服務的真誠與熱情打動了不少第一次接觸素食的人,也讓我暗下決心,以后再來,一定要做點什么再走。
“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這樣一家宣揚中華優秀傳統與素食文化的餐廳,愿它長盛不衰,給人的內心添一份平和,減一份浮躁,多一些慈心,少一些殺意。
三、鬧市中的禪意
難以想象在繁華的商業圈中有這么一家富有禪意的素食餐廳。走過人潮涌動的濼源大街,穿過商場走進佛山苑小區,佛山苑素食餐廳就出現在路口的拐角。
這是濟南所有素食店最早開業的一家,也是最有禪意的一家。就座用餐,最初覺得冷清,后來才覺得店內有一種讓人平心靜氣的氛圍。大多菜品都比較樸實,偏于家常,但是十分美味,有家里的味道。
走進佛山苑,清凈的氣場總能讓我暫時放下煩惱和壓力,享受一刻平靜的時光,靜下心來思考當下的人生與生活。
四、一飯之緣,余味猶存
濟南的素食店分布較廣,各有特色,我與有些餐廳只有一飯之緣,可它們獨特的格調與美味卻讓人難以忘懷。
華龍路的素耕素食自助餐廳很受熱捧,每次都要早去。最給人驚喜的是飯后的贈送甜品——冰淇淋,當然,得先響應“光盤行動”,把飯菜吃完才行。將素食文化與“光盤行動”結合起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去節約糧食、了解素食,創意也是極好的。
萬達商圈附近的凈方素食餐廳,簡單好吃,份大量足,是素食店中的家常菜館。
文化東路的荷軒素食餐廳,充滿了現代西式情調。大方的裝修、精美的菜肴,讓它成為我所見過的素食店中最精致的一家。印象最深的是湯勺舀起雕花蘿卜的一刻,面對雕成五瓣花形狀的蘿卜,不由得感嘆素食的精致與用心。
大明湖西南門的素心素面,門頭雖小但不影響它的美味。清淡的口味帶來的是不一樣的感覺。
五、大上海里的小世界
在上海的旅行中,機緣巧合讓我遇到了它。當日大雨傾盆,在感受到了來自恒隆營業員的惡意之后,餓著肚子走了很久的路,快要絕望之時抬頭發現了這家餐廳。溫馨的布置、精美的菜肴、古雅的擺設……仿佛成為了整場旅行中最幸福的一刻。
此后回到學校,每逢有機會對同學說起,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推薦這家餐廳,一家“連清湯面都可以做得這么好吃”的餐廳,希望讓更多的人去感受素食的美味,也在餐廳的文化氛圍中對生命有一些深刻的思考。
后來我的同學果真去了上海旅游,找到了我曾推薦的素食餐廳,回來后贊不絕口,直言“再也不想吃肉”,而店內所宣傳的素食文化以及生命平等的理念,也讓她對生命平等有了更多的認識,多了一些對動物的慈心和憐憫。
多吃一次素食,少殺一條生命。這些年的素食經歷,讓我體會到生命的難能可貴。每當別人問起關于素食的問題,我都愿意向他們講述這些經歷,希望能吸引他們體驗素食的美味、感受其中的文化,更希望他們在對素食的了解中體會萬物的平等與生命的不易,對動物多一些憐憫和慈悲。
素食作為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近年來反對與質疑的聲音漸漸減少,素食文化也正成為時下日益流行的環保理念和生活風尚,也帶給人們更多的關于生命平等、個人道德與責任的思考。
食物從入口到咽喉的短短距離,不能因為我們的貪圖享受而成為殘殺動物的通道。而我們那沒有味覺體驗的腸胃,也不能為了所謂的“營養健康”成為無數生命的墳墓。我們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能減少一點傷害,挽救一些生命,為動物,為自然,也為了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