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因此,計算機的學習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中也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職業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探討分析,從而針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職業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效率進行優化的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091-01
當前,計算機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人們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逐漸提高,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都離不開計算機,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量增多,計算機教學也逐漸成為職業高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但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要結構也在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是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的,因此必須改革職業高中的計算機教學,提高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從整體上提高職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
一、職業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現在的教師教學一般都借助多媒體,通過一些幻燈片、一些程序的演示或者視頻短片等手段來給學生上課。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在課堂上達到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且這種方法對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是很明顯,這就使得學生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非常有限。像有的教師在講計算機編程的知識時,只是簡單地介紹,并沒有把零散的知識貫穿到具體的例子中,這樣讓學生對知識只是有個片面的了解,并且這樣也無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創新能力。
(二)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現在因為一些客觀或者主觀原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師生之間的感情也變得淡了,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1)師生之間的互動僅僅在課堂上有所表現,并且這種互動還有可能因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及時間等方面的考慮而不能充分進行;(2)有些學生因為不自信或者愛面子,使得他們不想或者不喜歡在很多人面前與教師交流。而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會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所以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教學是不可忽略的。
(三)課堂設置與市場需求不能完美對接。
現在很多學校的計算機課堂設置比較傳統,沒有新穎鮮感,不能較好地與市場需求對接。當然還有一些學校借鑒應用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與北大青鳥等教育企業合作,走參觀、實習、就業一條龍的路線,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這種路線在現在還是行不通的。
(四)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對職業高中而言,計算機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進入職業高中學校的學生是沒有門檻限制的,這樣就是學生的水平不一樣;又因為很多老師都是單一的教學型,沒有企業兼職或者工作經歷,導致這些教師很難發現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
二、優化職業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探析
(一)分層教學。
在職業高中的學習階段,由于職業高中的擴招從而使就讀人數不斷的增加,導致班級數量的急劇增加,這一現象就導致了學校原有的作為課堂教學實踐來用的計算機設備供不應求。而且,在對計算機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大多是幾十個學生同時由一個教師負責,有限的時間教師不可能對所有學生進行單獨指導。因此,在職業高中計算機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生學習質量,我們可以采用分層式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具體的計算機水平對其進行嚴格劃分,實行一幫一的政策,讓學習好的同學帶學習不好的同學一起學習,達到資源的合理利用。
(二)提高對計算機課程的認識。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推進和發展,教學質量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問題存在。在對職業高中計算機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教師相關思想理念進行改革,為其樹立具有現代化特色的教學觀念,把計算機作為一種教學以及學習的工具,教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運用計算機尋找與教學相關的資料素材。
(三)正確教學目標的樹立。
在對職業高中計算機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相關教師要注意結合其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以及計劃進行制定和完善。在學習的過程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是一門相對實用以及具有很強靈活性的課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對計算機的掌握能力,對計算機相關工作原理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四)個性發展與協作學習相結合。
計算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同一個任務。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可以對問題發表個人意見,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師生互動、同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比如,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建立班級網站,讓學生可以隨時交流,發表自己感想,通過討論和協作來完成任務。把個性發展與協作學習相關聯,不僅可以突顯共性,還可以發展個性,相輔相成,共同實現教學目標。
(五)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雖然計算機教學是職業高中教學中的重要課程之一,但是課時有限,每節課固定的是40分鐘,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能教授的內容也是有限的。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建議,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經常的進行計算機實踐。實踐出真知,講得多,看的多,都不如學生切身去體驗所收獲的多。計算機實踐是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化為實際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徑,是學生知識實體化的表現。職業高中是以培養技術型和應用型的人才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對計算機實踐教學給予高度的關注,鼓勵和倡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計算機實踐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且從學生將來的就業來看,大多數職高學生在畢業后將直接就業,而隨著如今越發激烈的就業競爭,職高學生的就業壓力將更大。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在提高學生計算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實現職高計算機有效性教學的便捷途徑之一。
三、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高中計算機課程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對其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相關的觀念的正確樹立,引進優秀的教學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氣氛。
參考文獻:
[1]陳德燕.新課程理念下的職業高中計算機課教學初探[J].計算機教學與教育信息化,2012,19(02):284-285.
[2]王建芳.多媒體技術在職業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技術,2013,18(08):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