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的物理課堂應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本文簡要闡述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化,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094-01
在新時期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把握“生本理念”,有效建立起初中物理的高效課堂,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建構的思考與實踐進行論述。
一、設計好高效課堂的結構
課堂教學結構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為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構成教學的諸因素,在時間、空間方面進行比較穩定的簡化的活動程序。課堂教學結構指教學活動各環節、各步驟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高效課堂應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優化直接關系到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否完成,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結構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習評價的不同而變化的。物理高效課堂可以按照:“設疑―自學―體驗―交流―點撥―解題―運用”程序進程展開。教師從問題出發,提出質疑,讓學生帶著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問題進行自學,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本中獲得第一感覺;再通過三案,即學案、教案、練案三位一體,引導學生開展實驗,通過觀察、感悟、體驗,生成一定的知識要素,把不明白的現象、問題通過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解決遇到的問題;對于仍然不明白的內容,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形成共識,在設疑中激趣,在自學中獲取,在探究中發現,在討論中深化,在解題中創新,把課堂推向高效。針對一些跨越性的問題,教師要隨機應變地將問題轉移到下節課的內容中去,為學生自學下節內容埋下伏筆。
二、在高效課堂創建活動中,總結出高效物理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
(一)情境導入,目標展示。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科學合理的制定教學目標,并將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學習中應達到的教學目標。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展示學習目標。
(二)導引自學,合作探究。
學生按照教師編寫的導學案進行自學,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基本弄清所學內容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要求。對導學案中沒有弄清的問題進行小組的合作探究,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討論交流。
(三)展示反饋,歸納知識。
學生根據學案的導學和學習目標的要求,結合自學的情況進行展示,也是對學習的情況進行的一個當堂反饋,便于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將沒有弄清楚的知識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答疑,形成所學內容的知識結構。
(四)當堂訓練,落實目標。
在編寫的導學案中要根據學生的基礎編寫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題,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可以完成一定量的練習。當堂訓練的試題也應該注重基礎,適當加一些拔高的適合學業考試的題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有所獲。通過當堂訓練,做到落實課前的教學目標,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
三、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
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講。在新課改的倡導下,語文課堂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是數學、物理課堂的變化較小,成效較低。在課堂中,教師是平等師生關系中的主導者,起著引導、幫助學生的作用。學生也要在課堂中發揮主動性,將自己充分地融入課堂。課堂的氣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積極、愉悅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引導出來,放松的心情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思考;壓抑、低沉的課堂氣氛則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阻礙,讓學生難以專心地學習,學習的效率也就不會好。例如,教師多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學習“光的傳播”中,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這是對光的傳播的基礎知識的介紹,學生只要看課本或者從一些資料、電腦中都能夠獲得相應的知識。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既讓學生加入了課堂的活動中,又使學生增長了知識,一舉兩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也要從“高高在上”的講堂上走下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不會的難點在哪里,教師教學中的不足在哪里,這樣的溝通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敢向教師提問,創建活躍、愉快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四、注重培養學生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許多學生對物理學科感興趣,覺得做實驗有很多樂趣,但如果要他們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現象,他們會覺得無從下手,因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使學生不知所措.因為,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通過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是非常關鍵的,結合知識和生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所以,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學和用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來把物理學好學透.初中學生是靠興趣來學習物理這門課程的,他們對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興趣.例如:學習了測量以后,對如何測量一張紙的厚度而好奇;學習了大氣壓以后,對為什么鋼筆能吸墨水而感興趣;學習了電學以后,對為什么一個100W的燈泡點亮后比60W的燈泡點亮后更亮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而感興趣;通過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教師應該讓學生們在家中在父母的陪伴下看看家中的電路,使用電筆來進行學習,看看電線的接法,從而對電路有一個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因為這些物理現象往往是在現實生活中常常遇到和發生的,所以,不僅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們對學習物理的興趣.根據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問題,教師要選擇放手,讓學生們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們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能鍛煉他們的能力,做到“學”與“用”的結合。
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是新一輪課改的方向,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應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深入到學生中去,努力引領學生全員參與、并能做到及時反饋和個別有效輔導,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優化,在這樣的課堂下,相信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