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已成為我國地理教學改革的首要目標,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讓我們逐漸認識到,高中階段地理教學更要加強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高。那么,核心素養到底是什么?它與地理學科教育有什么關系?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文章結合了地理課堂教學的實際,并就高中階段地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地理學科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19-02
地理核心素養是國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都對中學地理核心素養教育引起了高度的重視。雖然由于受應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教育還在探索中前進,但是《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已將“地理素養”作為了核心概念。本文在理清“素養”與“地理核心素養”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地理核心素養與高中地理學科教育的關系與啟示,以期能對高中地理教育教學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素養”與“地理核心素養”
(一)素養的內涵。
顧名思義,“素養”即修養、教養,它是指通過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與能力,在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內涵。在教育領域中將“素養”的深刻內涵界定為:一個有“素養”的人除了具備知識、技能以外,還需要有積極的態度與價值觀,才能過上一種健全的生活。可見,強調“素養”的重要性實質上是一種“全人”的培養理念,也與我國的素質教育相吻合。因此,我們要將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視為一個整體,以“素養”的觀點來看待人的培養。
(二)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核心素養是一個復合性概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很多學者把地理素養分為地理科學素養、地理人文素養和地理技術素養三個部分。根據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我們可以從地理核心觀念、地理核心能力、地理核心知識三個方面,來歸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可見,學習地理就意味著掌握一種用現代科學語言建構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方法,獲得地理能力,形成地理觀念,養成地理品質,而這所有的一切則構成了人的一種特殊素質,這就是地理核心素養。
二、地理核心素養與高中地理學科教育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確立。
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與深化,提出了我國高中地理課程新的價值觀標準:求真務實、愛國愛家、全球合作、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確定了高中地理所需的三大核心素養,即:地理核心觀念、地理核心能力、地理核心知識。(見圖1)
圖1 三大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在高中地理學科教育中的整合。
核心素養為高中地理學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指引作用。那么,如何發揮它的指引作用,答案就是要通過“地理學科教育”來實現了。中學地理學科兼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特點。為了促進地理學科教育的發展,在21世紀初,國家教委在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如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這些新理念反映了核心素養在地理學科教育中的地位與功能,從而將核心素養整合進所有的新理念當中,使新理念成為核心素養的極佳載體,為核心素養的落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通過科學與人文相融的思想來落實核心素養。
科學與人文是學生發展的雙翼,它們本質不同,但又密不可分。在落實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整合,要把它和地理教學的實質結合起來。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我們:認準地理課程改革的時代特征,學習地理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在地理教學中體現科學與人文相融的思想。“地理教學”是三大核心素養在具體課程領域和學科中的具體化,其描述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主體展開的。它包括三大方面:科學與人文的相融共生、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及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其具體描述如表1所示。
這樣的描述清晰地展現了“三大核心素養”在“地理教學”中的表現,使核心素養在地理教學中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整合了“知識、技能、態度”的相關性,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依據和指導,同時也賦予了教師巨大的創造空間。使核心素養通過科學與人文相融的思想在地理教學中得到了落實。這樣一來,核心素養最終被落實到學生身上,教育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三、啟示
(一)核心素養是制定地理課程標準的靈魂。
“核心素養”被視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我國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是圍繞“核心素養”的實現而展開的,它被整合進高中地理課程里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當中,把每個課程領域的“內容標準”作為檢驗教學、學習和評價成效的依據,最后通過課程實施來落實素養,通過評價來檢驗素養是否達成。可見,“核心素養”是制定地理課程標準的靈魂。
然而,核心素養的確定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我們進行大量的調查和研究,同時還必須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教育部在課程標準里的實施建議中,不管是教學建議、評價建議,還是教科書編寫建議與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都體現了我國目前關于培養什么人的大致方針,可見,我國地理課程標準的制定不僅有扎實的研究基礎,還和地理核心素養建立了緊密的聯系。
(二)核心素養是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核心素養的提出,表明在新世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最核心的地理知識、能力與情感價值觀,才能更好的在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同時推動社會的發展。本世紀全球很多國家都在進行核心素養的研究,將它融入教學當中以便提升教學質量。我國也不例外,在多年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使高校、中小學的課程目標有機地銜接在一起,增強了教材的系統性與適應性,使考試招生、評價制度與課程改革相適應,教師的育人意識和能力也得到了加強,同時還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高中地理教學要面對發展中的難題和挑戰。那么,構建地理核心素養體系便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并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從而適應社會生產生活的各種需要。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問題以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地理問題,弘揚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地理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成為順應我國地理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與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
(三)注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將“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作為核心理念,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通過地理知識的習得來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精心創設培養策略的具體措施是提升地理核心素養的關鍵,從而引導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地理學習中,自主構建知識。其具體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培養策略的具體措施
營造良好環境,提供物質基礎注重地理教學,引導學生感悟加強師資素養,提高教學成效開展探究活動,形成正確人地觀熟悉課程標準,形成理性價值
從表中我們可以得知:一個良好的地理物質環境,能使地理教學更有激情,那么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會取得質的飛躍;而地理教學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為學生的感悟提供了主渠道,所以為學生發揮自己的才智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一個具備核心素養的教師能夠快速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地理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活動中,也可以培養與學生課外實踐相關的地理素養,使學生形成人口、環境、資源相互協調的持續發展觀;而課程標準提出的育人價值高度契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拓展了學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視角和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了高中地理核心素養。
總之,要真正理解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我們必須要深刻理解它的內涵,通過科學與人文相融的思想把它整合于高中地理學科教育當中,結合地理新課程標準,注重培養策略,使地理課堂教學能夠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蔡文藝,周坤亮.《 以 “核心素養”為中心的課程設計——蘇格蘭的經驗和啟示》[J].遼寧教育,201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3]馬駿.《給地理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4]王向東,袁孝亭.《地理素養的核心構成和主要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