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水果和蔬菜屬于重要的飲食部分,主要可以為人體提供營養元素,例如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人體營養均衡的意識也有所加強。然而由于多數中國居民有各自的不良飲食習慣和行為,忽視人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均衡,這使得我國的果蔬消費在滿足居民身體健康所需均衡營養的意義下,近乎盲目無序,進而影響到果蔬生產。因此,本文根據搜集數據和建立模型對我國果蔬的消費與生產趨勢進行預測,科學地規劃與調整我國果蔬的種植模式,并對我國的果蔬發展提出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果蔬;消費量;營養健康;主成份分析;多元線性回歸
中圖分類號:F32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23-01
我國蔬菜和水果品種繁多,無論是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還是世界糧農組織(FAO)、美國農業部(USDA)等發布的數據均不完整,缺失較為普遍,我們選取主要的水果和蔬菜品種進行研究。因此,要求主要的水果、蔬菜品種不僅總計產量應分別超過它們各自總產量的90%,而且這部分品種所蘊含營養素無論在成分上還是在含量上都滿足研究的需要。首先,運用數學手段篩選出主要的水果和蔬菜品種,并嘗試用多種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對其消費量進行估計,研究其發展趨勢。采用數據挖掘的方法選取出主要的水果蔬菜。一方面,本文假設總產量為田間地頭的產量,總計產量為到零售市場的產量,基于題設要求本文僅在考慮這三大類營養素的基礎上,在已篩選出的一部分水果蔬菜中,分別對水果和蔬菜從含量上進行篩選,運用Excel分別做出水果和蔬菜營養素的含量圖,通過觀察去掉大部分營養素都低于其他水果或者蔬菜的品種,也即去掉曲線大部分位于最底端的品種,從而篩選取出滿足題目要求的主要水果和蔬菜。
其次,本文用兩種方法建立如下消費量模型:模型一:假設到餐桌上的果蔬產量為消費量,利用損耗率建立了消費量和產量的關系式,進而預測出歷年的消費總量和人均消費量。模型二:利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分回歸分析,求出回歸系數,得到標準化的消費量與主成分的線性回歸函數,再利用主成分得分以及標準化后的數據與原始數據的關系式,建立求解模型,最終整理求得原始消費量與原始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經過分析,我們得到蘋果和土豆的消費量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他果蔬的消費量比較平穩的上升,因而我們建議可以建立合理的生產銷售機制,加大對果蔬的優化配置,擴大其種植面積,提高其產量,降低生產成本,降低果蔬單價,進而提高人們對果蔬的消費量。然后,摸清我國居民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攝入現狀。結合為保障人體健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的范圍和預測的人均消費結果,評價中國居民目前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的年攝入水平是否合理。按照水果和蔬菜近期的消費趨勢,研究至2020年,中國居民的人體營養健康狀況是趨于好轉還是惡化?
不同的年齡段的營養素人均日攝入參考值,在這里我們選取就有代表性的,年齡在18-44歲的居民進行現狀分析。根據從國家統計局查到的人口普查數據得到該年齡段居民的人口及在總人口中的百分比,注意到模型預測到的消費量是年總消費量,于是結合該年齡段的人口及所占百分比求出人均日消費量,建立模型,再根據營養成分表,求解出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實際人均日攝入量,將其與參考量相比,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居民目前的攝入現狀是膳食纖維攝入、維生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攝入不足,鈉和鐵攝入過量。根據分析得出果蔬消費趨勢,可以預測到2020年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趨于惡化。
一、相關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尚沒有比較系統,具體權威的關于中國果蔬發展戰略研究,應該說這類研究是空白的。
但有肉類消費發展的戰略研究,這類研究還是比較多的,這類研究有以下特點和議題:
(一)以營養均衡為研究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現有數據進行分析,以理論敘述為主來說明現階段中國居民肉類攝入是否符合人們的膳食營養標準。從而推測出人們未來的消費肉類趨勢。
(二)現階段,中國隨著經濟發展日益增長,果蔬消費日益重視,然而由于多數中國居民喜食、飽食、偏食、忽視人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均衡的傳統飲食習慣尚未根本扭轉,這就使得我國的果蔬消費并不能滿足居民身體健康所需的均衡營養。
因研究數據缺失,需要經過各種方法進行擬合數據,再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求解。
目前,國內并沒有相關研究。但有類似的肉類研究可以作為參考。然而,從營養類型來研究果蔬類未來發展戰略,相關影響因素更加多樣,分析更加復雜,多變,給研究帶來很多不便,因此,挑選出主要的分析因素,選取主要的參考類型,尤為重要。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本項目屬于預測類型的課題,需要大量的真實數據作為依據,參照相關預測類型的研究,結合中國特有的消費現狀,及人們對于果蔬營養價值的理解,從而探究未來人們消費果蔬的趨勢,以及人們未來的身體健康狀況。根據研究可以進行消費調整,從而使人們生活更加營養健康。
實踐意義:從數學的角度出發,從理論上講,本項目的研究將填補中國果蔬發展的研究空白,以歷年果蔬消費數據研究為基礎,進行數據擬合處理,并分析數據擬合的合理性,且用spss軟件進行結果檢驗。從理論上,支持研究結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從而為果蔬的生產,消費做預測做鋪墊,進而有利于國家宏觀調控,使中國人民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果蔬產業發展的更加平穩。從實踐意義上來說,第一,預測我國果蔬的消費與生產趨勢,科學地規劃與調整我國果蔬的中長期的種植模式,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二,多數中國居民喜食、飽食、偏食、忽視人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均衡的傳統飲食習慣尚未根本扭轉,只有身體出現狀況時,才去醫院救治,飲食營養滿足不了健康需求,消費沒有瞻前性,而此項目的研究可以從理論實際上指導人們的消費果蔬觀念,使人們在吃這第一道工序上吃得健康,從而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具有劃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鋒,賈多杰,李曉禮,席國柱,吉永林,無量綱化的方法,安順學院學報,3:10-15,2008。
[2]郭品全,陳希鎮,主成分回歸的SPSS實現,統計與決策,5:157-159,2011。
[3]張峭,楊霞,中國水果消費現狀分析及其預測,農業展望,8:30-33,2006。
[4]林紹森,唐永金,幾種作物產量預測模型及其特點分析,西南科技大學學報,3:55-60,2005。
[5]http://faostat.fa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