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目前我國不少高校都要求學生進行晨跑。各學校的晨跑制度基本類似,對學生的晨跑時間、路線、次數都進行了規定,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制度。但對于晨跑,不少學生頗有怨言。為此,筆者針對杭州市某高校,對學生晨跑情況及學生對晨跑的看法展開了調查。
關鍵詞:大學生;晨跑;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24-01
一、該校學生晨跑要求概況
(一)關于晨跑路線。該校對學生晨跑路線作了規定。經筆者在地圖上測量,全長為1.4公里。
(二)關于晨跑對象。學校要求的晨跑學生為全體大一、大二本科學生,不包括大三、大四學生及研究生。因身體原因長期不能參加晨跑的憑校醫務室證明辦理免跑手續。
(三)關于晨跑時間。晨跑時間為早間6點30至7點30,學生可在這一小時內選取任何時間進行晨跑。男生要求在12分鐘內跑完全程,女生要求在15分鐘內跑完全程。
(四)關于晨跑記錄。每位同學手持校園卡在起點處與終點處刷卡,一人一卡。
(五)關于晨跑次數。學校要求一學期的晨跑次數為24次。
(六)關于獎懲制度。如總次數低于24次,每少 1次體育課平時成績(滿分為10分)扣除1分。總次數未滿14次,本學期體育課成績最高計59分,并在大三、大四期間進行補跑。同時,為鼓勵大家每天參與晨跑,如總次數達到36次體育課總分加3分,達到48次則加5分。
二、關于該校學生晨跑的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調查過程。
筆者采取了抽樣調查的方式,針對該校學生發放了120份調查卷,共收回問卷120份,回收率100%。
(二)調查結果。
1.大多數同學能達到學校所要求的24次。在調查中,有92位同學表示能夠達到規定的24次,占到總人數的76%,只有28位同學表示無法跑到24次。
調查結果分析:盡管部分同學并不喜歡晨跑,并對晨跑有很多怨言,但大部分同學都能達到學校的要求,完成24次晨跑。
2.多進行晨跑只是為了體育課加分。在調查中筆者發現,有19位同學晨跑次數大于24次,占到總人數的10%。而這19人中,有14位表示晨跑次數超過24分是為了“體育課加分”,而有2位同學表示多晨跑是為了“鍛煉身體”,有2位表示是“陪同伴跑步”,有1位則表示是為了“防止統計出錯”。
調查結果分析:大多數學生都不會選擇多跑。在晨跑次數大于24次的同學中,73%的同學都是抱著“能加分”的公立角度晨跑,真正以鍛煉為目的的愿意晨跑的同學非常少。
3.大多學生都想過偷懶辦法。在調查訪問的120位同學中,有111位同學“想過找人代跑或抄近道”,比例高達92%,只有9人投給了“否”這一選項。
調查結果分析:絕大多數同學都存在偷懶的心理,他們都希望能有人替自己代跑或是在跑步的過程中抄近道。同學由北門跑入體育場后,本應沿看臺后側繞場半圈,但可以走地下車庫的通道,直線到達體育場南側。
4.代跑現象確實存在。在調查中有9位同學表示“找過人代跑或幫別人代跑過”,所占比為7.5%。
調查結果分析:調查顯示代替晨跑的現象確實存在。不過盡管上一條調查顯示有92%的同學有過找他人代跑或抄近路的想法,但最終只有7.5%的同學有過代跑經歷。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都比較誠信,按照規定自己去完成晨跑的任務。
5.多數同學對晨跑次數與體育課成績掛鉤感到很無奈。在調查中,有26位同學表示支持晨跑次數記入體育課成績,另有41位同學明確表示不支持,而有53位同學表示“雖然不支持,但也只有靠此才能調動學生晨跑”。
調查結果分析:筆者發現,有78%的同學都不支持將晨跑次數與體育課成績掛鉤。而不少同學也表明只有與成績掛鉤,才能調動學生晨跑。這也體現了目前晨跑的尷尬局面,只有靠成績才能讓學生來跑,也只有靠加分才能使學生多跑。
6.大多數同學都不支持晨跑。在120位調查者中,有103位同學表示不支持晨跑,只有17位投給了“支持”。在103位的反對者中,同學們列出了多條反對晨跑的理由,包括:為了晨跑不得不很早起床(98%),早上空氣污染較厲害霧霾嚴重(83%),晨跑后上課感到困倦影響課堂效率(77%),晨跑后沒時間吃早飯(65%),學校劃定的晨跑路線太長(39%),學校要求的晨跑次數太多(33%)。
三、對大學生晨跑情況的若干思考
(一) 關于早間空氣污染是否適合晨跑。一般來說,早晨的空氣污染確實相對嚴重。相比白天,夜間濕度大,污染物易積累,早晨正是濃度高的時候。因此,鍛煉還是避開早晨的時段比較好。筆者認為,同學們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日期進行晨跑。若遇到霧霾嚴重的日子、或是空氣污染指數大于150的日子,可暫停晨跑。畢竟在污染嚴重的空氣中晨跑對身體的傷害比較大,不能因污染而使原本增強體質的晨跑成了損害健康的運動。
(二)關于早間時間的安排。針對許多同學反映的晨跑后來不及吃早飯的問題,該情況確實存在。解決該問題的第一辦法是盡量早起。早起床、早跑步、早結束,這樣就能留出更多的早餐時間。
(三)關于對該校的晨跑制度的建議。
1.建議啟動嚴重霧霾天氣應急處理機制。在霧霾中晨跑有損身體健康,當出現嚴重霧霾天氣時,應盡量減少外出、暫停戶外運動。因此筆者建議校方建立一套霧霾天氣應急處理機制。
2.建議取消晨跑大于規定次數加分的制度。晨跑的初衷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應盡量減少其公立性的一面。若一位體育較差的同學靠晨跑而在體育成績中獲得了高分,這樣的分數本身也并不真實,而且對于其他上同一門課程的同學來說也并不公平。
3.建議新增晚跑。傍晚時分也是不錯的鍛煉的時間。相比早晨,此時空氣污染沒有那么嚴重,對于第一節有課的同學來說,早晨不再因晨跑而變得匆忙。筆者建議一周可設置兩到三次的晚跑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體育鍛煉時間,給同學們更大的自由度。
四、總結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同學們對晨跑都頗有怨言,持有各種不同的意見,但盡管如此大部分同學還是堅持跑到了規定的次數。晨跑的目的是鍛煉身體、增強體魄,同學們也應正確地看待晨跑;同時,學校方面也需對現行晨跑制度作出適當調整,使制度更合理,可接受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