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是第一生產力,而小學教育則是人才培養的基礎。隨著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對于小學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制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實際出發,分析目前小學教育管理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工作經驗,提出一些解決方法,為小學教育的探索,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教育管理;現狀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65-01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小學教學設施不斷的變化,提升教育質量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教學管理直接影響了教育的規范性,較強教學管理才能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傳統的管理機制影響了學校的發展,不斷完善小學教學管理才能提高小學教學水平。小學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工作者要更加重視和改進小學教學管理。
一、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小學專職固定科任教師。
有些學校甚至沒有專職科任教師,教師身兼數科,教師所學的專業理、化、生或相近科學的都比較少。但由于小學教師缺乏,學校基本上是將小學課作為“副課”“搭秤課”來進行教學安排的。通常情況下,小學課大多由語文或數學教師以及部分即將退休的人員來做兼職。因此,教師普遍都感到精力不足,備課時間很少,課前的準備也不夠,上課就較為隨意。
(二)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
小學課程應該得到教師相應的關注和重視。雖然小學監測考試范圍不是很廣,但我縣小學六年級的監測成績卻很差。可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校都普遍存在擠課、占課等現象,這也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
(三)小學教學設備的落后。
從現代化社會來看,有些小學現有教學設備還是相對落后,實驗儀器的配置也較為落后,與教學環節并不配套。即使是原有的儀器,也由于儀器老化或管理不善而造成大量的損失,導致學生分組實驗實施的難度增大,甚至于有些學校的學生從來沒有進過實驗室,更不用說進行試驗操作。
(四)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教學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觀念也在逐漸改變,影響了教育事業的開展。各種文化的涌入沖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挑戰了教學工作的開展。未形成價值觀念的小學生,處在不良的社會風氣中無法辨別是非。為了小學生能夠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學校和家庭要加強重視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合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完善小學教學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對教師的管理。
在教學管理中,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教學管理工作是校長、教導處等領導的工作,和老師無關。但事實上,教師參與教學管理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管理意識,讓老師切實意識到自己在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進而促進他們加強對學生和教學設備的管理,促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提高教師的素質,給教師提供培訓、進修的機會,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采取個別指導、優秀教師講課觀摩、組織教學研討會等形式,推動教師自我素質的提高;建立評價體系,加強對教師的評價管理。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水平、教學業績及教案備課情況,進行評價,并結合學生的評價,最終對教師進行全方位評價,有利于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方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二)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教學管理。
動員學校的所有職工,讓他們服務于教學管理;定期聯系家長參與教學管理,家長是孩子在學校外最親近和接觸最多的人,孩子也比較聽他們的話,家長參與教學管理,易于學生接受;建立教學管理監督組織,該監督組織可有家長、領導、教師等組成,讓他們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進行監督,根據在教學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以促進教學管理的有效性。
(三)引導小學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
教師要重視社會的輿論作用,良好的社會風氣能夠促進小學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了保障小學教學工作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在進行小學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就要重視社會輿論監督和引導的作用,在發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改正。小學階段學生形成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夠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為學生創建健康的成長環境,才能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四)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執行小學教學管理。學校與家庭保持良好的溝通,實現教師和家長更好的配合,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態,能夠促進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改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現如今,學生在入學時普遍存在著年齡較低的問題,學生受到社會中傳播的各種信息的影響,使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遇到挑戰。社會工作壓力不斷的加大,家長對日常工作與生活都顧及不上,更別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進而家長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良信息和習慣的影響,孩子身心成長變得畸形,偏離了正常的成長軌跡。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舒適的環境,需要家庭教學與學校教學同步進行。
(五)管理者要多聽,多問,多想,多學習。
一些小學管理者,習慣于發號施令,擔心改變,拒絕變革。然而,當今的小學教育管理,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那種單一的教學管理。獎金分配、日常考核、教師聘任、質量把控等等,都對小學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小學校長和其他管理者,必須多聽一聽學生的反饋,多問一問一線崗位教師們的想法,多想一想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多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達到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如今,無論是手機短信,還是“互聯網+”的大數據庫,在給日常教育管理減輕負擔的同時,也為未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者,作為一個小學的“當家”,更應該擔負起這樣的責任。不僅要考慮到學校的方向,還要平衡整個學校人員的利益關系。每個學校的優勢不同,每個學校的問題也不同,所以,多聽,多問,多想,多學習是所有教育管理者都需要做好的“日常工作”。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小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在小學教學管理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提出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解決,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