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是讓眾多教師一直在探求和摸索的問題,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很多數學上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造成很多學生嚴重偏科,對數學不感興趣。作為教育者,不難發現,雖然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很多教師也確實按照要求做了,但是效果卻不明顯。數學課堂上死氣沉沉,缺乏小學生應該有的生機和活力,學生被動接受,數學課變成了記公式、戰題海的沉悶課堂。
關鍵詞:自主探究;學習興趣;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75-01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著重點。因此,在新課改的浪潮下,作為教師,應當努力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并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讓教學主陣地——小學數學課堂煥發活力。
一、營造和諧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改積極倡導“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生看成有獨立人格的人、有尊嚴的人,我們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教學措施:
(一)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總想維護“師道尊嚴”,強調課堂紀律整齊劃一,自己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其實這阻礙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忽視了他們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的。因此,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放下教師架子,平等對待學生,虛心接受他們的建議,與學生一起合作,與學生一起成長。
(二)保持良好心態。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時,我努力保持良好心態,從不把自己的不愉快帶入課堂,總是微笑著出現在學生面前,用信任的眼神,鼓勵的目光與學生交流,這樣學生才會精神煥發、興趣盎然。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很靈活,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們所有的活動受興趣的影響很大。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產生學習動機,是他們學習最為重要的動力;有了興趣的導向,課堂教學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教師應該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時間以及空間,這樣在學生充分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信心也會增強。此外,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來驗證數學公式,從而更為深入地理解公式的形成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之中不但學習到了知識,還使得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會學習、會求知是當今社會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小學生的可塑性極強,應該在小學階段充分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及品質,使學生由“學會”轉化為“會學”。
三、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接受學習不能完全否定。
我們應該承認,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長度單位1厘米、1分米、1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實踐證明,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探究性學習的深入。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度”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此時學生的思緒紛繁復雜,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么測量后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
四、借助多媒體,創建直觀教學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要讓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就必須為他們提供感性材料,以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從而逐步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相遇問題中,用速度和乘以兩物體同時行走的時間,求路程和。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課件演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經過5分鐘兩人相遇的畫面;接著用線段圖表示兩人走的路程和;然后出現兩人每分鐘走的路程,并把它們合并成一條小線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鐘,即有5個這樣的小線段,它們的總長度也就是兩人所走的路程和了。這樣,教師無須更多的語言表述,只要借助演示課件,就能將抽象的內容形象、準確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直觀生動的信息傳遞,就能使學生輕松地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五、充分發揮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尤其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更要特別注失時機的對他們答問中的閃光點加以鼓勵,消除他們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公正、熱情,恰如其分。在評價學生回答時,教師也要讓學生插話、提問和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形成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總之,要想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需要教師用獨到的教學方法,認真的教學態度,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這個任務非常艱巨,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真正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連金.淺談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機[J].學苑教育,2010(11).
[2]王俊平.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J].學周刊,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