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數學課堂教學已經以完全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在不斷變化和改進,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77-01
有效性的課堂簡單來說就是指老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時間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組織的有效教學活動。組織有效課堂,老師應考慮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拓展學習方法,及時鞏固成果。下文具體分析了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性教學的提高策略。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高中數學課堂氣氛過于死板。
課堂教育必須擁有活躍的課堂氣氛才能夠起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因而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就要構建活躍的課堂氣氛。數學學科由于本身的復雜特性,學生實際學習中容易出現困難,這就導致高中數學課堂常常存在死板的教學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數學教育需要一個活躍的、開放的數學教學環境,而死板的課堂氣氛無法滿足高中數學對于課堂教育的環境要求,從而阻礙了高中數學課堂教育的有效進行,影響了高中數學課堂教育質量。
(二)日常教學中學生學習勁頭不足。
高中數學課堂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學生日常學習勁頭明顯不足,這種現象可能是有很多種原因導致的,但是有一點學生學習勁頭不足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高中數學關鍵在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而僵化的教育模式不但沒有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勁頭,這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開展造成相當大的影響。而日常教學中學生不能保證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那么任何教育方法都難以開展,因而要想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須提高學生實際學習興趣。
(三)高中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很大的原因也在于高中數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都是進行灌輸式教育,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實際學習效果難以得到保障。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總是在課堂上全盤將知識講述給學生,導致學生產生長期依賴性,匱乏的自主學習能力,導致學生實際學習效率明顯不高。由此可見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高中數學教學需求,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對于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開放教學形式,引入多媒體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的不斷進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創新形式的“學思結合”越發的成為教學的發展研究方向.在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上,開放多種教學形式,推動學生內驅力的發展,提高教學有效性,越發的成為高中教學的改革重點.應運而生的最佳方式就是合理的利用電教設備.電教設備的合理性應用,不僅包括了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情境創設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是包括了學生在進行數學理論教學過程中的音頻素材.尤其是針對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幾何這一部分的教學活動,更是簡便有效且直接.當然,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不僅僅只能服務于新課程的講授,更是能讓習題課擺脫“滿黑板”的禁錮,將教師從粉筆頭的消耗中解救出來,將學生從囫圇吞棗式教學方法中解救出來.針對高中數學題一題多解的形式,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展現,教師只負責重點步驟的講解.這樣就能很有效地節省課堂不必要時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進行差異化教學。
學生的差異化有幾個特征:第一是普遍性,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風格、學習的速度以及認知的方式上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對抽象的邏輯推斷比較敏感,而有的學生則擅長于形象的直觀解釋。第二是可塑性,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可塑性,應該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還要注重不同的差異性存在于不同的設計教學中。第三是發展性,學生的智力一直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這就要求老師要隨時了解學生,隨時進行教學調整。根據學生差異的主要特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內容的多樣化處理方法。要制定靈活多變的課堂組織形式,盡可能去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三)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
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曾出現這樣的假象:課堂教學很順利,學生課上很活躍,氛圍空前得好,教學效果應該會不錯。結果大出所料,學生的課后作業質量并不是很好。造成這種假象的原因,筆者認為在于課堂上教師沒有設計有效的練習,讓學生鞏固數學新知,教師不能通過課堂練習反饋來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過程。那如何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師布置的練習要遵循指導性原則,緊扣教學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保證有價值,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正確答案,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學習成果,做到胸中有數,點撥及時。其次,教師也應承認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對數學有不同的理解,其基礎有差別,在設計練習時,教師應做到因人而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得到應有的發展。
新時代的教學要求教師主要的任務在于“引導”,尤其是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培養學生“樂知”是要比積累更重要的.多年來提出的“減負”口號要求學生要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收獲無限的知識,提高教育效率,學會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舉一反三。因此,建設高效的高中數學課堂迫在眉睫,這不僅是教育的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每一位高中數學教師都應該適時地改變策略,架設高效課堂,為學生造福。
參考文獻:
[1]楊娟.緊扣教學活動要素特性,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0(10)
[2]沈花.凸顯主體特性,實現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