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內容,美術修養在健全人格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美術對開發人的大腦,特別是發揮右腦的功能,提高形象思維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發揮人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下,教師必須把今天的教育和未來的社會需要聯系起來,樹立發展的教育觀,著力研究和培養學生適應新世紀所需要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素質教育;綜合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82-01
美術課程更具有特殊的素質教育功能,能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從思維素質、創新素質、審美素質和意志品質四個方面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思維素質——發散性思維的開發
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藝術創造并非易事,因為他們完成作業大部分是臨摹,這樣一年兩年之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臨摹中逐漸減弱,已經習慣了照抄別人的模式,以習慣性思維為主。當然,臨摹能力是必需的,但在小學階段,即使臨摹也要以能臨出獨特的個性為佳。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我在教學“線條的魅力”時,結合課文讓學生用鉛筆隨心所欲地畫各種線條,然后在分割的塊面上填上自己認為好看的顏色,結果每個學生都畫得很美,有的乍看起來是山水,有的則像樹林……這不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提高了學生對線條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另外,指導學生畫線條與畫色塊時使用不同的握筆方法,形成良好的用色習慣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筆,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美術習慣及健全的藝術素質,而且對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及行為習慣的養成有重要作用。
二、創新素質——想象力的培養
兒童繪畫教學對學生既進行美育教育,又進行智育教育,屬于智育中對學生傳授知識和開發智力的組成部分。美術教學包括美術工齡、美術品種、美術史、造型、透視、色彩等,本身就是現代人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兒童繪畫對學生進行的觀察、表現、制作和創作技能的訓練,可以促進構成人的智力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與想象力的發展。記憶畫和想象畫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起著重要作用。
如“春天的色彩”一課,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欣賞表現春天的歡快的樂曲,再播放各種鳥歡快的叫聲的錄音帶,同時放幻燈,出示春天的各種花草、樹木、動物,讓學生逐個認識,并要求學生說出每種花草樹木及動物的名字、顏色、形狀等。啟發學生根據以上的想象,自己組織畫面,畫出自己喜歡的表現春天的圖畫,并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看誰畫的內容多,畫面豐富、顏色漂亮。結果學生想象力特別豐富,能較好地用圖畫表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三、審美素質——藝術感受的熏陶
審美活動是一種融感知、個性、情感、想象等因素為一體的精神活動,其主觀因素極強。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會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味。美育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促進了學生智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課堂教學,強化教學效果。教師如果在課堂中創設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教學情境,就能使學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獲得豐富的藝術感受,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如,在上《三原色三間色》一課時,讓學生認識三原色、三間色。用一般的抽象的講話,他們很難接受。于是我采用了這樣一種做法:用水彩顏料調成紅、黃、藍三種原色彩水,分別盛裝在三個玻璃試管內,再拿三個空試管,一齊放在試管架上。課堂上讓學生認識三原色時,我就拿試管做演示。當我把兩種原色彩水倒入一個試管內一晃動立刻變成間色時,學生邊拍手邊喊出聲來,他們像看魔術一樣看老師演示,興趣濃厚,提高了審美素質。
四、意志品質——自信心的提高
敏銳的視覺感受和正確的觀察方法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很多學生認識不到這一點,因此在作畫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忙于涂抹自己的畫面,畫得多看得少,教師應該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有步驟、分層次地仔細觀察,并說出繪畫對角的結構、顏色、明暗等規律性的繪畫因素。經過多次反復的訓練。提高學生敏銳地感覺事物的能力。學生在繪畫中觀察比較自然和具體對象后,思維就有素材,接著以自身體驗進行繪畫就水到渠成。
如教學“我設計的未來建筑”一課時,教師出示掛圖是紫色背景的畫,畫的是未來的太空,一只白色的機械大鳥在空中展翅飛翔,鳥背上坐落著未來的人類村莊,有綠樹,有房子,有停車場,大鳥的前邊還有一些漂浮著的房子,人們可以通過空中的道路到那里游玩。這些掛圖顏色鮮艷,童趣濃厚,形式多樣,充滿了兒童天真爛漫的氣息,使學生產生了特殊的親切感,從而促使學生產生了“我也能畫一幅”的欲望和“我的想象畫會更好”的信心。
當然,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內容和成功的經驗,但缺少開放性,太注重機械化的模仿;我們應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剔除有悖于新課改理念的糟粕,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從封閉走向開放,把生活嫁接到繪畫中,把繪畫融入生活中,用生活來解讀課本。因此,美術教師應努力走出課堂,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體驗美術的趣味,體驗美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2]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