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十字路口,如何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要課題。本文根據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提出深挖知識經濟的潛力,在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擴大內需的同時,讓知識經濟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關鍵詞:知識經濟;經濟發展;新引擎
中圖分類號:F 2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88-01
當今中國正經歷著一個跨千年史冊的巨大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我國正以驚人的速度走出了工業文明,跨入信息時代,一個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時代已經誕生。在這樣一個時代,知識和創造知識的人才越來越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核心要素,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也越來越圍繞著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發展的引擎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黨中央早已審時度勢,做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選擇,為發展知識經濟指明了方向。
一、知識經濟的內涵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和信息上的生產、存儲、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這里所說的知識是包括人類迄今為止所創造、積累的全部知識,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學技術、管理、和行為科學的知識,強調智力資源和知識的占有、配置、生產和消費。它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一種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經濟形態。其特點是資源利用智力化、資產投入無形化、知識利用產業化、高科技產業支柱化、經濟發展可持續化、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企業發展虛擬化。可以說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知識經濟能夠給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帶來更好的際遇。
二、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
中國經濟歷經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成為某些國家發展的樣板。然而,近年來卻有減緩的趨勢,國內有的地方經濟發展似乎遇有“瓶頸”,增長緩慢,后續乏力。為此,黨中央又一次站在了時代前沿,洞察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適時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我認為地方黨委政府要想經濟又好又快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擴大內需的總要求,尤為重要的是大力發展知識經濟,讓知識經濟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國內有些地方產能過剩,內需乏力,投資與消費失調,經濟減速,而地方黨委政府卻束手無策,發展經濟的動力或能力不足。有的地方好大喜功,不講實際,投資規模過大,消費總量不足,出現投資與消費比例嚴重失調的問題;有的地方長期依賴能源、礦產資源以粗放增長的方式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隨著資源的枯竭,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卻不能另辟蹊徑,另謀發展之路,經濟發展輕則躊躇不前,重則倒退。當然這其中不乏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有的地方官員換將過快,導致上任的官員尚未熟悉經濟情況,尚無任何作為,就調離了工作崗位,相反有的地方官員則過慢,由于長期得不到升遷,心灰意冷,哪還有心思發展經濟?能平安著陸就不錯了。
(二)產業結構失衡。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例太“重”,第三產業比例太“輕”。有的地方前者占六七成,后者只占三四成,特別是第一產業就業量占勞動力總量50%,第三產業就業量僅占勞動總量不足30%,這更能說明第一產業比例太重,第三產業太輕的產業結構失衡問題。
三、讓知識經濟真正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一)發展知識經濟,各級黨委政府要主動作為。“火車跑得快,還需車頭帶”,各級黨委政府對經濟發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領導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勇氣和擔當,把經濟發展作為為官之道的頭等大事。帶頭學習相關經濟發展理論知識,時刻關注經濟發展動向,積極調研探索并付諸實施。堅決不當“混日子官”、“平安官”、“渡金官”和“養老官”,凈搞些“貼金形象工程”,年終歲尾,沒有實績,只管弄些大話、空話、套話滿篇的論道,羅列些毫無意義的數據來彰顯業績,蒙混過關。要建立碌碌無為也追責制度。讓那些混日子的官員不但得不到升遷,還要被追責。
(二)發展知識經濟,應建立用人不當也是罪的制度。所謂用人不當,就是指該用的不用,不該用的偏用。有的領導是典型的“近視”。特別是知識經濟方面,不管勝任與否,只提拔任用身邊的紅人,對一線的知識經濟專業工作人員視而不見,就是見了也不認識。還有突擊提拔、不合程序提拔、越級提拔、帶病提拔、犯錯后再任用提拔、群眾異議提拔等等。這些都要查一查,看看內中有無腐敗、是否官宦子弟,有無官官相互照顧等。如若上梁不正,如何保證下梁不歪?又如何保證經濟發展?還有要堅持用好“輪崗”,“對調”制度。一個官員一旦在工作崗位上呆久了,不可避免地失去創業的激情,也不可避免地會積累些人脈資源,尤其是“一把手”,最好不要超過三四年,特別是那些年齡到限,升遷無望、無所作為、群眾舉報的,要堅決及時撤換,防止出現“貪腐官”。另外,官員升遷任用最好“異地”任用,防止因其長期經營的“官脈”、“人脈”、“商脈”一條龍下來,導致大范圍的腐敗。這對經濟發展很致命。
(三)發展知識經濟,還需真正落實“科教興國”國策。發展知識經濟的主力是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各類專業知識人才,只有深挖他們的潛力,才能實現與知識經濟的真正對接。
1.“任用得當”是關鍵。俗話說得好,“好鋼用在刀刃上”,對于發展知識經濟,我們應打破常規,唯才是用,根據所專,用其所長,而現今的狀況卻不大樂觀,有些經濟專業知識人才所學專業與所從事工作不對口,工作中現學現用,熟悉的不讓去做,不熟悉的有力使不上,空有一腔熱血,卻郁郁不得志。
2.加大對各類經濟專業人才的培訓,并壓以重擔,使其有所擔當。當今,經濟專業知識日新月異,只有加大對各類人才的知識培訓,才能使倒他們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掌握最新的經濟科技動態,才能更好地出謀獻策,創造出更新的成果。再者,人們做事總要有些動力,而動力的來源往往是外部的壓力,大凡成功之人,通常都是一些善于把壓力轉為動力的人,這方面漢武帝、李嘉誠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結論
總之,現階段,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如何把科技創新應用于農業、工業經濟中去,把他們轉化為知識經濟,提高科技水平,再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提振內需,我想知識經濟一定能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參考文獻:
[1]林深 《論知識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2011
[2]朱曉青 《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2004
[3]李莉 《知識經濟時代與科教興國戰略》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