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愛之行——全國貧困人群社工服務及能力建設項目”是民政部、李嘉誠基金會合作,面向全國,集示范性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高層次社會工作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社會工作政策研究與倡導為一體的大型全國性、多領域綜合項目。根據專家評審,在全國范圍內最終確定110個立項項目,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申報的一個項目獲得立項。為了更好的完成項目及學生的實務能力,首先是對筆者所在的班進行分組,小組長由本科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擔當,分為5組,每個組在不同的地點完成不同性質的小組、社區活動,并在這些活動中自行挖掘比較有意義的個案,開個案進行介入服務。基于筆者小組組長因個人原因不能參與小組實踐,于是日常的小組活動就由筆者小組中跨專業成員在沒有專業基礎上嘗試著調查、預估、策劃、實施、評估服務計劃。
關鍵詞:社會工作實習;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 C9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91-01
一、社會工作項目管理含義
社會工作機構和管理者,綜合考慮社工組織未來發展藍圖,結合組織整體服務策略與方向,運用項目化管理的思路與技巧,分析、比較、評估社會工作服務活動中能運用項目化管理運作的所有服務活動并運用項目管理進行實施。是將社會工作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從組織管理層面出發,對社工組織架構進行項目化管理,以達到具體目標的過程;是從服務提供層面出發,將項目管理的理念、技術和方法應用到一部分社工服務活動中,以實現機構價值的過程。項目管理已經被大量運用在高校管理、學生實習和實驗室管理中。
二、社會工作項目管理
在筆者所參加的這個項目的運轉過程中,主要參考的是項目管理的流程框架,把項目實施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概念階段、開發階段、實施階段及評估階段①。項目管理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管理內容。
(一)實習目標的概念階段。由于機構是由學校的教師所創辦的,因此,教師是根據服務中所申請的項目,來分配實踐任務,并且由老師擔當督導,每次下鄉都由老師帶領,與當地村委和留守人群打好關系,學生在逐漸的上手,自行安排并組織活動。在當地了解需求后,結合實習教學目標與實習機構的需求進行項目策劃和可行性研究,最后形成項目建議書。為了更好的把這次做項目的人員與當地人群中打成一片,方便日后開展活動。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把握機構目前發展需求,使機構發展目標和學生的時間目標結合起來,然后根據項目內容確定實習內容。比如“九九重陽節”社區活動,并在第一次下去做社區活動的過程中對著村莊的基本情況和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情況與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個大概的了解,從中尋找服務對象及問題和需求,并在基礎上確定策劃書的大概方向和活動內容。概念階段雖然,不用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但對后期項目的開展和實習效果有很重要的影響。一個好的社會工作項目的實施將有利于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發展,并獲得來自社會的承認,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實務能力的提高。
(二)實習任務的開發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確定實踐組及其成員、定目標和內容、確定計劃等步驟對具體實習工作進行安排與明確責任。首先是,在分好的實踐組中相應的配備督導,并傳達所分配下來的任務及所要達到的目標,督導和學生一起討論活動的內容與大概的方向。其次,根據學生上課與休息的時間,確定實習內容和工作量。最后,以項目計劃為基礎,把學生的實習計劃融入其中,整合項目規劃與學生的實踐計劃,確保兩者的統一。然后將項目的規劃和操作層次逐級分解,并確定相應的職責。基于筆者所在小組組長因個人原因不能參與小組實踐,于是日常的小組活動就由筆者小組中跨專業成員在沒有專業基礎上嘗試著調查、預估、策劃、實施、評估服務計劃,在搜索關于康樂的資料的基礎上,形成康樂的基本概念與活動的形式,再尋求別組組長的幫助,對活動的內容進行談論,最后書寫成最終版的康樂小組策劃書。
(三)實習項目的實施階段。這個階段注重人力資源的整合,根據開發階段的工作分解和人力規劃來組織協調開展活動。實施階段需要督導老師協助學生從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根據項目進程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實踐技巧的培訓與指導。比如學生根據之前所寫的策劃書,開展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或是不符合實際需要的則及時調整。但在實際操作中,機構的管理者存在管理上的錯誤,比如,一組的組長因為個人原因無法參與到小組實踐中,這個小組中就面臨著不管是策劃書的書寫還是策劃的實施都沒專業人士的指點,有些指道老師一個人負責指導兩個小組,如果兩個小組都下去就會出現一個組沒有指導老師的跟隨與指導,如果老師只選擇其中一個有專業人士在的小組,那么可想而知,只會讓無組長的小組不知所措,最后演變為應付了事。其次,指導老師日常也比較忙,就常常出現指導老師不跟隨小組下去實踐,小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在與老人面談時該怎樣有技巧地進行提問;做活動時,因專業知識不扎實,導致參與度不高等等,該如何克服或使用什么知識和技巧都無法進行及時的指導與培訓。因此,實習社工們大都處于疑問的漩渦中。
(四)實習項目的評估階段。在完成項目有關工作之時,實習管理者要與機構和實習學生一同對項目進行文檔總結、評估驗收和對項目總結評價,同時要針對實習學生進行實習效果的評估,通過評估為未來工作積累經驗。并對項目過程進行反思,對學生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與學生一起討論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實習項目的評估應包括對實習生所使用的技巧和項目成效的達成。項目成效達成的評估應包括服務對象滿意度調查、專家評估等。一到項目的評估,學生比平常下鄉實踐還要忙,可能是對項目的運行管理不熟悉,本來在平常下鄉實踐的時候可以收集的資料或是該干的事偏偏要在這個節骨眼重復做或是去做。比如說,留守老人信息檔案表,每次下去都會對老人的基本信息進行了解與登記,但就是沒給我們發這表填寫,評估時需要,卻偏偏要在結案后,大家都忙著整理日常材料時,規定在某些天必須把相關表格填好且必須是日常參加活動的老人,農村的老人有些有農活要做,參加活動的一些老人本來流動性就比較的大,要找那些老人就需要穿街走巷,滾雪球式的尋找。這無形中是對平常所做的否定,也打擊了筆者的自信心。在接近一年的實踐中每個人都感受到社會工作需要情懷、耐心、鼓舞,成就感無法量化,只能通過與服務對象交流與反饋中找到存在感進而有了成就感,因項目管理不合格所帶來的效率低下與重復無用功,只會讓更多的社工對這個職業的恐懼與不自信。
注解:
①曹平.項目管理與一般管理在高校實驗室建設管理中的應用[J].改革與戰略.2005.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