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一個強調“科技創新”的時代,但是中國在制造業方面卻相當薄弱。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中國也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打造制造強國。對于中國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把握好時機,眼前便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兩會上總理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的方針”以及大力支持的“互聯網+”概念為中國的自主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我們有信心在不久的將來使中國制造成為世界的主流。
關鍵詞:中國制造;自主創新;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D2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94-01
踏入21世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這場變革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建立在物聯網和務聯網基礎上,同時疊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發的新一輪變革,將給世界范圍內的制造業帶來深刻影響。這一變革,恰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制造強國形成歷史性交匯,這對中國是極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極大的機遇,而這對于我們來說便是最好的時代。
到2012年,中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08萬億美元,占全球制造業20%,與美國相當,但卻大而不強。主要制約因素在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元器件受制于人;產品質量問題突出;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大多數產業尚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
面對這樣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挑戰,在今年的兩會李克強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的方針”,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了我國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需要,圍繞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關鍵環節,以及先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提出了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增效的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政策舉措,力爭到2025年從制造大國邁入制造強國行。
“中國制造2025”是升級版的中國制造,體現為四大轉變、一條主線和八大對策。四大轉變:一是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二是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三是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四是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一條主線: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
八項戰略對策: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提升產品設計能力;完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制造基礎;提升產品質量;推行綠色制造;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產業;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而在當今世界是一個互聯網世界,要想走好中國制造的方針,我們必須打好互聯網這一張牌,與之前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同,這一次著重強調,要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主線,打造工業互聯網,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中國工程院院士、電信通訊領域專家鄔賀銓說,通過“互聯網+”,可以帶來全國創新的高潮,成為經濟增長新的引擎。鄔賀銓這樣說道:“那么將來通過‘互聯網+’的這種行動計劃的啟動,會給我們整個國家的創新帶來一個高潮,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未來經濟發展的新的引擎。”在互聯網當中,工業互聯網是大勢,它整個經濟的主體部分,轉型過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化工行業專家、遼寧奧克化學公司董事長朱建民認為,強調“智能化轉型”,標志著我國制造業的革命式發展。他說:“用信息化改造工業化,尤其是傳統的工業,要智能化,這種只能轉型,也的確會讓我們的制造業進一步升級,讓它標志著我們國家一個新的制造業和工業的革命。” 有機構測算,應用工業互聯網后,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未來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3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
目前,不少傳統制造業企業已經開始搶跑,爭奪工業互聯網高地。海爾相關負責人透露,海爾正在打造“互聯網工廠”。目前,海爾開始從大規模制造轉變為大規模定制——也就是用戶下訂單,訂單上生產線,生產線通過系統可以形成一個大的系統,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此外,海爾還在探索將消費者與生產線機器人互聯,比如,有消費者想把自己的頭像印在飲料瓶上,信息便可通過網絡傳給生產線機器人,機器人獲取頭像后就可以將其印在瓶子上。而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則透露,德國最大的電梯公司蒂森克虜伯已經開始與微軟的云服務平臺合作,微軟幫助蒂森克虜伯整理和分析120萬臺電梯的大數據,提前做出預測和商業決策,可以精確到:哪一臺電梯,在什么時候,需要更換哪一個零部件。
學界普遍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稱為第三次產業革命,并把它視作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技領域的又一次重大飛躍。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賈康呼吁,中國不能再與第三次產業革命擦肩而過。所以我們更加需要重視這次革命,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對于我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下定決心進行中國制造2025方針的推進同時,我們需要深刻的認識到,整體的一個發展理念,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和技術改造,堅持有保有壓,劃界過剩產能,堅持企業兼并重組,促進工業信息化發展,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項目,把新興產業發展成主導產業,將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結合,讓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產業健康發展,成為中國經濟實力的一大保障。
2015年3 月28 日,是我們學校附近“夢想小鎮”開園之日,也是2015 中國(杭州)財富管理論壇舉行之時,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金融大咖親臨現場,共商大計。對于獲得小鎮入駐權的創業項目,將享受最長三年的免租辦公場地、最高100 萬元的風險池貸款、30 萬元商業貸款貼息等多項優惠政策。“夢想小鎮”是一個創業創新者放飛和成就夢想的地方。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夢想小鎮一定會站在中國制造的頂端,做大并且做強中國的制造業。
把握這個最好的時代,我們有信心讓中國制造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